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學校與朝堂

臥槽臥槽臥槽!李俊心裡連爆N句粗口,鄭狐狸怎麼來了?!

李俊與鄭靖業不對付是由來已久的,久到人儘皆知如果哪天鄭靖業無疾而終了,很可能就是李俊把他給咒死的!

顧益純相當歡迎鄭靖業的到來,顧老先生年紀一大把,漸覺精力不濟,又生悲春傷秋之感,雖有李俊這個師弟相伴,更是思念鄭靖業。如今鄭靖業到來,顧益純心道,也不知還有幾年好活,有生多年多多相處,到死也能少些遺憾。隻是……一看李俊瞪眼弓腰紮開了手,顧益純頭疼了。

千算萬算,冇想到李俊到了老年居然一點也不淡泊,明明與七娘處得不錯,為什麼與安民就這樣不和?顧益純伸手抓住李俊的腕子,外人看來是師兄帶著小師弟見另一師弟。李俊卻知道,顧益純的爪子抓得他生疼,又不好硬甩開——顧益純上了年紀了,怕甩出問題來。

李俊還是鄭靖業授意鄭琰拐來當苦力的,當時他冇想到自己也會被閨女抓來當苦力,還美其名曰——散心解悶。對麵看到李俊,鄭靖業也不爽了起來。

就隻見顧益純提著李俊到了鄭靖業麵前,李俊臉往東邊偏,鄭靖業臉往西邊偏。顧益純不得不用空出來的另一隻手又拎起了鄭靖業,咬牙切齒地道:“都給我老實一點!”

大師兄發威,小弟們勉強把腦袋又給彆過來了,鄭靖業很乖地向顧益純打招呼:“我等少年於學院相識,今日複又聚首學院,實在是天緣巧合。”又對李俊露出了微笑。

臥槽!鄭狐狸又露出狐狸笑了!李俊很憤怒,因見到鄭靖業而不肯輸了氣勢故而挺直的脊背又弓了起來。顧益純丟給鄭靖業一個“表逗他,再逗翻臉不好收場”的眼神,鄭靖業的表情也正經了起來。

就隻見兩個加起來快到一百五十歲的老頭子,一個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個眼睛眯得細細的,顧益純終於忍不住了:“斯文掃地!都跟我進去說話!”

鄭、李二人乖乖被領地屋裡,小廝上茶,誰也冇喝,鄭、李二人互相看都不看一眼。退休前,鄭靖業還會表演一下和氣師兄的戲碼,現在他也傲嬌了起來。顧益純把兩人一通好訓:“若許大年紀,還作小兒女態,也不怕後生晚輩們笑話!你們兩個,各有子孫在此讀書,你們就是這樣給他們做榜樣的嗎?”

說得兩人不吭氣了,李俊道:“山長呢?怎麼自己躲了去,反倒要師兄出麵?她能躲到哪裡去?從此不來了麼?”

顧益純優雅地道:“山長不就在你麵前嗎?”

李俊左看右看,突然發現,這屋裡就隻剩他們老哥仨了,鄭靖業還坐他正對麵。李俊:=囗=!

“我要去找鄭七!”一指鄭靖業,“他要做山長,我就回家,我還要帶著阿捷回家,我還要帶著……”

鄭靖業道:“果然是小兒女姿態,活似與郎君吵架要帶著嫁妝回孃家。”

李俊:“……”氣得說不出話來了,憋得整個人好像漲大了一號。

顧益純道:“都少說兩句。”

鄭靖業道:“我統共說了兩句,全少說,就成看他耍百戲了。”

顧益純恨恨地一拍桌子:“兩個都給我老實教課!”指著鄭靖業問李俊,“天下還有誰人比他更能把事情管好?”又指李俊問鄭靖業,“這樣個先生走了,到哪裡再尋一個來?都給我消停了!”

李俊吵又吵不過鄭靖業,打……看看對麵老頭硬朗的身體,也覺得不好打。跑……剛剛被嘲諷了。隻好悶悶地道:“我不與他說話。”

顧益純道:“你就教你的課就成了。”

李俊心道,我一定要找鄭琰那個丫頭問個清楚纔好!不給個說法,他就要罷課,還要帶著孫子逃學。

鄭琰哪顧得上他呀?她攢了足夠多的圖書,充實了學校的藏書樓,又向蕭複禮進獻了一整套的印刷書籍,複向蕭複禮進言:“於京師建圖書館,供士子借閱。”很是掉書袋地用了一句“書非借不能讀也”。又說:“書籍價貴,貧寒之士有誌向學未必能買得起,有書的人家無不珍惜,甚少出借,實在令人歎息。”

蕭複禮剛剛上台,也需要有些能讓人看得見、說他好的業績出來。然而國策關於百姓生計,他自思經驗尚淺,不敢妄動。似這等收買人心,又不會出亂子的事情,他是樂得做的。

鄭琰情願捐出兩套圖書來,蕭複禮表示:“建館之事,由我來做。”鄭琰又把圖書館的章程列了出來,包括辦理借書證,規定借還製度,又因書籍確實少見一些,還需要有保人——條件略苛刻,還是多了一處看書的地方。

師徒二人想得美好,在朝上卻受到了阻力。一是撥款,朝中略有難色之時,蕭複禮表示,這筆錢由內庫來出。大臣們就很快妥協了:“教化百姓,是朝廷職責所在。”難的是圖書館的歸屬,它該歸哪個部門管呢?

這等掙聲譽點的事情,誰都想管。朝廷本有收藏圖書的機構,按說是當仁不讓地接手的,然而禮部認為,集賢館等處隻是收藏圖書,主要供皇帝閱讀兼任資料館,並不承包外借服務,專業不對口。言下之意要自己去管。集賢館又稱禮部“不懂書籍保管”,會糟蹋好東西。

政事堂希望這事由他們另辟一機構,專責負責。

吏部又出來湊熱鬨了:“如此,又要新增官員,不知其職幾品,要用多少人?又要用多少吏目?書籍之保管,花費也是不小,這筆錢由哪裡出?”

太府說,保管東西我在行,連圖書館都交給我吧:“願一力承擔。”

皇太後還政於帝,鄭琰這個女侍中尋常也不參與朝會了,扔下蕭複禮一個人見識大臣們的扯皮功夫。他簡直想扔了溫和好少年的畫皮,衝他們猙獰一吼:“嚴肅點!”心道,你們這是欺負我年紀小嗎?

所謂明君,就是明知道有人欺負你,還得忍著!

蕭複禮向老婆抱怨,向老師抱怨。這一回鄭琰也不隨口就出主意了,而是說:“聖人秉政,不能總問計於人,自己也要有個主意啊。如果覺得一件事太複雜,就先拆開了,再合起來。”

蕭複禮又一條一條拆開了分析:“若說是朝廷主持最好,讀書人是最愛書的,汙損也不會厲害。維持倒不需太多銀錢。”

鄭琰點頭。

“要派人,是必要過吏部的,官又不能太高,要低於集賢館。眼下置於哪一部之下都不是大事,”猶豫了一下,“我倒是想,要是天下讀書的人多一些就好了。以後,若是有閒錢,可多辦幾個這樣的圖書館。讀書的人多了,考試的人多了,人材也就多了。既要用到書,還是交集賢館吧。唔,考試的事兒也要先理一理,考官的交吏部為好。縣考郡考等,我還要想一想。”

最好是交禮部,但是禮部又冇有這方麵的經驗。青州、京兆、司州都有經驗,這一點也好理解,考試就是鄭氏首倡的,大力支援的也就是他們家的人。前兩個做尚書有些不太夠,然後池氏之在刑部做得好好的,忽然調到禮部,又是一番人事動盪,蕭複禮覺得自己控製不住,也隻能緩一緩了。

鄭琰就這樣看著她的學生完成了一次蛻變。

發現蕭複禮似乎天然是個皇帝的材料,鄭琰也打定了主意,以後朝事多看多聽,少做。埋頭培養己方人材為佳。一個明白皇帝,他就會需要人材,也不會忌諱用人。有本事的人,隻要自己有分寸,就會有大發展。

她得去看看她的學校了。

————————————————————————————————

學校差點鬨分裂,起因就是李俊和鄭靖業。

此時辦學,主要還是以師帶徒,以一個名師聚集起諸多的學徒,隻要這老師在,這山場就開著。甚至名師不是每日講課,有些是由弟子、再傳弟子科普,那也是一個山場。直到名師死了,這場子也就漸漸敗落了。這其實是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條件和選官製度相聯絡的。

崇道堂與傳統的書院又有所不同,它不是憑藉一個老師的名氣,而是彙集了名師,大家聚攏了來之後又發現這是一個拓展人脈的好地方,漸漸抱團——這又有點像國子監,老師的質量當然重要,但是,已經不是靠老師撐起來而是靠學生。崇道堂的學生成份比國子監還要高,鄭靖業又首倡了考試做官之法,他們的發展也未必比國子監生差多少。

照常理來說,李俊的離去,對崇道堂並冇有太大的影響——崇道堂的屬性就是土鱉。然而現在鄭琰卻不那麼想了,她希望李俊能夠留下來。

鄭靖業作為鄭琰她爹,比李俊搶先一步見到女兒實在是太正常了:“他要不喜歡就讓他走,無論是一國還是一家,可以有異議,但絕不能內亂。長此以往,人心渙散,你這學堂也開不下去了。道不同,不相為謀。”

鄭琰道:“世家有底蘊。”

鄭靖業道:“他們不行。自恃過高,不肯正眼瞧人,水都淹到鼻子底下了,他還要慢條斯理踱四方步。”

鄭琰道:“就像我先生?”

鄭靖業瞪了鄭琰一眼,鄭琰摸摸鼻子:“我看到了先生,看到了李相公,又看如今之皇後,蔣家蔣卓,乃至傅氏傅宗銓,都各有所長,並非全然是無能這輩。與之為敵,殊為可惜。這些人並非泥古不化之人,可惜。”

當你從更高一點的角度來看,你就不想內耗——於國無益。鄭靖業卻用他那彎了八百道的神經得出了一個結論:“你是說,分而製之?拉一個打一個,確實是好主意,林季興也是世家子,人還是很不錯的。”

“!”爹,給跪!我真是隻想到有些世家出身的人不是那麼拘泥,可以交往的。可是,好像也真是這麼個意思啊!

鄭靖業皮笑肉不笑地道:“隻怕李俊是被製的那一個。”

鄭琰默不作聲,鄭靖業也不強求,換了個話題:“你這個學堂,辦得倒是不錯,隻是尚有需要改進之處。”

“!”必須說明一下,她雖然參與了許多朝政,然而在執行力方麵,由於缺乏實踐——是弱了一點。

鄭靖業對崇道堂的學製進行了改革,把鄭琰某些過於異想天開的地方給剔除掉,對學校的人力資源進行了管理。鄭靖業讓鄭琰多劃百畝田,出息用來維持學校,免得以後經費不足。

又對鄭琰的“科研”進行了整合,他倒是讚同對提高農業畝產量的研究:“一畝田多收兩成,八分地就可養活一家人,若有良種,又可少用丁力。空出人來,做什麼不好?可以讀書,可以做官,可以做些旁的事情。到時候,朝上都是寒士,李俊之流該哭鼻子了。”

爹!給跪!解放生產力你是怎麼想到的?

本著看李師弟哭鼻子的美好願望,鄭靖業對科研也進行了調整,用他的話說就是:“有些事情是要看天份的。李呆子也就隻會寫寫字、彈彈琴,李神仙倒懂庶務,平江王領兵上的天份少有人能及。你把李呆子留在學堂吧,我要看著他哭,怪有意思的。不用擔心他孫子,你去與李神仙說,自有李神仙收拾他。”

果然,聽了李俊要把孫子帶回家,李神仙想敲他的腦袋:“當初家裡人說,士庶不相交通,你非要領著阿捷去,如今又要帶回來?!”李神策的咆哮聲傳得很遠很遠。

聽說鄭靖業去當老師,原本猶豫的人都紮堆兒地想把孩子送進去好嗎?鄭靖業幾十年的宰相,能學他一半本事,就夠孩子橫著走的了好嗎?你知道有多少人後悔當初冇把孩子送過去嗎?李俊與鄭靖業有舊怨,大家都知道。但是,李捷是個好孩子,不可以耽誤啊!

李神策的下限再次發揮了作用,主要是他覺得鄭靖業人還算有本事,哈皮地嘲諷著李俊:“當初你被他趕出朝廷,就是你做得不好。現在他到了學堂,你就退出去,你這是怕了啊還是怕了啊?”

“你少激我!”

“我懶得激你,你出門問一問,十個裡麵有九個得跟我說的一樣,另一個是看你年老,不忍心,故爾安慰!”

李俊與李神策磨了半天牙,最後氣鼓鼓地道:“我纔不怕他!”他又回去了。

李神策鬆了一口氣,當了宰相才知道,朝中世家勢力漸弱,這是力量的對比,是後代的不思進取,整個世家集團都透著暮氣,而草根們卻很有活力。世家必須改變,必須注入活力。

崇道堂方麵,鄭琰提出了“相容幷包”的主張,用她的話說就是:“真金不怕火煉,孰是孰非,辯一辯、試一試便知曉了。”鄧爺爺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前世飽受政治課摧殘的鄭小七同學,開始收穫果然了。

鄭靖業的功課居然還冇拉下!這個,就要感謝朝堂上凡是有什麼事兒,必要扯到禮法,想把功課放下都困難。還有就是,有顧師兄在,不敢不學無術。鄭靖業善開拓思路,李俊基礎紮實,同門師兄弟的辯難給學生們以很多啟發。也學會了許多朝堂吵架的技巧。

李俊越挫越勇,居然就賴在學校裡不走了。對於鄭靖業接管了學校,他也隻當冇看見。他冇發現,一次一次的辯論中,一些嘗試進入崇道堂的世家小孩子在他的囧態之中越來越被鄭靖業給洗腦,連他孫子,都……

傻人有傻福,發現了真相隻會氣著自己。

————————————————————————————————

鄭琰卻是欣慰於她爹又煥發了活力,老實說,剛退休的時候,鄭靖業一副“終於閒下來了”的樣子,然而倆月一個,他整個人都有些龍鐘了。鄭琰請他到學校裡串串門兒,原是想給他找些事情做,彆那麼閒得隻想著問自己的棺材壽衣。冇想到,專業的就是不一樣。

鄭琰也因此閒了下來,校務她都不用多操心了,更有了串門子的時間。慶林大長公主家又時常能見到她的身影了,慶林大長公主正有事要她幫忙:“阿寧、阿寬老大不小,該娶媳婦了。我取中李神策幼女做長媳,再定平江王之長女與阿寬為婦。阿寬不甚急,阿寧的事情該辦啦,到時候要幫忙,你可不許推脫。”

鄭琰笑道:“甚好!”已盤算要送什麼樣的結婚禮物了。又思池憲已經定婚,春華尚無著落,崇道堂裡小學生不少,左看右看,笨的固然不願,聰明的又恐“小時了了”,直把她愁得不行。

就在鄭琰陷入丈母孃模式的時候,韋知勉發動了。

前麵說了,韋知勉不是個蠢蛋,隻因鄭靖業太逆天,他才幾十年冇什麼大作為。鄭靖業一去,朝上就壓不住他,他又是首相,又想洗刷“貪戀權位”的汙名,自然有所動作。

韋知勉使人盯了京城許久,又翻了許多舊檔,終於讓他找到了時機。

其時九月,宮廷朝廷都從熙山遷回了京城,行李剛剛放好。韋知勉當朝唸了他的奏疏概要:“臣驚聞豐昌侯、熙侯等之後鶉衣丐食,慘不忍睹,此實非國家待遇功臣之意。細問緣由,乃知昔年豐昌侯之後降等而襲,又連逢喪事,一降再降,前後三十年前,至為白丁。又有熙侯無嫡子,乃至奪爵,死後無享祭。此外,又有燕國公、亦同此。其狀之慘,臣、臣,實不忍聞!請聖人繼絕嗣,恤功臣之後。”言罷老淚縱橫。

朝中許多人的心都跟著劇烈跳動了起來。

先前,魏靜淵在老皇帝的大力支援之下,以一片為國為民的熱忱,以身家性命為代價,改世襲為降等,又除庶子之繼承權,大大打擊了世襲貴族的勢力,同時為國家節省了許多資源,也為土鱉上進之路搬掉了一些障礙。由此造成了不少人家的衰落,世家固然受到極大沖擊,勳貴也付出了一些代價。

有爵位的人,誰不想一直這麼傳下去呢?隻要不降等,就年年有俸祿拿,兒孫即使不爭氣,也有國家養到某一代出了爭氣的人重振聲威為止——在這期間,生活還能維持在一定水平之上,還是統治階級,還能結有力的姻親,好處大了去了。

這降等而襲與庶子不得承襲,就是壓在有爵人家頭上的一座大山,要時刻擔心自己死了之後兒子冇這品級了,到孫子就混得更慘,曾孫這一輩就徹底成蝦米了。要是跟老婆感情不好不想跟她生孩子,或者老婆生不孩子來,又或者有個疼到骨頭裡的庶子,那這痛苦就更不要提了。

池脩之耳朵一動,心裡也是一熱,又冷靜了下來:不好!韋知勉說這麼多,絕不是白說的,要求情要照顧,也不用大庭廣眾這樣做,反易被嘲諷為造作。果然,韋知勉道:“請聖人許庶子延嗣,許有功之臣,襲爵而不降等。”

池脩之確定了:【他這是要要反撲,要拉攏人,要市恩,要洗白名聲,此事若成,他就是所有有爵之人家的再生父母!誰還會說他戀棧?不能讓他得逞。】

旋即,他又苦笑了起來,他想起來了姐夫吳熙跟他說過的話,吳熙就是擔憂自家爵位會降,想儘辦法想提一提爵位,上戰場拿命來換的念頭都動過了。現在如果有一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你吃是不吃?

李幼嘉也想到了,心道,恩相亦有爵,恐怕也不會反對吧?就算反對,這些人,魏靜淵之鑒不遠呐!他也縮了。

許多勳貴交頭接耳,許多人蠢蠢欲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