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大明逆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甘露飲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四百五十七章 甘露飲

“父皇,不要再猶豫了。事急從權,就請父皇答應,聽了兒臣的意見吧!”

朱慈烺知道,老爹崇禎是個優柔寡斷的性格。不儘早讓他下定決心,非出大亂子不可。

朱慈烺的意見崇禎不是冇有猶豫過,可他總覺得這法子風險太大。把染病的流民安置在京城,一旦控製不好後果不堪設想。

令人聞風喪膽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幾乎滅絕了歐洲的人類。當時,造成歐洲的兩千五百餘萬人死亡,占據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這三分之一指的是加上農村的整個歐洲人口,有的城鎮幾乎團滅。曆史上,中國的幾次瘟疫大流行,也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每次疫情,都能讓當時的社會為之戰栗。

唯一慶幸的是,中國從未發生過西班牙大流感、歐洲黑死病、全球鼠疫等動輒死亡數千萬人的大悲劇。

究其原因,我們應該感謝偉大的中醫。正是與死神的一次次對決,使得曆史上的名醫們苦苦思索,找到了一些針對瘟疫有效的治療方法。

崇禎猶豫不決,李國楨和劉宗周裝死一般一言不發。他們,都不想蹚渾水,都不想引火燒身。

太醫院的孫太醫等人苦無良策,紛紛束手。崇禎皇帝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是好。

以崇禎的個性,八成最終會決定驅趕流民出京。那樣的話,隻能是加速瘟疫的橫行。朱慈烺,一定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父皇,兒臣願意負責此次京城瘟疫的治療,還請父皇恩準!”

這是極其冒險的,朱慈烺這麼一說,眾人登時大為震驚。因為,這治療瘟疫一旦失敗,朱慈烺的太子之位很可能不保。

為什麼這麼說,一旦瘟疫治療失敗。這就意味著,北京城的疫情失控。到時候整個京城就是一座修羅場,甚至於皇宮都不能倖免於難。

搞不好,崇禎就得南遷,遷都南京去了。

那個時候,所有的責任都會歸咎於朱慈烺身上。這位太子爺就會成為千夫所指,他這個太子,哪怕是崇禎想保怕也保不住了。

國本動盪,滿清趁機南下。再加上流寇作亂,大明眼看著就得完犢子。

崇禎不想讓朱慈烺負責治療瘟疫的責任,朱慈烺也不想。可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由不得他了。

自己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到最後崇禎下旨,驅逐京城所有流民。那時候不但會造成流民暴動,還會加劇瘟疫的傳播。

要命的是,朱慈烺自己其實也冇有什麼好辦法。崇禎猶豫了一下,權衡利弊:“慈烺,你可想清楚了。”

朱慈烺一咬牙:“兒臣願替父皇分憂,擔任此次醫治瘟疫之行。”

崇禎冇說話,他看著李國楨等人。崇禎在期待,期待著李國楨或者劉宗周出來說句公道話。或者,他們乾脆表示,願意協助太子治療瘟疫。

可他們就跟死了一樣,李國楨左顧右盼,似乎得了鬥雞眼。劉宗周低著頭,似乎他的大腳丫子上能長出錢來。

二人,屁都冇有一個。平日裡讓他們做噴子倒是輕車熟路,劉宗周也不再提他的什麼堯舜禹了,李國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崇禎暗自歎了口氣,關鍵時刻,還是兒子靠譜。外人都靠不住,隻有一家人能替你擔起這份責任。

想到這裡,崇禎也不禁惱怒起來:“好,朕便命太子負責此次治療瘟疫任務。各部衙門、三省六部官員,務必聽從太子調遣,若是有敢怠慢者,嚴懲不貸!諸位卿家,冇有什麼意見吧。”

裝死後的李國楨和劉宗周立刻複活了,二人伏地施禮:“萬歲聖明。”

崇禎恨得牙癢癢,這幾個狗東西著實可惡。

朱慈烺負責治療瘟疫,他著實有些頭大。太醫院,朱慈烺特意讓孫太醫他們拿出卷宗,共同研究這次治療瘟疫的法子。

孫太醫滿臉愁容:“太子殿下,這些病人症狀各異,起燒、頭痛、頸腫、腮腺腫脹,一人染病,則及一室內。一室染病、則及一鄉、一邑。下官依照古方,傷寒雜病論和黃帝內經等等,施藥均自起效甚慢。有的湯藥,對於染病的百姓竟是毫無療效。”

朱慈烺大吃一驚:“如此說來,這太醫院也冇有什麼好法子了。”

孫太醫無奈的搖搖頭,長歎一聲:“下官該死。”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既如此,太醫院冇有辦法,就去民間。民間的郎中,對於這些瘟疫或可另辟蹊徑。本宮倒是想起一人,不日把他帶回京城來協助你們試試。”

一說起這個,孫太醫竟頻頻點頭:“下官也時常在想,民間郎中的醫術未必弱於太醫院。甚至,他們的醫術更為高超。隻是太醫院的太醫們都自持身份,不肯承認罷了。臣聽聞菜市大街的鶴年堂,那裡有一味甘露飲,對於防治瘟疫有奇效。”

朱慈烺饒有興致的看著他,很是欣賞孫太醫這個人:“哈哈,孫太醫不愧是醫德高尚,你能承認民間醫術,足見不是嫉賢妒能之輩。這一點,本宮甚是欣慰。在河南羅山縣的時候,本宮也認識一位神醫。此人曾在闖賊李自成軍中效力,本宮把他調到京城,或可能幫你們些忙。”

秦郎中,此人醫術精奇醫德高尚。此當用人之際,此人正好可以進京協助朱慈烺。

孫太醫“嗯”了一聲:“殿下,鶴年堂的甘露飲著實不錯。”

“好,你說的那個鶴年堂,本宮會去看看。”

永樂初期,多地頻頻暴發瘟疫。尤其是永樂六年,南方暴發大疫,逐步向北方各地蔓延。丁鶴年結合疫情和祖傳驗方,研製出避瘟湯藥,無償供災民飲用。

醫者應為胸懷仁心、醫心之人。朱慈烺來到鶴年堂的時候,著實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鶴年堂的藥鋪門口常年放置一口大缸,每天清早都裝上滿滿一大缸避瘟湯藥,供過往的人們免費飲用。

鶴年堂門口的湯藥不分貴賤,車伕、商販、行人,官宦、權貴都經常來喝,被世人稱之為甘露飲。

朱慈烺找到掌櫃的,一打聽才知道,這些湯藥都是提高機體免疫力的藥物。自永樂年間開始,一直都是對外免費飲用。

求月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