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一過,其實已經到了第四日,也就是海津城三衛一同開赴萍縣的日子,但集合的時間是在一大清早,所以三衛上下還有一些休息時間。
不過......軍營中三衛兵士皆難以入眠,如今將近年關,卻把他們全都派遣出去,連除夕夜都未能與家人團聚,這位欽差真是好狠的心呀!
當然,這隻尋常兵士的思維,而入了白蓮教的,更是一個個戰戰兢兢,彆說入睡,就是安穩的躺著都是一個奢望。
開赴萍縣是一個訊號,對普通人來說萍縣僅是一個訓練的場所,而對他們,則是墳墓,是通往陰曹地府的必經之路。
與其如同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倒不如奮起反抗,或許這還有一線生機。
上麵的命令是這麼下的,同時他們心底裡也是這麼想的。
......
第四日大早,卯時一到,海津三衛各千戶所內號角吹響,鼓聲隆隆,將士們整隊集結。
各百戶點卯唱名,隨著千戶將領一聲令下,三衛十二個千戶所,共計九千七百三十餘將士開赴海津西郊大校場。
這近乎一萬人的心情都是同樣的沉重。彷彿心頭壓著千鈞巨石,壓得連呼吸都不順暢了。
但卻有一部分麵如土色,從他們臉上看不到任何活泛的氣象,就好像一具具行屍走肉一般......
昨日城外人聲鼎沸、馬蹄陣陣,操練的聲音幾乎響徹整日,三衛的兵士不是聾子,也不會自己騙自己。
後來聽人提起,說是海津城外六衛三萬大軍於早就於城外三個方向集結紮營,隻是今日發出動靜......
這一說法耐人尋味,讓入了白蓮教的軍戶不由多想,翌日便是他們揭竿而起動手之時,偏偏前一日造出這麼大的響動,難道......這不是向他們傳達的一種訊息?
三衛的千戶所,其中大部分佈於城外西郊數個鄉鎮外圍,從外府六衛大軍紮營的地理位置來看,三萬大軍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竟將海津三衛各個千戶所的營地隱隱夾在中間,據子夜換哨回營的軍士說,三萬大軍的營盤如繁星密佈,看似毫無章法,實則營盤所對的方向,恰恰直指海津三衛十二個千戶所在地。
呈合圍之勢,一旦三衛有絲毫動靜,三萬大軍便可從三個方位同時出發,以電光火石的速度,迅雷不及掩耳的勢頭,頃刻間滅掉此次異動。
......
從昨夜子時起,海津三衛的軍心便極度不穩,不少軍士不知出於何種目的大鬨營地,聲勢漸大之時,被氣急敗壞領著親兵趕來的百戶和千戶彈壓下去,上百名先出頭的軍士人頭落地。
這百名軍士中,難免有不願去萍縣而受其蠱惑的尋常人,但更多的是入了白蓮教的教眾。
他們要為自己搏個生機,無論是翌日動手,還是趕赴萍縣,其結果隻有死路一條,正因為他們看得清楚這些,纔會如此冒失魯莽。
未曾想到,反倒是比諸位同伴死得更早......
殘殺同僚,此舉實為無奈,三衛中一旦將聲勢造起來,便很難控製,很有可能因此而產生暴動,死去更多的人。
所以為了減少損失,不得不選擇殺人。此舉雖是暫時震住了三衛將士,將士們皆沉默以對,然而沉默中,一種可怕的氣氛在漸漸蔓延......
無論何時,死亡都是最大的威脅,不論是正常兵衛還是彆有用心的白蓮教眾,麵對脖子上明晃晃的大刀,都不得不屈從。
可暴力的手段雖直接有效,但影響隻留於表麵,這些個兵衛內心真正想什麼,不會因為數條人命的喪失而改變。
......
三衛上下全體將士前後集結於大校場時,已到卯正一刻,此時天矇矇亮。
冬日,天色一直亮得很晚,此刻朦朧的光亮照在人群當中,讓氣氛更顯壓抑。
在校場上,五麵設巨大的牛皮鼓,鼓聲大作,隆隆擂響,聲震雲霄。氣勢磅礴的鼓聲正是軍中聚兵點將的號令,軍法十三律五十四斬,其中有一條便是“鼓止而不至者,斬”!
軍法嚴明,不容說笑,因為拖遝而被震懾三軍者大有人在......
沉默中,近乎一萬軍士不緊不慢地按各自的百戶所在站好隊,各千戶百戶將領齊刷刷地站在隊伍最前方,麵無表情地注視著校場東側點將台。
將士們的目光聚集點將台,卻驚愕發現,海津三衛的首腦人物,三位指揮使大人今日一個都不見,站在台上的,隻有三衛中的三名指揮同知,以及七八名指揮僉事。
不由的,將士們心情更沉重了......
按理來說,聚兵點將,大軍開拔,如此重要的事,三位指揮使無論何等緣由都要在場,哪怕妻子分娩,彆說龍鳳胎,就是十胞胎,生一窩,他都不能走。
可今日一個不見,多半......是凶多吉少了......
人群中發出一陣騷亂喧嘩,許多人剛發出帶著哭腔的嘶吼,便被袍澤飛快捂住了嘴,嘶吼變成了一道道極度壓抑的嗚咽,聽在耳中令人心情愈發沉痛。
此行本是實地操練,如今怎麼看怎麼像是大戰在即的生離死彆,就是與他國作戰,一去便知不複返,都不曾有今日這般沉重。
在點將台上,三名指揮同知互視一眼,各自謙讓一番,其中海津城衛指揮同知大步走向前去。
此人名叫賀春,是個魁梧的漢子,身寬體闊,一開口比方纔的鼓聲更有氣勢,隻聽他喊道:“諸將士,奉朝廷兵部調,海津三衛開赴至萍縣操練,為期三月,期不滿不得歸,各千戶將領集結麾下軍士,先宣十三律五十四斬,再列隊依次開拔......”
鐘逸辦事,無一紕漏,在這四日內,他派人快馬加鞭入京求聖上降旨,由康寧皇帝先行通知兵部,又由兵部下令至海津三衛,這便補好了流程調令。
就算有人想拿名不正言不順做文章,這時都不得不放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