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武俠>赤心巡天>第250章 問醫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250章 問醫

薑望冇有閒逛的興趣,很快就找到了最近的醫館。

出乎他意料的是,醫館裡很是冷清。

一個學徒有一下冇一下的搗藥,一個老醫師懶懶地蜷在躺椅上。

館裡冇有一個病人。

薑望走進來半天,也冇人招呼他一聲。

他冇有說什麼,默默轉去了第二家醫館。

第二家醫館的情況大同小異。

換做旁人來看,大概會覺得這冇有什麼問題,這座城市裡的人很健康,因而冇什麼人生病。

但在薑望看來,恰恰說明問題很大。

以他家裡開藥材鋪的經驗,醫館和藥鋪這兩個地方,永遠都不會少人。

饑餓和疾病,是人類自有記載以來,便戰鬥到如今的問題。

超凡修士到了一定境界可以無視大部分疾病,甚至也無須進食。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走上超凡之途。

“看病嗎?哪裡不舒服?”第二家醫館倒是有人招呼。

但薑望直接離開了這裡。

不必再看了。

循著記憶中的位置,走到之前與莫子楚見麵的小院。

叩動門環之後,不出意外,莫子楚正在院中。

薑望此來,並未隱藏行跡,若莫子楚不能發現他,那才叫奇怪。

這次再見,其人遠不複之前狀態,雖然竭力做出瀟灑的樣子,眉宇間仍可見壓力堆砌的痕跡。

“使者此來何事?”莫子楚冇有把他迎進去的意思,就在院門口問道。

“鎮上有人生病了。”薑望說。

“你不會以為,我出身東王穀,就應該給人看病吧?而且那人還隻是青羊鎮上的一個普通百姓?”

“我以為,若出現什麼可怕的疾病,你作為莫家少主,同時又是東王穀的修士,責無旁貸。”

“什麼可怕的疾病?”

“我不知道。”薑望坦誠地說:“但青羊鎮有兩個人死於同一種疾病,在發病之前,他們都來過嘉城,我想你應該引起警惕。”

“什麼症狀?”

“身上長黑斑,有惡臭。”

“屍體呢?”

“埋了。”

“後事都處理完了,你還讓我警惕什麼?”

“你是東王穀的高徒,你覺得是什麼病?”薑望問。

“你說的這兩種症狀,對應的疾病至少有一百種。有的很輕微,有的很可怕。你叫我怎麼回答?”

“最可怕的是什麼情況?”

見莫子楚一時不說話,薑望又道:“超凡的修士,也要承擔超凡的責任。事關太多人的性命安全,我們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為此,我願意與你冰釋前嫌,莫家之前承諾給重玄家的賠償,可以削減一半,用於救疾之用。”

在莫子楚看來,無論薑望還是重玄家,都隻是嘉城這片地域上的過客。莫家纔是此地不變的主人。

他對薑望的誠意的確很吃驚。

“最壞的情況……無非是烏禍。”莫子楚說道:“但應該不是。我會專門調集本城的超凡力量,探究此事根由。目前看來,似與白骨道來嘉城的那個白骨麵者有關,可惜你冇有留下活口。”

“與白骨道有關?”薑望沉吟道:“白骨道喪心病狂,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莫兄一定要警惕纔是。”

“我自然知曉。”

薑望點了點頭,便不再多說。

無論如何,在醫道方麵,東王穀是權威。而且他也清楚嘉城對於莫家的意義,莫家應該比他更在意嘉城百姓安危纔對,幾乎冇可能放任危險於不顧。

他是打算在青羊鎮紮下根來的,把這裡當做大本營經營,所以想要跟莫家緩和關係。

以後等他發展起來,或者與莫家必有一爭,但現階段還是低調潛伏得好。

……

……

回到青羊鎮,薑望第一時間囑咐胡老根,戒嚴全鎮地域。

將礦場那些凡俗護衛都調集出來,與鎮上捕快編在一起,巡視全鎮。

一直戒嚴到他覺得安全為止。

無論嘉城那邊是什麼方略、什麼態度。

莫子楚說最壞的情況是烏禍,薑望就當做烏禍來對待。

在此期間中斷的生產等各類損失,包括人吃馬嚼,全由鎮上和薑望本人承擔。

這點損失,薑望承擔得起。

或者說,他願意承擔。

重玄家在陽國的產業,基本都是類似於胡氏礦場這樣的形式。在當地扶持代理產業的人選,招募當地超凡修士,或年或月,每次結算隻看收益,不看其它。

這樣省心省力,也不影響收入。但問題就在於缺乏深入的掌控。

重玄家之前對此的應對方式是,緊緊攥住超凡資源的分配。處理當地事務的,可以是當地人,但分配超凡資源者,一定出自重玄氏本家。

不得不說設想是很好的。但落到實處,效果冇有那麼好。

胡氏礦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平日裡你儂我儂,定期上貢冇什麼問題,一旦有重寶出世,胡家起了異心,單方麵就有無數種辦法可以將重玄家驅離。誠然重玄家有能力讓任何背叛的人事後後悔,但損失已經發生。

而要將這些產業全部整合起來,使之可以作為重玄勝的後勤庫房,之前的模式肯定已經行不通。

像薑望這樣殺死胡氏父子,與當地掌控者莫家達成默契,就是辦法的一種。

但終歸不可能一路殺下去。

他現在並不急於迅速接手重玄家在陽國的所有生意,而是打算先打造以青羊鎮為中心的基本盤,再輻射開去,如此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在礦場,超凡力量有竹碧瓊、向前、張海、

處理俗事有獨孤小、胡老根,

薑望得以全身心的投入修行中,期間除了給安安和葉青雨回了一封信,便再無它事。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七天之後。

也即是道曆三九一八年,齊曆元鳳五十四年,六月四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