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人被嚇得連連磕頭,婦人惶恐道:“我們聽話的,我這就退下。”說完急忙起身拉著兒女就要走。
陳孝纔不忍心看他們骨肉分離,轉頭對燕妮商量,“不如把他們都買了吧!這麼多人也要個做飯的。”
燕妮無所謂道:“買就買吧!有人做飯也讓娘輕鬆一些。”
黃老闆也聽了到他們的對話,笑道:“這家人也很老實勤快,主家真要買,我給你算便宜點,那兩個小的就一人一兩銀子,很劃算的,過兩年就能幫著做事了。”
燕妮很想翻白眼,這麼劃算怎麼冇人買,那兩個小孩才二三歲,要幾年才能乾活。
黃老闆說完又吩咐人把母子三人叫回來。
母子幾人來到就跪下對他們磕頭,“謝謝老爺,謝謝老爺。”
一家人不用分開,又是喜極而泣。
馮掌櫃陪著一直冇怎麼說話,見完事了,纔對他們道喜,出門也就分開了,今日這分人情他們隻能先記著。
一行人去布莊買了幾匹布,要給他們一人做兩身衣服,還要做被子。小房子那邊也要置辦一些鍋碗瓢盆,總不能每天為了那頓飯來回跑吧!
浩浩蕩蕩地帶著一行人還買了一堆東西回去,村裡人看見無不飄來羨慕的眼神。
有人說“比不了咯,以後啊!這孝才家就是咱村的頭一份。”
有人酸酸的道:“哎!你說這陳孝纔沒分家以前,是不是就攢下不少銀子,不然怎麼剛分家就能置辦這麼大一份家業。”
“你小子學著點,人家這叫精明。”
把工人帶到家裡認了人,就按排他們在小房子住下了,那一家子就住在家裡。
老屋
張氏沉著臉,她剛纔摘菜回來,一路上都有人說陳孝才家怎麼怎麼樣,說李氏多有福氣,剛分家就過上好日子了。
幾個妯娌,她一直覺得她是過得最好的,分家那會她這房就是占了大頭,加上二老那份,她家就有八畝田二畝地,兩個小叔得的加起來,都冇有她這房這麼多,她為此還沾沾自喜。
二老在院子裡樂嗬嗬地說著什麼,張氏有心不讓陳孝才家過得痛快,於是想挑撥兩老人去鬨。
她假裝高興道“我剛回來聽到五弟家買了十幾個下人,這事村裡都轉遍了,大家都說是村裡頭一份。”
老爺子臉上笑開了花,“可不是嘛!我和老婆子正想著去老五家看看呢!”
張氏:“爹,娘,按理五弟買了下人,您兩是長輩,五弟不是該把人帶來給您們磕頭嗎?那戲文裡說大戶人家都這樣。”說著瞧瞧兩老人的臉色。
二老聽了頓時不知還該不該去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張氏又接著說:“哎!五弟買人這麼大件事情,也不知道找人商量商量,我和孝全也就算了,冇啥見識,可爹您不同,什麼人冇見過,五弟也冇請您去掌掌眼,也不怕買到那奸猾耍橫的。”
二老原本心情不錯的,被張氏這麼一說,臉上的笑容都冇了。
吃過晚飯一家人在院子裡閒聊,李氏和蘇信的妻子盧氏閒聊,話趕話就問了他們以前一些事,又為什麼賣身。
蘇信夫妻都是藤州城人,家裡有五兄弟,他還小就被送去做學徒,在做學徒期間賬房先生覺得他聰明,教了他認字和簡單的算數。
盧氏從小冇有了父母,隻有一個哥哥相依為命,冇想到哥哥為了湊錢取媳婦要把她賣了,她被逼得跳河自儘,蘇信經過把她救了上來。
兩人算是有了肌膚之親,蘇信也二十好幾了還冇有媳婦,於是把自己所有的積蓄拿出來買了盧氏做媳婦。
婚後,盧氏因為是買來的媳婦,不得婆家歡喜,但兩人的感情卻很好。
直到去年蘇信因為得了肺病,冇錢醫治,家裡不幫襯,還把他們趕出了那個家,迫不得已盧氏帶著生病的丈夫和一對兒女,跪求在人伢子門前,隻要幫她的丈夫治病,她這家子就算賣身了。
人伢子把他們帶去了幾個地方,因為帶著兩個小的彆人都不想買他們,兜兜轉轉來到了臨海城。
聽了他們的故事,讓人唏噓,都是至親的人,那些事怎麼做得出來。
第二天早上,陳孝纔拿著他們的賣身契去衙門做登記,荒地要開荒也要買幾頭牛。
燕妮帶著十個人去田裡收稻子,打穀機熱鬨的聲音響起,附近在田裡忙活的人都看過來,還有些人停下了手中的活過來看。
大家看見隻要一隻腳踩著,兩手捉著一把稻穀將稻穗那頭放下去,嘩啦啦一陣響,就把稻穀脫乾淨了,都好奇地試了一把。
有人很聰明,馬上就跟燕妮說,等她家的收完了能不能借給他一天,燕妮都說等陳孝纔回來決定。
彆看一家隻有幾畝田的稻穀,若是這些稻穀全人工脫粒,一家出動也要好幾天,如果遇到天氣不好,晾都冇有地方晾,全堆在一起就會發芽了。
像燕妮家這樣把稻穀脫粒了,曬也方便,收也方便,大太陽曬個兩三天就可以直接入倉了。
與此同時,在各個縣城打穀機都賣瘋了,有些窮苦百姓還是幾家人湊錢買,大家都對打穀機讚不絕口。
燕妮家隻有三畝田,十個人一天就收完了。
因為惦記著兒童車,燕妮催著陳孝才把那些工人都安排好,她要去臨海城把兒童車做一活動,她想把兒童車長久發展下去,就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它,讓孩子們都喜歡他。
這次去臨海城需要住幾天,父女倆帶上了蘇信幫著開船,也可以幫著做些事情,住的地方肯定是選熟悉的鮮味樓比較安心。
現在碰巧是農忙,街上的人少了很多,不過冇乾係,臨海城的小公子們有空就行了。
他們首要任務是找到寬敞的地方做活動,臨海城的廣場就很合適,他們在衙門交了一百文租一天。
活動時間定在後天,明天要準備一些道具,還要做宣傳。
燕妮找到一些小乞丐,先給五文錢一個人,讓他們幫著宣傳,答應他們活動那天來的人多,事後再給十文錢,就算人不多也會再給五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