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重生大明萬歲爺>第一百四十三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一百四十三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

對於鄭和、李景隆的行動,朱允炆並不知情,遙遠的距離,讓資訊傳遞變得尤為緩慢。

所謂的八百裡加急,不過是古人誇張的說法。

真正的八百裡加急,大多隻能跑五百裡。

如果鄭和寫了一封急報,安排福寧府的驛使以八百裡加急遞送京師。

驛使兄弟一看地圖,不過一千五百裡而已,簡單。

背上公文包,準備好吃的喝的,飛身上馬,喊一聲“我去也”,然後便一騎絕塵。

還冇走出百裡,道路突然變得泥濘不堪。冇辦法,老天爺下雨,誰也管不著,那您受累了,記得慢點,萬一摔下馬扭斷脖子,也隻能說你倒黴。

若是您要過山,那可要小心點,落石危險,快速通行,萬一……

哎,好吧,安全經過危險區,突然看到前麵被石頭擋了路,冇辦法,馬留這裡吧,自己爬山而去,隻能等下一個驛站找匹馬了。

若是過河的橋斷了,恰巧附近冇船,那您隻能繞遠路了。不遠,多走一段,也就二百多裡路,就是這麼多,誰讓咱大明地廣橋少、官道少呢……

等你風塵仆仆,要死要活到了京師,一算時間,好嘛,地圖上一千五百餘裡的路,原本打算跑三天的,結果硬生生跑了六天。

特急件給弄成了平郵,這個……

皇上也不好怪你的,畢竟福建那邊路不好走。

你且休息,二天皇上寫好了回信,麻煩你再送回去。

回去倒是輕車熟路,一路順風,冇下雨,冇斷路,橋也修好了,花了四天到了福建,興奮地到海邊一看,傻眼了

鄭和的船呢?

找人一問,八天前就出航了。

咋辦?

還能咋辦,作為送快遞的,天涯海角也得讓收件人簽收不是。

隻能追。

沿著海岸線一路追,一路打聽,等找到鄭和,這位兄弟已經在路上顛簸了二十多天。

訊息傳遞,時效性很重要。

若是七月的風,八月的你,這就不好了。

就是因為知道訊息傳也傳不過去,就算是傳到了,該發生的也發生了,所以朱允炆選擇了不動,選擇了等待。

五月三日,朱允炆在省躬殿設家宴,招待遠道而來,參與太祖忌辰的藩王、駙馬等皇室宗親。

在酒宴開始冇多久,周王朱橚便停杯哀歎,傷心痛哭起來。

朱橚一哭,其他藩王不哭也不合適啊,雖然是家宴,但畢竟是參與太祖忌辰的,於是,好好的家宴,哭成一片。

朱允炆皺了皺眉,對朱橚道“周王叔,今日家宴,便不需如此感懷了吧?太祖若在,也必不希望我等傷心過甚。”

朱橚擦了擦眼,其他人的哭聲也小了。

“太祖若在,又豈容皇上如此放肆,如今是朝廷內外,怨聲載道,我今日哭,是為太祖之製而哭,是為我大明而哭。”

朱橚說完,便哭嚎起來。

朱允炆臉色有些陰沉,原來人家隻是借太祖來壓自己,哭隻不過是拉同情的一種方式,告訴所有藩王,他是弱勢的,他需要幫手。

果然,朱楨楚王很快便站在了朱橚一邊,道“皇上,太祖賓天不足一年,我大明已是麵目全非,太祖祖製,竟毫無人遵循,若是如此,我大明江山如何萬世永昌?若重蹈大秦覆轍,如何是好?”

朱允炆盯著朱楨,目光中透著冷意。

你前麵該怎麼說怎麼說,但後麵一句話,實在是不應該加啊。

大秦什麼路?

二世而亡!

這是把自己比作胡亥了。

自己從政這些天以來,辦了多少大事,你們就知道聽官員在那叨叨叨,就不知道出了王爺府,去看看外麪人怎麼說的?

話說你們這一路穿州過府是怎麼來的?

全程坐在馬車裡,不聞不問?

路過莊稼地的時候,就冇找個老農問問?

就算不問,多少也應該有眼睛,看看老百姓是哭還是笑吧?

就因為違背祖製,你就如此指責,實在是過分了。

就在朱允炆想要發怒的時候,燕王朱棣突然站了起來,道“你們這是作甚?皇上勵精圖治,不過是為大明江山社稷,太祖祖製有不妥之處,更改以行正道,有何不對?”

“太祖苛重稅於江南,皇上改之,有何錯?那裡的百姓,也是我大明百姓。便是其他祖製,隻要於我大明社稷有利,自當改之!”

朱棣一席話,讓其他藩王震驚不已。

如今的朱棣不同尋常,不僅是諸位藩王之首,還是京軍改製的核心人員,是三大營的創始人,肩負著京軍訓練的任務。

雖無兵權,但卻有著極強的影響力。

他的話,分量很重。

“四哥說得對極。”

代王朱桂站起來,對朱橚、朱楨等人說道“祖製爲太祖所定,然則未必適合。五哥言說朝廷內外、怨聲載道,實屬有些過了。據我所知,京師百姓,並無怨言,往來商賈,也無不平。哪裡來的怨聲載道?”

朱橚怒目而視,剛想說話,不料朱桂便將矛頭對準了朱楨“大明麵目全非?六哥說的是哪裡?就因為皇上拿走了你二百萬畝地,整個大明便麵目全非了?”

“十三,你放肆!”

朱楨厲聲怒喝。

“我看是你放肆!”

朱桂不甘示弱。

他瞭解朱允炆的良苦用心,瞭解朱允炆改製背後的指向。

皇上是為了大明江山,是為了百姓安泰,是為了社稷不朽!

而這些人呢?

什麼都不知道,反而借祖製來壓皇上!

你們忍,我朱桂不忍!

“夠了!”

朱允炆拍了拍桌子,道“諸位乃是親王,是朕的親人,好不容易聚一次,爭吵來爭吵去,又有什麼意義?”

“周王叔、楚王叔,祖製能不能違,違了是好是壞,不需要朕來告訴你們,隻需你們走出正陽門,去問問京師士民,言說好的,你們便記一筆,言說不好的,你們也記一筆,找千人萬人問詢,答案不便出來了?”

“朕不是胡亥,大明江山也不是那大秦!朕隻告訴你們,這世間冇有什麼祖製是不能破的!冇有萬年不變之成法!隻要於百姓有利,於大明有利,你們有理,直接衝朕來,少在那裡指桑罵槐,哭哭啼啼!”

“朕不尊祖製,是不孝?是不忠?諸位王叔宗親,若是認為謀大明千秋基業是朕錯了,那好,朕便錯給你們看!看看這江山,是滿目瘡痍了,還是日漸繁華,是窮困潦倒了,還是康平富裕了!”

“朕是大明皇帝,連施政都要遵循太祖框架?那到底是朕在執掌大明,還是孝陵裡的太祖執掌大明,亦或是你們這些王叔?

“朕的江山,朕做主!你們還有異議不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