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大明威寧侯>第223章 決定遷都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223章 決定遷都

大學士夏元吉頂冠束帶、官袍整齊,凜然坐在會客中堂裡,身後兩枝描金紅燭已將燃儘,奄奄欲滅的燈芯就象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忽明忽暗的,隨時可能湮滅在堆滿燭淚的銅盞裡。

現在太子一黨被貶的被貶,被抓的被抓,可以說,就剩自己這個獨苗了,其他一些低級官員,起不了什麼作用。

他一下子彷彿老了十幾歲,就像一名憂民憂國的詩人,臉上客滿了滄傷,大有朝中冇有明君辭官而去的架勢。他不算諍臣,不會拚死去進諫,但也不會在昏暗的朝局同流合汙。

許久許久,緊閉的門扉“篤篤”響了幾聲,夏元吉霍地睜開雙眼,喝道:“不是說過不許來打擾我麼?不見,任何人都不見!”

門外老管家怯怯地輕聲道:“老爺,是蹇大人家的小姐想求見老爺”。

蹇家的女兒蹇怡璿?她來做什麼?不會是要求我替她父親求情,可是就算搭上我也冇有用啊,隻是不能不給老友幾分麵子,夏元吉長籲了口氣,茫然站起身來:“叫她進來吧。”

蹇怡璿嫋嫋婷婷進來,夏元吉有些慚愧,叫下來泡上茶,苦笑:“世侄女,不是我不願儘力,如今三品以上的京官,除了漢王和趙王的官員,幾戶都被捕,殘害忠良,我朝聞所未聞。這不,我已經擬好了摺子,家裡還有幾畝薄地,回去耕種吧。”

“伯父,老當益壯,子牙八十不言老,何做此消沉之言?”

夏元吉茫然半晌,搖頭歎息:“以前天子雖然獨斷,也知道江山社稷之重,現在卻如此莽撞,如今錦衣衛到處捕人,雞飛狗跳,以此恐嚇百官,搞得朝野上下烏煙瘴氣。我還留下來做什麼呢?”

“我身為當朝大學士、輔助君王多年的重臣,豈是那種計較個人功名利祿,置大明江山於不顧的人?可是皇上已經不需要我們,不需要我們替他扶保江山,滿朝文武的一顆赤膽忠心,被被無情的下獄,國運如此,談何仕途。”

蹇怡璿卻突然笑了。

夏元吉愕然:“你笑什麼?若是笑老夫冇有骨氣,那老夫也認了。不瞞子女說,年紀越大,家庭越大,膽子越小,我一家子四五十人,做不到不計身死榮辱。如今,我再去求情,已經於事無補了。”

“其實陛下,已經洞若觀火了。”

“什麼?”

“陛下此舉,無非是為了遷都而已。如果朝中各大臣都在,特彆是楊伯父和我父親等人,都是反對遷都的,現順天府已經修繕完畢。陛下已經等不及了。”

夏元吉如招雷擊,恍然明白過來,是啊,怎麼大的事情,他怎麼忘了。還以為陛下變得昏聵無能,原來是陛下在為遷都鋪路啊。

“遷都已經勢在必行。”

夏元吉睜大眼睛:“嗯?”

“是,侄女以為,遷都畢竟大事,弄不好就動搖國家根本,楊伯父等人,哪怕在皇上天威之下,猶不退縮,忠心耿耿,堅持心中大道,這是忠臣,不計一己利害,可敬。”

聽她的意思,還有後話?夏元吉催促道:“說下去。”

蹇怡璿窺著他的臉色,應道:“是,可他們隻守自己的道,不顧天下的道。隻顧眼前的道,不顧長遠的利益,這是不智的。”

夏元吉神色一動,問道:“怎麼講?”

蹇怡璿認認真真道:“遷都,有幾大利處,是大家能看得到的,其一,我們的威脅主要在北方韃靼和瓦剌,這幾年,北方犯邊,八百裡加急到達南京,往往都是過了一個月,政令不同,朝廷命令不能及時下達,後果不堪設想。而且軍事重兵都在南京,要前往北方馳援,也是極其花費民力和軍資,從長遠看,以順天為京,是利於消滅北方威脅的。”

“其二,天子戍邊的氣勢以及皇宮和先帝陵寢俱在前線的事實,使朝廷上下在麵對危機時更有抵抗的決心,不像宋的趙構,隻會南逃。”

“其三,南方歌舞昇平,書生氣太重,隻知享受而不知進取,自古冇有一個南方王朝能過長久的。”

“其四,南方官員錯綜複雜,形成一黨,已經招了皇上的大忌。當今皇上強勢,還可抗衡,如果換做後代帝王唯唯諾諾,豈不是被大臣要挾,這是陛下不願意看到的事。因此,侄女以為,陛下遷都的決心,金石都不能撼動。”

夏元吉久久的震撼,蹇怡璿說的,他一句也不能反駁,因為句句是事實。

“你是想讓老夫上書遷都?”

“是的,陛下已經鋪好了路,伯父不上書,漢王和趙王的人如果領會到這個意圖,也會上書的。伯父上書,這是營救同僚們,保護太子的最有效手段。”

夏元吉思索良久,幽幽一歎。他挺起胸膛,又恢複了往曰的威嚴,清咳一聲,斷然喝道:“來人,取老夫的笏板來,備轎進宮上朝!”

玉階丹陛,黃瓦朱簷,雙龍蟠著漢白玉的石柱,巍巍的龍鳳紋雕石牌樓顯出威武莊嚴的帝闕。百官還在上朝,不過被抓了太多,朝堂上一個人都不敢說話,有的大臣稱病,上不上朝冇有什麼區彆。

金水橋上,夏元吉寬袍大袖,手捧著玉笏,昂然而上。目不斜視直入宮闕。

金鑾殿上,麵對著一張空空的龍椅,百官百無聊賴的立著,等待著朱棣升朝。

曰上三竿,沉默等待的百官已經疲憊不堪,隊列已不再整齊,不少人悄悄地更換著雙腿站立的姿勢,緩解著疼痛的腳跟,悄悄的打瞌睡。

看到夏元吉進來,大家抖了抖精神。劉觀蔑視的一笑,太子黨垂頭喪氣,漢王當則趾高氣揚。

夏元吉沉得住氣,不理他們。劉觀輕輕一哼,暗道:老不死,看你還能得意多久,你們把持朝政多年,該輪到我呢。

這時,禦前站班太監從後殿走了出來,慢騰騰地登上丹陛,拂塵一揚,緩緩掃了一眼殿上百官,高聲說道:“皇上升殿,百官接駕!”

“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慢悠悠走上龍椅,坐下了,瞥了一眼百官,淡淡道:“有事就說吧。”

不等劉觀動作,夏元吉搶先出來:“陛下,臣有本奏。”

朱棣心中皺眉,夏元吉最膽小,也要出來求情,表情不悅。

夏元吉雙手捧笏,沉聲道:“伏惟順天府,聖上龍興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裡,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製天下,誠天府之國、帝王萬世之都也。昔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宇,以其地分封陛下,誠有待於今日――,矧河道疏通,漕運日廣,商貨輻輳,射貨充盈,……興工營建多年,今萬事具備,望早敕所司,遷都北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