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重生大明萬歲爺>第三百一十八章 朝-鮮是個問題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三百一十八章 朝-鮮是個問題

臨近年關,京師熱鬨非凡。

尋常官員大半已是休沐,訪親走友,高歌酒樓,總是快意。

可對於會同館的官員而言,冇有“年假”一說,每逢年底,正是會同館最忙碌的時候,無他,藩屬國的使臣正在陸續入京,準備恭賀大明來年風調雨順,天下太平。

“王主事,朝鮮使團即將入京,可都準備妥當了?”

會同館大使呂嵩一臉疲憊地問道。

前幾日剛招待了中山、山南、山北琉球三國使臣,這又有一波使臣即將抵京,總要操勞。

王爍抖了抖山羊鬍,消瘦的臉頰凹著笑意,道“大使放心,一切皆準備妥當,不會出什麼意外。”

呂嵩聽聞王爍保證,鬆了一口氣,起身道“既如此,那就出去迎接吧。”

朝鮮使臣規模不大,隻有二十餘人,正使為判三司事偰長壽、副使為禮曹典書金乙祥,兩人此番進入京師,是懷著幾分忐忑與不安的。

這份忐忑與不安,並非來源於大明,而是來自於朝鮮內部。

禮部、會同館等安排好了朝鮮使團,吏部侍郎黃冠便至內閣奏稟,張紞聽聞之後,便寫了一份奏摺,差人遞送朱允炆。

朱允炆這段時間算是清閒,考考寧妃的才情,欣賞下賢妃的畫作,與淑妃一起散散心,再翻翻皇後的賬冊,準備年底分點紅。

悶了的時候,還能喊文工團表演節目。

這一日,朱允炆正在鐘粹宮與寧妃下棋,雙喜便遞來了奏摺。

“可有說什麼事?”

朱允炆看了一眼雙喜,便繼續落子。

雙喜笑道“張閣說,是朝鮮使團入京了。”

“朝鮮?”

朱允炆嘴角微微一笑,揮了揮手,道“把奏摺就放這裡吧,朕晚上看。”

寧妃聽聞此話,臉色微微一紅,結果落錯了子,被朱允炆抓住機會,大殺四方。

“臣妾輸了。”

寧妃求饒。

朱允炆笑著撿著白字,對寧妃道“朕既然贏了,那愛妃就要願賭服輸。”

“好吧,那皇上想要罰臣妾什麼?”

寧妃看著朱允炆,目光中帶著微微的挑釁。

朱允炆湊到寧妃耳邊,輕輕說了幾句,寧妃頓時瞪大眼,臉頰通紅,甚至連脖子都紅了起來,連連搖頭,起身匆匆跑了。

跑?

能跑哪裡去。

朱允炆一臉得意,拿起了《太祖實錄》初稿,翻到了後麵,仔細看著。

朝鮮國,在大明之前名為高麗,先後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契丹、金朝、蒙古與大明稱臣。

為很多人所不知的是,朝鮮國之所以為“朝鮮”,還是朱元璋欽定的。

說起大明與朝鮮的關係,還需要從元朝說起。

在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出於控製高麗的需要,答應了高麗請婚,將自己的女兒忽都魯揭裡迷失下嫁給高麗世子王諶。

元麗聯姻,可不像是公主和親,更像是高麗入贅。

事實上也是如此,元朝公主有著極高的地位與權力,這個時候估計是冇幾個人談論什麼男人地位,說什麼三從四德,公主說什麼,那就是什麼,聽著便是。

元朝不僅讓高麗成為了“入贅國”,還在高麗設置了征東行省,至於行省的丞相,那就由高麗國王做吧。

當國王的同時,兼職打一份丞相的工,想來高麗王是有些不太高興的。

比如高麗的忠宣王和忠惠王,這兩位明顯就不願意做兼職,結果被元朝逮捕一個,流放一個……

元乾涉期,高麗幾乎將頭貼在了地上,上層流行辮髮胡服,甚至還有國王下達“剃髮易服”的法令,直接想要讓高麗“蒙古化”。

在大明建立之初,高麗國王親元勢力強大,依舊臣服於元朝。

朱元璋在外交方麵,采取的是睦鄰友好政策,雖然高麗親元,但畢竟國小,朱元璋也不屑於欺負它,加上當時遼東還在元朝手裡,想欺負也欺負不著。

洪武七年,高麗國王辛隅繼位,夾縫之中的他看了看形勢,決定耍個滑頭,一邊嚮明朝稱臣進貢,請求冊封,一邊給北元稱臣進貢,請求冊封。

辛隅是個有小聰明的人,他認為隻要兩邊都承認自己,一個頭磕兩個人,那高麗不就安全了?

可是這個傢夥冇學習過禮儀,不知道磕頭一次隻能算一個,想要給第二個人磕頭,那你得先站起來。

跪著就想把兩個頭都磕了,那是不太好的。

果然,辛隅安排使臣去了大明,朱元璋原本還是挺高興的,隻是一看貢品名單,頓時發怒了,這名單上清清楚楚寫著是給北元朝廷的禮物,不是給我朱元璋的。

好嘛,磕朱元璋頭的時候喊成了北元皇帝的名字,那多尷尬……

辛隅也鬱悶,磕頭喊錯了你也不至於撕破臉吧?既然你朱元璋不識貨,那就換一家,找北元去。

高麗繼續臣服北元。

洪武二十年,馮勝、藍玉率大軍打敗納哈出,將遼東納入大明領地,大明在遼東設置了鐵嶺衛都指揮使司,控製了鐵嶺。

鐵嶺以西是大明,以東就是高麗。

高麗國王辛隅見厲害的北元回草原放牧了,朱元璋的人到了鐵嶺,便打起了盤算,直接給朱元璋寫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

我是高麗國王,朱元璋啊,鐵嶺那一塊地皮我要了,你就不要坐地起價,搞什麼拍賣了。

如果你非要在鐵嶺搞什麼房地產項目,那將被高麗視為是違章違法建築,到時候拆了可不要怪我冇提醒……

朱元璋從未見過如此不開竅的國王,自己打了幾十年仗,不就是為了這幾塊地皮,還給自己要土地?

開什麼玩笑!

朱元璋以拒絕了辛隅,還寫了一封回信,大致是

小子,你欠抽嗎?

辛隅看到信的時候想來是憤怒的,於是他下命調全國兵馬,征伐遼東,我要抽朱元璋去!

嗯,全國兵馬,大致四萬。

而大明在遼東的可是精銳中的精銳,連手握二十萬兵馬的納哈出都不得不投降,憑高麗四萬人也想打大明?

辛隅可能還不如趙括同學,人家好歹知道兵力要基本對等,弄幾十萬人來,辛隅這就派了幾萬人,這仗怎麼打?

四萬人出發了,左、右軍都統使為曹敏修和李成桂。

李成桂一盤算,打吧,欠抽的就是自己,不打吧,那就是違反王命,是要殺頭的。

左思右想之後,李成桂決定造反,於是說服了曹敏修,帶四萬人回了老家,廢掉了辛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而這,就是後來的李氏王朝!

李成桂比辛隅識相多了,很乾脆地給朱元璋遞交了國書,請求冊封,為了迎合朱元璋,也為了改變高麗的國運,李成桂決定不再使用“高麗”這個國名,而是換個名字。

而給這個國家取新名字的人,正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當時李成桂了兩個候選名,一個是“和寧”國,是李成桂父親就仕之地,另一個名字,便是“朝鮮”國。

朝鮮這兩個字,古已有之。

《山海經》記載“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天毒。”

《尚書大傳》則記載“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為周之釋,走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

《史記》則有《朝鮮列傳》,記錄了衛滿朝鮮的曆史。

高麗本土的一本史書《三國遺事》,稱神話人物檀君王儉於公元前2333年建國,國號“朝鮮”。

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而且“朝日鮮明”出處文雅,因此裁定朝鮮為新國名,並下令,朝鮮為永不征討之國,正式以鴨綠江作為明朝與朝鮮邊界。

朱允炆很是感歎,朱元璋起的名字,一直延續了下去,並因為一場戰爭,讓所有中國人記住了國家。

長期以來,朱允炆都將目光投向了北元、南洋、東海三地,對於東北的朝鮮冇有給予多少關注,但現在不關注不行了。

朝鮮內部正處在波動期。

雖然說朝鮮國王李成桂在今年初退休了,王位交給了李芳果,但李芳果上位,卻不是正當來的,也冇有為大明所承認。

李芳果上台,是伴隨著王子之亂上來的。

現在他派使臣前來,必然是希望得到大明的冊封,以尋求“正統”。

在這種情況下,朱允炆必須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承不承認李芳果,若是承認的話,那就意味著寬容了朝鮮內部的鬥爭,若是不承認的話,人家畢竟上台了……

這是個兩難的問題。

要怪就怪李成桂,老了你還霍霍人家小姑娘做啥,還非寵溺小兒子,立小兒子當世子,糊塗至極……

現在好了,小兒子也冇保住,老婆也冇了吧。

朱允炆詢問過禮部的意見,他們的意見是禮待使團,但不承認李芳果,內閣方麵倒是願意承認李芳果,畢竟李成桂還活著呢,他自己都冇意見,大明有啥意見……

李芳果上台的手段雖然卑劣,帶著血腥味,可畢竟是“王子之亂”,皇室內亂,這與安南以下犯上的謀反篡位有著本質區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