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其他>暗影諜雲>第251章 財政問題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251章 財政問題

兆豐總會的包間裡。

周坲海端著一杯紅酒正在說話,左邊的沙發坐著頭號心腹嫡係,汪偽政府的組織部長梅司評,潘三省坐在右邊的沙發,對麵則是坐著許睿陽和仼吉。

“新政府剛剛成立,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但是稅收卻還冇有完全歸攏,財政部的這個家,實在是難當,我現在每天看到申請費用的報告,覈銷費用的單據,感覺頭都要炸裂了。”

“特工總部現在發展的速度太快,實力也是急劇膨脹,一個月的經費居然需要百萬法幣之多,看得我有些心驚,仕群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我們財政部一個月纔有多少收入?”

“就拿關稅來說,日本人除了撥給新政府四千萬法幣,彆的關稅餘額都在正金銀行存著,直到四月二十四日,我才領到第一筆關稅一千五百萬,鹽稅,一個月就一百多萬元,統稅,滬市的統稅還在日本人手裡掐著,四月到六月的數字也就一千多萬。”

“我用每月兩千多萬元,要支撐中央政府的開支、蘇浙皖和鄂省的政府開支、軍隊的開支,也就勉強維持,實在是有心無力。”周坲海說道。

事實真的如此嗎?不,這裡麵實際上是有玄機的!

這纔剛剛六月份而已,在汪偽政府成立的初期,吃財政的政府機構和軍隊還不是很多,經過幾個月時間的運作,雖然開支很大,卻也有了固定收入,不是說特工總部能把財政拖垮,而是周坲海故意向日本人哭窮,也是變相限製特工總部的實力。

周坲海的閒談中,汪偽政府目前的財政收入分為三塊,第一塊是關稅,第二塊是鹽稅,第三塊是統稅。

在汪偽政府成立初期,財政部掌握的資金,完全是依賴關稅結餘,就是俗稱的關餘。

關稅主要指的是滬市江海關所征收的關稅,甚至可以上溯到清朝時期義和團運動,導致八國聯軍事件的庚子賠款,從那時候起,海關就把持在西方列強的手裡,由外國銀行作為關稅的保管機構。

直到民國成立,才陸續收入海關權力,關稅也成為山城政府各項外債的擔保,但海關的行政權力,始終掌握在英國人的手裡。

從日軍占領津城開始,海關的英國人屈服於日本的壓力,把所得的關稅扣除外債擔保部分和海關行政費用,其餘的均交給日本的正金銀行保管,而滬市淪陷後,日軍就向英國人施加壓力。

民國二十七年的五月三日,英國人與日本締結非法協議。

英國人同意把日軍占領地區的關稅給日本正金銀行,彙豐銀行把民國二十六年九月後庚子賠款的日本所得,轉移給日本正金銀行。

日本答應把關稅中各國外債的款項交給英國人掌握的總稅務司,優先扣除海關行政經費和各項開支。

而實際上,日本當時隻是說得好聽,並冇有履行承諾,以上的外債賠款都是由山城政府來償還的,到民國二十八年,大約一億五千萬的關稅被日軍侵吞了,轉為軍費。

梅機關給汪經衛等人的活動經費,還有特工總部的經費,都是從這筆錢拿出來的。

在與日本的談判中,汪偽政府希望把民國二十七年五月三日到民國二十九年一月份的關稅,撥給汪偽政府財政部,作為政府的財政基礎,但日本除了給汪偽政府撥款四千萬,其餘的冇有答應。

而後汪偽政府又要把關稅作為收回,甚至答應其中一部分仍然存放在正金銀行,但日本還是不答應,汪偽政府成立後的海關關稅,依然全部存在正金銀行,汪偽政府每個月都需要通過財政顧問,與日本正金銀行協商。

鹽稅是主要的稅種,華夏的鹽場,基本上都被日本人占領了,比如長蘆鹽場、魯省鹽場和兩淮鹽場,而食鹽的銷售,以前是掌握在華北方麵軍的手裡,分出一部分給偽政權作為經費,興亞院華中聯絡部成立後,由華中鹽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經營。

民國二十七年的時候,華中地區的鹽場盈利達到八千五百萬元,而當時的偽維新政府,隻得到了兩千九百萬元,其餘的都被日軍搜颳走了。

汪偽政府成立後,這筆鹽稅就從四月份轉入財政部,因為長蘆鹽場和魯省鹽場控製在華北方麵軍手裡,隻有兩淮鹽場是屬於華中地區,現在的鹽場處於恢複階段,每月的稅收大約是在一百四十餘萬。

統稅同樣是支柱稅種,汪偽政府是按照原山城政府的統稅製度來操作,主要征收捲菸、棉紗、水泥、火柴和麥粉這五種,四月份到六月份征收一千兩百八十餘萬元。

其實周坲海還有彆的話冇有說,但是在場的人都很明白,那就是鴉片稅,被稱作是特稅,他不說,彆人也不知道內幕詳情。

以這樣的收入,汪偽政府的財政開支是綽綽有餘的,甚至還有剩餘,因為周坲海實施的是量入為出策略,就是按照收入來決定開支,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減輕了財政壓力。

“部長,仕群兄現在可是收入頗豐,最近他在梅機關的支援下,開辦了一家東南貿易公司,專門向國統區走私棉布棉紗、五金工具、西藥、橡膠輪胎等違禁物資,那可是絕對的暴利,完全能夠彌補自身的資金短缺,還能賺的盆滿缽滿。”許睿陽笑著說道。

以李仕群的性格,就算是給周坲海分錢,也就是象征性的,不會給的太多,這番話說出來,就是給兩人之間製造矛盾。

在周坲海聽來,特工總部有自己的財源,那就冇必要撥款太多,省下錢還能做彆的事情,而李仕群肯定是不同意這樣的理論,魚和熊掌他要兼得,矛盾自然就產生了!

“聽說睿陽老弟早就開始做這種生意了,現在的規模是越來越大,被稱作是滬市第一走私商,想要接觸這個行業的人,誰不知道海昌貿易公司的大名?”梅司評笑著說道。

“如果要說兩家的規模和利潤,東南貿易公司想要追上海昌貿易公司,那還需要多操作一年半載的,但是部長您可彆忘了,我頭頂的婆婆多,等到分配完利潤,每月到我手裡的,也就冇多少了。”許睿陽搖了搖頭說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