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不負大明不負卿>第1413章 三日後禦駕親征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1413章 三日後禦駕親征

在一片熱烈的議論聲中,朱翊鏐冊立朱常洵為皇太子。

而官員們尚未來得及繼續議論,為什麼立鄭妙謹兒子不立李之懌兒子,朱翊鏐緊接著頒發了一道旨意——

三日後將禦駕親征,協助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屆時由太子監國,又因太子年幼,請鄭皇後代為聽政。

在此之前,官員們隻知道皇上有心立鄭妙謹兒子在太子。

而對於皇上緊接著頒發的那道旨意毫不知情,也冇有聽到任何有關“禦駕親征”的訊息或風聲。

故而又引來一片熱議,其熱烈的程度已經蓋過冊立太子了。

讓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各部,進而統一全部女真,這個大家都知道,相當於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隻要看管好這個籃子就行。

儘管這個戰略與之前截然相反,但總算不失為一大戰略,畢竟陛下有足夠的信心控製努爾哈赤嘛。

可為什麼要禦駕親征呢?

多年來對遼東邊外各部落可謂焦頭爛額,恨不得他們自相殘殺,彼此削弱對方的實力,這樣就變得老實了。

邊患不是就自然而然消除了嗎?

對於大明而言,隻需坐山觀虎鬥不廢一兵一卒就可以達到目的,多好!

況且,遼東那邊有李成梁,手下可謂猛將如雲,薊遼總督又是戚繼光,戚家軍令各部落聞風喪膽。

即便想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各部,可以派李成梁或戚繼光去呀,有必要陛下禦駕親征嗎?

太子還不到三個月大,莫非這就是陛下急著冊立太子、而冊立太子時又跳過第一繼承人的緣故?

如果陛下要禦駕親征,那立鄭妙謹的兒子為太子,當然要比立李之懌兒子為太子更利於朝局穩定。

這一點朝中官員之前就論及過,隻是冇想到禦駕親征一節,禦駕親征無疑讓這個觀點更加充分合理。

可陛下禦駕親征的出發點、立足點是什麼呢?

……

好在有內閣三位閣老,還有兵部尚書吳兌、禮部尚書徐學謨等,幾位大臣知道皇上的用心。

雖然他們也不能完美地給出一個解釋,或者說以他們的理解與見識解釋不清楚,但相信朱翊鏐。

而且知道朱翊鏐一旦作出決定,便冇有人能改變得了的。

禦駕親征勢成必然。

朱翊鏐知道即便是他自己也很難解釋不清,就像前幾天召見申時行、徐學謨與馮保,都隻能給出三個理由,還有很多話不知道怎麼說。

麵對眾多官員的疑慮與不解,朱翊鏐仍然隻能給出那三個理由。

至於他們如何理解,朱翊鏐並冇有進一步做過多的解釋。

反正禦駕親征已經決定下來了,吳兌也早已經暗中做好準備,屆時由兵部侍郎王象乾擔任大將軍。

而朱翊鏐自然就是大元帥。

……

其實,禦駕親征絕對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左傳》中有言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是說,國家最大的事,就是祭祀跟打仗了。

《周禮》將古代的禮儀製度結構劃分爲“五禮”,“軍禮”排在第四。

而皇帝親征,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頂一的大事。

既然是大事,就一定不會簡單,想要禦駕親征,先得把大臣們搞定。這也是朱翊鏐為什麼首先召見申時行與徐學謨他們先通氣。

畢竟禦駕親征雖然能振奮士氣,但肯定有風險,萬一出了什麼差錯,也不是鬨著玩的。

朱翊鏐早料到,文武百官一定不會聽之任之,讓他輕而易舉出征成功。定三天之後就出發,也是不想來回與朝臣糾纏打嘴炮。

本來,禦駕親征一般流程如下:由皇帝本人提出口頭申請,然後大臣們以各種理由阻攔,皇帝本人繼續堅持(必要時可附帶威脅、耍賴、殺一儆百等措施),再到大臣們無奈表示同意,最後皇帝釋出書麵聲明詔告天下。

以上流程需要耗費許多時間,而耗費時間的多少通常又取決於皇帝本人的權威,以及大臣們的嘴炮水平。

這繁瑣的過程朱翊鏐直接省了,其方法還是通過先搞定幾個頭目,像申時行、吳兌、徐學謨、馮保、陳炬他們都表示讚同,然後再搞定嘴炮水平最高的六科廊言官,基本就可以定調。

點兵點將由吳兌負責,祭祀由徐學謨負責,因為已經做了準備,隻需一天時間完成即可。

這樣看,朱翊鏐決定的“三天之後”出征其實並不緊促。

該交代的也已經交代完了,對申時行、馮保、徐學謨、吳兌、王安,以及鄭妙謹與李太後都交代過。

……

不得不承認,從整體來看,中國曆朝曆代的皇帝並不熱衷於禦駕親征。

除了開國皇帝需要靠禦駕親征來實現統一之外,後繼的皇帝們基本都不帶兵的,像康熙皇帝這種既愛打又會打的實在是個案。

而事實上,大部分非開國皇帝的皇帝禦駕親征都以失敗告終。

最悲慘的當然是明英宗朱祁鎮,乾脆自己成了俘虜。

反觀歐洲世界,皇帝們的戰鬥熱情充沛多了。往遠了說,希臘、馬其頓作戰都是國王掛帥。近一點的有歐洲三十年戰爭、七年戰爭,皇帝、國王都領兵出戰,更不用說近代史還貢獻出了像拿破崙這樣的戰爭天才。

說實在話,中國的皇帝多數看不上所謂的軍事才能。在他們看來,一個傑出的皇帝,最重要的是馭人,是把合適的人應用到合適的位置上,形成巧妙的製衡,讓所有人都聽命於己。

至於具體操作層麵的內容,則不是皇帝應該考慮的問題。

所以除了情況確實危急,需要皇帝亮相表態,或是皇帝本人有軍事方麵的特殊愛好之外,禦駕親征並冇有什麼實際的必要性。

而且,在中國的語境下,戰略戰術的最高級彆一直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比起純粹的武力,那些外交上的縱橫捭闔、政治上的以德服人,似乎更受推崇,或者至少這些手段在表麵上看起來更加冠冕堂皇。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大概是皇帝們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認:他們中的很多人體質絕對不達標。

自小嬌生慣養,長大後後宮三千佳麗,就這身板兒,換成是誰也不願意大老遠跑出去親征活罪吧?

……

對這次禦駕親征,最興奮的人當然莫過於朱八戒了。

他早就想見師父努爾哈赤,曾經不止一次問過朱翊鏐。

這回終於如願以償了。

除了興奮之情,朱八戒還關心自己去的身份。

“師祖,您自封大元帥,而大將軍由嶽父擔任,那徒孫擔當何職?”

“你的職務還是保護師祖呀。”

“啊?不用衝鋒陷陣打仗嗎?”

“應該不需要你。”

“哎!這樣啊……”朱八戒不禁有兩分索然,喃喃地道,“保護師祖固然比什麼都重要,可徒孫也想與師父一道並肩作戰呢。上了現場,總得馳騁兩下吧?”

“領兵作戰不是打打殺殺,你並一定在行。先去學習觀摩,這次有許多高級將領參與,包括李成梁的兒子,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你要好好珍惜。”

“徒孫知道了。”朱八戒點點頭,但還是覺得有點不帶勁。

“你隨師祖出征,讓相沢就在坤寧宮陪伴皇後不用回去吧。”

“哦。師祖,要不封徒孫一個先鋒官做做吧?”朱八戒又不死心地道。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