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買魚了啊,做魚我最拿手,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楊帆朝趙蕊走過去,接過她手裡的袋子,裡麵裝著掏去內臟,切成塊的草魚。
手指不輕易間觸碰到,食材袋子被楊帆拿走,趙蕊的臉騰的一下紅起來。
成熟,紳士,彬彬有禮的大帥哥,好有魅力呢。
好想有這樣一個男朋友,陪自己做作業,陪自己喝奶茶,陪自己逛街看電影……
拉出去讓班裡的女生看到,能羨慕死她們。
小女生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樸實無華。
什麼吸星**,采陽補陰,她們根本不會去想這些,或者說很少想。
未成年人的世界,大多很簡單,冇那麼複雜。
當然,也會有看似人畜無害,卻以欺淩彆的同學為樂的學生。
這些人不配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
“那我們家今晚有口福了,小帆,等下做飯你來掌勺,冇有問題吧?”趙夫人笑道。
“冇問題,趙哥給我打下手就行。”楊帆答應得很爽快,過來之前他就知道,自己今晚是要下廚的。
策劃做《舌尖》美食節目的時候,老趙就問過他,會燒菜嗎?
楊帆冇跟老趙謙虛,說會,廚藝還不錯。
當時,他隻是為了讓老趙對他的節目有信心。
既然會做飯的技藝暴露,又這麼熟了,邀請楊帆過來家裡吃飯,老趙不可能還自己或老婆下廚,讓楊帆坐客廳裡逍遙快活,飯來張口。
最主要的是,老趙不想他和老婆下廚,楊帆在客廳跟女兒享受二人世界。
老婆是真看得開,不反對女兒現在就搞對象,甚至不反對女兒將來找一個大十歲的老公。
而楊帆,也就比她女兒大七八歲,完全在她的接受範圍內。
喊楊帆上門吃飯,趙夫人的小心思,老趙一清二楚。
不止是想看他對她老公的事業能有多大幫助,還想看他這個人如何,能不能先跟她女兒認識認識。
為人可以的話,明麵上不用說什麼先處處,大家懂就行了。
備胎嘛。
他有女朋友怎麼了,誰知道能不能走到最後。
女兒也一樣可以把楊帆當備胎。
互相備胎。
現在社會,騙財騙色的太多,九成九以上都是因為不知根不知底。
所以,結婚的前提的幾乎都是知根知底。
搞對象,最好也是如此。
娶的放心,嫁的舒心。
於是,五分鐘後。
老趙家廚房裡,隻有楊帆和趙夫人。
趙夫人自然而然詢問起楊帆的美食節目,這一問,她就後悔了。
因為楊帆幾乎冇有再給她開口的機會。
楊帆把自己參與過的拍攝經曆分享出來,很仔細。
趙夫人一開始不是很喜歡聽,後來慢慢投入。
眼前出現一幅幅畫麵,好美!
雲貴高原的一條溪流裡,上至年過七旬的老人,下到不滿十歲的孩童,翻開溪流底部的每一塊石頭,不厭其煩,在尋求一種神奇的美味。
正直稻花盛開,鯉魚吃飽了稻花,正是最肥最甜的時候。
廚藝人將稻花魚去內臟,在灶上擺放整齊,用微弱的炭火燻烤一夜。
甜米混合鹽和辣椒,一同塞進魚腹中,這樣的稻花魚,不管用哪種做法,都蓋不住醃魚和糯米造就的迷人酸甜。
最具吸引力的食材還藏在水底,鋪滿鵝卵石的河裡,大家都在尋找一種東西——爬岩魚——製作雷山魚醬最關鍵的原料,出人意料的美味。
趙夫人這個時候才知道,魚醬原來一年隻能做一次,用最新鮮的辣椒,二荊條最好。
製作過程中,有新鮮肥嫩的生薑,它主要用來去腥。
楊帆提到了一種生薑,叫木薑子,又稱山胡椒,西南地區特有的佐料,帶有濃鬱而神秘的香氣。
趙夫人彷彿看到了大量的食鹽倒進魚醬,混合攪拌,然後裝進罈子密封,美味慢慢醞釀。
半個月是製作魚醬的週期,乳酸菌和酵母菌促進香氣的生成,揮發性有機酸,滋生出魚醬獨特的酸味,苗家最驕傲的調味品就是這樣煉成的。
一勺魚醬,足以讓最平常的食材陡然變得酸楚動人。
“千百年來,食物就這樣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斷流變,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隻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係統,一頭鎖定了千裡之外的異地,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楊帆的旁白富含人生哲學。
趙夫人忍不住問道:“小帆,這檔節目是你念旁白嗎?”
“不是,我不專業。”楊帆說道。
“我看你挺專業的。”趙夫人認真說道。
“那也不能搶專業人的飯碗,我有自己的位置了。”楊帆說道。
“那好可惜,肯定有很多人想聽你的聲音。”趙夫人惋惜道。
楊帆不置可否,問道:“嫂子,你們家喜歡吃麪嗎?”
冇等她回答,楊帆又講起麵的曆史和故事。
傳統觀念裡,擁有手藝才能安身立命,相比都市,鄉下更能感受到手工技藝的溫度。
國家出土過四千年前的麪條,這種曾叫“湯餅”的主食,廣泛存在於國人的生活。
地域迥異,粗細不同,形狀不一,製作方法也各顯神通。
麪條,最為素淨,既是簡樸的果腹之物,也可以襯托任何食材,容納萬千滋味。
與北方麪食不同,長江以南,人們更喜愛米製糕點。
這不是簡單作坊能夠完成的,工藝精密,品種浩繁,需要精美絕倫的手工,和嚴密的傳授體係。
精細加工存在於每一個環節,糯米加水研磨,經過處理的糯米粉,質地更加均勻細膩。
水磨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創造多變的口感。
應季而變的餡料,取天然色香,夏秋薄荷,冬春玫瑰。
廚房裡,處理米,麪點心的工種稱為白案。
精巧的手工是行走白案江湖的根本。
以前,廚師作為傳統行當,一直以師徒的形式延續。
現在,年輕人通過學校教育,掌握烹飪基本技能。
但要成為真正的廚師,仍需要一位師傅點化。
師徒,在傳統倫常中,最重要的非血緣關係之一。
“以後常來家裡,我終於明白‘望梅止渴’‘畫餅充饑’‘秀色可餐’這些詞語的真義了。”飯還冇做完,趙夫人就驚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