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武俠>從苦逼的金丹老祖開始>第124章 年關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124章 年關

感謝各位非正版網站訂閱並轉載我的作品,在此深表謝意,寥寥言語,敬表謝意。各位讀者大大,精彩內容請靜待十分鐘.......

太上之象,莫高乎道德,其次莫大乎神明,其次莫大乎太和,其次莫祟乎天地,其次莫著乎陰陽,其次莫明乎大聖。夫道德所以可道而不可原也,存而不可伸也,太和所以可體而不可化也,天地所以可行而不可宣也,陰陽以可用而不可傳也,大聖所以可觀而不可言也。

故度之所度者知,而數之所數者少;知之所知者淺,而為之所為者薄。至眾之眾不可數,而至大之大不可度。微妙窮理,非知之所能測;大成之至,非為之所能得;天地之間禍亂患咎,非事之所能克也。故不道之道,不德之德,政之元也;不名之名,亡功而功,化之根也。

是故,王者有為而天下有欲,去醇而離厚,清化而為濁,開人耳目,示以聲色,養以五味,說以功德,教以仁義,導以禮節,民如寢覺出於冥室,登丘陵而盻八方,覽參辰而見日月,故化可言而德可列,功可陳而名可彆。是以知放流而邪偽作,道德壅蔽,神明隔絕;百殘萌生,太和消竭。

天下徨徨迷惑,馳騁是非之境,失其自然之節。情變至化,糅於萬物;悴憔黧黑,憂患滿腹;不安其生,不樂其俗;喪其天年,皆傷暴虐。是以君臣相顧而營營,父子相念而戀戀,兄弟相憂而淒淒,民人恐懼而愯身。愯身相結,死不旋踵,為患禍也。

父子戀戀,兄弟淒淒,昏定晨省,出辭入麵,為夭傷也。臣見其君,五色無主,疾趨力拜,翕肩促肘,稽首膝行,以嚴其上者,為不相親也。故可道之道,道德彰而非自然也;可名之名,功名顯而非素真也。

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形由乎無名。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不溫不涼,不宮不商,聽之不可得而聞,視之不可得而彰,體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嘗。故其為物也則混成,為象也則無形,為音也則希聲,為味也則無呈。

故能為品物之宗主,包通天地,靡使不經也。若溫也,則不能涼矣;官也,則不能商矣。形必有所分,聲必有所屬。故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聲者,非大音也。然則四象不形,則大象無以暢;五音不聲,則大音無以至。四象形而物無所主焉,則大象暢矣;五音聲而心無所適焉,則大音至矣。故執大象則天下往,用大音則風俗移。

無形暢,天下雖往,往而不能釋也;希聲至,風俗雖移,移而不能辯也。是故天生五物,無物為用;聖行五教,不言為化。是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五物之母,不炎不寒,不柔不剛;五教之母,不皦不昧,不恩不傷。雖古今不同,時移俗易,此不變也。

所謂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者也。天不以此則物不生,治不以此則功不成。故古今通,終始同。執古可以禦今,證今可以知古始,始此所謂常者也。無皦昧之狀,溫涼之象,故知常曰明也。物生功成,莫不由乎此,故以閱眾甫也。夫奔電之疾,猶不足以一時周;禦風之行,猶不足以一息期。善速在不疾,善至在不行。

故可道之盛,未足以官天地;有形之極,未足以府萬物。是故歎之者不能儘乎斯美,詠之者不能暢乎斯弘。名之不能當,稱之不能既。名必有所分,稱必有所由。有分則有不兼,有由則有不儘。不兼則大殊其真,不儘則不可以名。此可演而明也。

夫道也者,取乎萬物之所由也;玄也者,取乎幽冥之所出也;深也者,取乎探賾而不可究也;大也者,取乎彌綸而不可極也;遠也者,取乎緬邈而不可及也;微也者,取乎幽微而不可睹也。然則道玄深大妙遠之言,各有其義,未儘其極者也。然彌綸無極,不可名細;微妙無形,不可名大。是以《經》雲:字之曰道,謂之曰玄,而不名也。

然則言之者失其常,名之者離其真,為之則窒其性,執之則失其原矣。是以聖人不以言為主,則不違其常;不以名為常,則不離其真;不以為為事,則不敗其性;不以執為製,則不失其原矣。然則老君之文,欲辯而詰者,則失其旨也;欲名而責者,則違其義也。

故其大歸也,論太始之原以明自然之性;演幽冥之極以定惑罔之迷。因而不為,損而不施,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賤夫巧術,為在未有,無責於人,必求諸己。此其大要也。而法者尚乎齊同,而形以檢之;名者尚乎定真,而言以正之;儒者尚乎全愛,而譽以進之;墨者尚乎儉嗇,而智以立之;雜者尚乎眾美,而總以行之。

夫形以檢物,巧偽必生;名以定物,理恕必失;譽以進物,爭尚必起;矯以立物,乖違必作;雜以行物,穢亂必興。斯皆用其子而棄其母,物失所載,未足守也。然致同塗而異至#1,合旨而趨乖,而學者惑其所致,迷其所趨。觀其齊同則謂之法,睹其定真則謂之名,察其純愛則謂之儒,鑒其儉嗇則謂之墨,見其不繫則謂之雜。

隨其所鑒而正名焉,順其所好而執意焉。故使有紛紜憤錯之論,殊趨辨析之爭,蓋由斯矣。又其為文也,舉終以證始,本始以儘終。開而弗達,導而弗牽。尋而後既其義,推而後儘其理。善法事始以首其論,明夫會歸以終其文。

故使同趨而感發於事者,莫不美其興言之始,因而演焉;異旨而獨構者,莫不說其會歸之征,以為證焉。夫塗雖殊必同其歸,慮雖百必均其致,而舉夫歸致以明至理,故使觸類而思者,莫不欣其思之所應,以為得其義焉。

凡物之所以存,乃反其形;功之所以克,乃反其名。夫存者不以存為存,以其不忘亡也;安者不以安為安,以其不忘危也。故保其存者亡,不忘亡者存;安其位者危,不忘危者安。善力舉秋毫,善聽聞雷霆,此道之與形反也。

安者實安,而曰非安之所安;存者實存,而曰非存之所存;侯王實尊,而曰非尊之所尊,皆理之大者也。名號生乎形狀,稱謂出乎涉求。名號不虛生,稱謂不虛出。故名號則大失其旨,稱謂則未儘其極。是以謂玄,則玄之又玄;稱道,則域中有四大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