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1635漢風再起>第158章 軍工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158章 軍工

“砰”一聲槍響,劇烈的震動,將齊天的肩膀撞得隱隱生痛。

“二百六十五米!”不久,前方一排木靶報出一個數字,“估計是最大射程了!”

“最遠二百六十米,有效射程也就是一百二十米以下。嗯,這個射程比目前大多數火槍的射程要遠一些,應該可以滿足你的要求了吧?”馬爾喬盧在旁邊說道。

“我不是讓你仿製燧發槍嗎?你弄了大半年,給我搞出一杆火繩槍!……而且,槍身太重了,後坐力也大了。”齊天有些不滿意地說道。

曹雄在六月中旬返回漢洲的時候,帶回大量蠔鏡的槍匠和炮匠,使得漢洲的軍工生產,呈現跨越式的發展。不僅很快鑄造出18磅的重炮,而且還開始研究生產24磅艦炮、海防炮。對於維護漢洲的海防安全,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

屆時,建業城碼頭的三座炮台,如果全都安放了16磅和24磅的重炮,任何敢於侵入的船隻,都將麵臨被一炮打穿艦船的風險。

而火槍仿製,數月以來,馬爾喬盧卻隻拿出了一杆火繩槍的成品出來。引來齊天毫不留情地吐槽和唾棄,火繩槍最終是要被淘汰的呀!即使,你這杆火繩槍比其他的火繩槍打得遠一些,可操作上,卻是比燧發槍要複雜多了。

這個時代的火繩槍已經比原先的更輕便了,並且在射擊時已不用支架輔助。

這種火繩槍使用一根點燃後緩慢燃燒的火繩,在射手扣下扳機之後,正在燃燒的火繩落下並點燃槍上的一個小火盆裡的火藥,然後再由這點燃的火藥來引爆槍管裡的火藥,並射出彈丸。這套複雜的射擊過程,使火繩槍成了一種射速遲鈍,並很不準確的武器。

緩慢燃燒的火繩會在潮濕的氣候下帶來很大的問題,並且會因火繩的亮光,使射手在夜晚成了對方很好的射擊靶子。要使用火繩槍,需要經過四十餘個裝填的步驟,才能完成一次射擊,其射速約一分多鐘一發。

從理論上說,火繩槍的射擊距離約兩百多米,但因其嚴重的不準確性,所以在實戰中,它的有效射程不會超過五十米。

相反,燧發槍比火繩槍更有效。它是一種以燧石擊打鐵板而產生的火星點燃火藥的方法,替代了緩慢燃燒的火繩。燧發槍具有更輕便、更可靠及更容易操作的效能,它的彈藥重新裝填的步驟可以降到二十多個,理論射速也比原來的火繩槍快了兩倍。

同時,槍管的口徑也可以縮小,每磅鉛可以生產二十多個直徑16mm的彈丸,比原來使用的火繩槍,每磅鉛隻能生產十幾個彈丸,在經濟上節約很多。而且打擊效果,也比火繩槍要強出不少。

“大總管,目前很多國家的軍隊都是使用火繩槍。為何我們非要製造這種結構更加複雜的燧發槍?”馬爾喬盧有些委屈地說道。

誠然,火繩槍還是各**隊中使用的主流武器,其製造工藝和流程都已經很成熟,也是眾多槍匠最擅長製造生產的火槍。

但是,咱們漢洲目前不是人少嘛,那兵也就更少了。如果我們都拿著跟其他西方殖民者同樣的武器,然後在戰場上拚消耗。哪拚的起呀!

所以,在漢洲,如果使用火槍,我們隻需要比人家稍稍先進一點,效能稍稍高出一點,就足夠了。

我們漢洲軍隊如果使用較為先進的燧發槍,屆時,開槍頻率比你快一倍,射程比你遠二三十米,那麼,死的人,也會比你少很多。

“遠山,你去黑山城將我屋裡那本《軍器圖說》拿來!”齊天轉身朝齊遠山吩咐道。

《軍器圖說》是曹雄從大明蒐集帶回的眾多書籍之一,在崇禎八年(公元1635),由南京兵部右侍郎畢懋康出版。

此書不分卷,有附圖。書前有門人張繼孟序,侄登輔小引、侄登翰跋與作者自序,自序署曰:“崇禎八年七月二十日原兵部右侍郎今致仕臣畢懋康謹對”。書中雲:“夷虜所最畏於中國者,火器也”。

這本書還羅列了各種火器、毒弩,圖文並舉,詳細敘說軍器的製造,使用的威力。

齊天當時帶著眾少年整理書冊時,隨意瞥了一眼,立馬被震驚了。合著,在這個時期,咱們中國的火器製造理念和製造工藝,絲毫不比西方落後。

更重要的是,書中圖文並茂地記載了一種名為“自生火銃”。“扣動扳機,龍頭下壓,彈簧的蓄能作用,促使燧石在火門上摩擦生火,完成火銃射擊……”

尼瑪,這細節描寫,簡直就是燧發槍的詳細製造流程。

然而,如此先進並詳細描寫火槍製作說明的書籍,居然在1781年,被稱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下旨禁燬,不得刊印。

是不是挺悲哀,隨著明朝淪亡,滿清的思想侷限性,導致了中國火器發展停滯不前,並一步步落後於世界。

本來在黑山城外軍營的火槍試射,最後變成了眾多槍匠聚集討論“自生火銃”的工藝流程和製作方法。按照齊天敘說的《軍器圖說》內容,幾個槍匠立刻向留守的陸戰隊士兵討了一杆燧發槍,開始現場拆解和印證。

“老馬呀,這本書的作者可是一個純粹的文人,還是一個大明的官員。瞧瞧人家,都把燧發槍的製造流程都寫下來了,那肯定是造出了實物。……你覺得,你們可以用多長時間,給我弄出一杆合格的燧發槍?”齊天拍了拍馬爾喬盧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馬爾喬盧此時感到非常失望和羞愧,原以為自己花了幾個月搞出的改良型火繩槍,可以得到齊天的認可。卻冇想到,不僅被人嫌棄了,他還拿了一本書出來,明確地給你講,在明國,已經有成熟的燧發槍製造工藝了,你那玩意落後了。

“一個月!”馬爾喬盧咬著牙說道:“一個月時間,我們會造出一杆合格的燧發槍!”

齊天定定地看著這個意大利人,隨後點了點頭。

“總管大人,除了火槍,我們還造了一種手擲炸彈!”馬爾喬盧-齊天準備離開,忙開口說道:“殺傷力還是不小!你要不要看看?”

手擲炸彈?是個什麼玩意?該不會你給造了一顆手榴彈吧!

當兩個從蠔鏡招攬來的工匠,各自捧著一顆黑乎乎的圓形鐵皮罐子,呈給齊天看。鐵皮罐子有一個小小的開口,用碎棉布緊緊塞住,外麵留了一根長長的導線。

在齊天的示意下,其中一個工匠朝前麵走了幾步,用火繩點燃圓形鐵皮罐子上的導線,停頓了幾秒,便扔了出去。

一直等了差不多一分鐘,扔出去的鐵皮罐子毫無動靜。

觀看的眾人,看看遠處那個鐵皮罐子,又看看馬爾喬盧和幾個工匠。這是什麼情況?

“導火線可能冇有引爆裡麵的炸藥……”一個工匠尷尬地說道。

“再試一個。”馬爾喬盧看了看麵無表情的齊天,心裡有些打鼓。

另一個工匠點燃了鐵皮罐子引線,這次停留在手中的時間稍微長了一些,然後扔了出去。

“轟!”一聲爆炸聲響,鐵皮罐子在遠處的草地上炸開,飛濺的碎鐵片擴散範圍有三四米的樣子。

這特麼不就是後世抗戰時期的土炸彈嘛!

其實,在明代,長城一線防守的明軍士兵被記載,曾使用過這些投擲炸彈之類的武器。而西方最早被記錄的手榴彈投擲兵出現在奧地利與西班牙,而法王路易十四在十七世紀晚期的軍事改革中將擲彈兵列為一種正式的士兵種類。

手擲炸彈是一種金屬的中空球狀體,裡麵填充進火藥,並有一根火繩用於引爆,並由擲彈兵攜帶與投擲。在所有的歐洲國家中,這種武器被使用在步兵近戰,及攻城戰中。

1660年後,擲彈兵作為一種新的步兵兵種,開始在所有的軍隊中出現。到1670年後,大多數的步兵團裡組建一個擲彈兵連,而在法國,則是每個營中就組建了擲彈兵連,或根據情況重新集結為一個獨立的擲彈兵營。

擲彈兵對於敵人呈密集排列陣型時,非常容易造成對方人員大量殺傷,並破壞火槍兵的線性陣列,為己方步兵攻擊創造有利條件。

“這種手擲炸彈,做得非常好!”齊天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不過,還需要進一步改進。首先,要確保其投擲出去後,能夠爆炸,而且碎片要足夠多。其次,要如何確保它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最後,這玩意,可以造得再小一點不。這麼大一個鐵皮罐子,力氣大的人,估計最多也就扔個二十多米。……在戰場上,剛扔過去一個,還冇聽到響,人家就衝到你跟前了!”

馬爾喬盧心裡稍稍鬆了一口氣,火槍製造不滿意,至少,這個手擲炸彈,還是能讓大總管可以接受的。

近半年來,漢洲不斷地從大明和巴達維亞蒐羅各種工匠,隨著他們的陸續到來。馬爾喬盧和一乾原呂宋裹挾來的工匠,倍感壓力。不論是手藝,還是見識,他們都比不上那些佛山、廣州、蠔鏡那些地方來的明人和葡萄牙人工匠。唯一的優勢,無非就是他們來的最早。

強烈的危機感,使得他們這些最早“從龍”的工匠,必須要不斷地改善和製造出新的物件,同時,還要不斷從新來的工匠那裡吸取成熟的經驗和方法,確保自己不會被他們所淘汰。

在漢洲,工匠的待遇是最好的,地位相較以前,也有了本質的顛覆。在這種環境之下,你怎敢讓自己落後於他人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