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霸隋>第六百四十五章 政體革新(二)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六百四十五章 政體革新(二)

“克明也是這般想法麼?”

張君武並未急著對房玄齡之所言加以評述,而是淡然一笑,將問題丟給了默立在一旁的杜如晦。

“陛下明鑒,微臣確是如此想法,如今天下方纔初定,正該是休養生息之時,倘若體製大變,卻恐遭致不應有之亂,不若且緩上三兩年,待得萬眾歸心之後,再行計議革新事宜,似乎更佳。”

杜如晦儘管有些不太明白張君武此問的用意究竟何在,可還是老老實實地給出了答案。

“嗯,二位愛卿皆是老成持國之人,所思所慮皆不無道理,然則朕卻彆有計較,其一,長痛不如短痛,如今正值我大軍橫掃江南,數十萬精銳甲士列陣江南江北,朝廷之威隆已盛極,誰敢抗命,便以抗旨不尊論處,朕倒要看看何人敢跳將出來;至於其二麼,東西突厥始終是我帝國之大患,朕之臥榻旁,豈能容之鼾聲如雷,之所以不討之,非不願,實不能爾,不單是因草原亂局尚自未烈,更因著我帝國尚有內憂未除,依朕算來,五年後便是出兵橫掃草原之良機,是時,朝廷要對外用兵,實難騰出手來革新政體,一旦時間拖延下去,慣性之下,各地擁兵自重之格局怕是更難更易矣,朕又豈能留禍患於子孫哉,此二條,便是朕決意革新之初衷,二位愛卿皆國之棟梁也,當須得助朕一臂之力纔是。”

朝廷宰輔雖有多位,可在治政上,張君武最為信任的便是房、杜二人,正因為此,為了統一認識,張君武自是不吝口舌,很是誠懇地將政體革新刻不容緩的理由詳述了一番。

“陛下打算花多少時日完成此番革新事宜?”

這一聽張君武如此說法,明顯是主意已定了的,房、杜二人雖都心中存疑,卻也不好再強勸,彼此對視了一眼之後,由著房玄齡先開了口。

“二位愛卿應知曉此事乾係重大,拖得愈久,麻煩便會愈多,故而,朕打算在兩年內完成調整,先從淮河以南開始著手,而後逐步北推,另,朕還打算兩年後開始大規模推行科舉,以為國選才,如此,不單可穩天下人之心,朝廷也可得合用之人手,二位愛卿以為如何哉?”

於政體革新一事上,張君武並非是心血來潮地亂折騰,而是早就已有了周全之謀算,不單考慮到了收軍政大權,也綢繆了收買天下士子之心的辦法,那便是大開科舉取士之門,兩者兩結合之下,穩定天下局勢原也算不得太難之事。

“科舉?陛下莫非是打算恢複隋製麼?”

房玄齡與杜如晦都是久居京師之人,對科舉一事倒是並不陌生,隻不過對此其實並不甚在意,此無他,概因前隋雖是開了科舉之先河,然則科舉時間並不固定,隻是偶爾為之罷了,取士也少得可憐,對天下局勢根本無甚影響力可言,這會兒聽得張君武拿科舉來說事,房、杜二人還真不是太看好,再度交換了個眼神之後,這才見杜如晦滿是疑惑地發問了一句道。

“不然,隋製太過簡陋,難堪大用,朕打算在各縣設縣學、府設府學,而各省則設學政,於朝廷則重新構建國子監,昭勸天下士子向學,能在縣學科舉合格者,便是童生,能過府試者即為秀才,而能於省試高中者,則稱之為舉人,但凡中舉人者,便已有入仕補缺之資格,而於國子監高中者,則為進士,當科進士皆入殿試,由朕親自主考,高中第一者為狀元,次者為榜眼,其三為探花,此前三為一甲,前二十為二甲,餘者皆為同進士,每科取士暫不設限,每三年為一科,逐步增加取士之名額,以鼓勵天下士子進學,至於科舉之科目麼,朕早已擬了個大致章程,然,時機尚未成熟,暫不公佈,且待政體革新開始後,再行朝議決之也罷。”

科舉乃是篇大文章,不光是為國選才之用,更是皇權之體現,此乃帝王手段,自是不足為外人道哉,張君武自是不會詳細說明此舉對天家的好處之所在,論述的重心則是著落在了科舉的分級取士製度上。

“陛下聖明,臣等彆無異議。”

儘管張君武並未詳細說明科舉的真實內涵之所在,可以房、杜二人之才智,自是一眼便看穿了此舉背後的奧秘,當然了,二人都是靈醒之輩,自是不會當著張君武的麵將此事說破,也就隻是心悅誠服地稱頌了一聲了事……

果然不出房、杜二人之預料,朝廷對設省而治的章程尚未正式出台,朝野間的亂議便已大起了,江南還好些,畢竟平亂大軍還在江南坐鎮著,又有著輔公佑等一大批人頭為警示,江南世家們對政體革新一事雖很是牴觸,可一來無法上達天聽,二來麼,也是懾於平亂大軍之鎮壓,也就隻敢私下議議罷了,根本不足以影響朝局,然則早年歸降朝廷的諸多刺史們卻是反彈頗烈——卞州刺史王要漢、鄭州刺史魏陸等紛紛上本,表示政體革新不利於綏靖地方,請求暫罷此議,箇中又屬周紹德這個周法明的兒子鬨騰得最凶,其他刺史的反對也就隻是隱晦暗示而已,此獠卻是公然高唱反調,言辭激烈地上本反對政體革新不說,私下裡更是冇少罵張君武過河拆橋雲雲。

諸多歸降刺史們這麼一鬨騰,孟武、萬雲飛等坐鎮各地的都督們也都有著蠢蠢欲動之心思,雖不敢真的上本反對,可私下裡卻是冇少向朝中好友們表達對此事的關切,如此一來,朝廷中對政體革新的爭議頓時便大起了,不少原本就不太願意變革所謂祖製的朝臣們紛紛上本請求張君武暫緩實施劃省而治,到了末了,甚至宰輔中也有人表達了不同之意見,對此,張君武根本不為所動,於再度下詔明確表示政體革新一事刻不容緩之外,更給坐鎮舒州的段德操去了份密旨,著其率軍尋機進黃州,拿下週紹德。

接到了張君武的密旨之後,段德操可就不免為之頭疼了,倒不是怕了周紹德,彆看周家父子在黃州經驗多年,握有水陸大舉五萬餘,可說到戰鬥力麼,其實根本算不得甚事,哪怕段德操所部隻有兩萬步騎,可有著強大的第一艦隊之配合,縱使是強攻,拿下黃州根本不成問題,麻煩的是若是就這麼將黃州打成了渣,回頭可就不好向張君武交待了,再說了,密旨裡可是明確要求了儘快儘速,戰事一旦遷延不決,那樂子可就真要大了去了,就算張君武不見責,也難保言官們不給他段德操來上幾份彈章的。

“父親,您這是……”

段德操越想越覺得心煩,茶飯不思,天都已黑透了,他兀自還在書房裡發著呆,那滿臉的陰霾之色生生令前來延請其前去用膳的段戎嚇了一大跳。

“嗯……戎兒且先看看好了。”

聽得響動,段德操總算是從愁眉苦思中醒過了神來,抬頭一看,見來的是自家長子,段德操這才長出了口大氣,指點著供在文案上的一份詔書以及一份密旨,語調澀然地吩咐了一聲。

“父親可是擔心周紹德三兄弟扯旗造反麼?”

段德操這般言語一出,段戎的好奇心登時便大起了,趕忙搶上了前去,伸手雙手,恭恭敬敬地將詔書與密旨分彆捧了起來,飛快地過了一遍之後,心下裡顯然已是有了些計較,但卻並未急著道出,而是謹慎地發問了一句道。

“唔,周家自其祖算起,於黃州一帶已是經營了四代人,根深蒂固啊,若是周家三兄弟就此反了,縱使能順遂平滅,黃州少不得也會被打殘了,如此,於陛下麵前,可就不好交代了,萬一……唉……”

投鼠忌器乃是難免之事,自打接到密旨與詔書時起,段德操都已是苦思了大半天了,卻依舊找不到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這會兒說將起來,臉色自不免便愈發難看了幾分。

“父親所慮甚是,然,陛下之旨意也自不可違,孩兒倒是有一策,當得……如此,或可得兩全。”

這一見自家老父苦惱若此,段戎可就不敢再賣啥關子了,緊著便將自己所謀之策娓娓道了出來,直聽得段德操眼前不由地便是一亮。

“好,吾兒所獻之策大善,為父看著可行,事不宜遲,為父這就修書一封,戎兒儘快著人送往黃州,不得有誤。”

雖說對其子所言之策甚是意動,然則事關重大,段德操倒是冇敢急著下個決斷,而是揹著手在書房裡來回踱了幾步,而後方纔一擊掌,就此下了最後的決斷。

“父親放心,孩兒知曉該如何做的。”

這一聽自家老父采納了自己的計謀,段戎也自興奮得很,當然了,興奮歸興奮,他卻是不敢掉以輕心了去,躬身應諾之際,臉上滿滿皆是慎重之神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