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身走出,麵向大王稽首道:“謝大王!”
子嬰道:“昨日,寡人已接到訊息,令堂已無大礙。”
秦國有專門的郵驛係統,軍中士兵可以給家裡寫信,家屬同樣可以給在軍中的家人寫信。
孟通是在上個月接到家中書信得知母親生病,心中著急,隻是重任在身,不能回家看望母親。
子嬰起身走到孟通麵前,將之扶起,語重心長道:“寡人不日要動身返回鹹陽,函穀關就有勞將軍了!”
孟通誓言旦旦道:“請大王放心,函穀關絕不會有失!”
本身他就忠於秦國,此刻更是心中發誓,一生為大王儘忠。
關心其家人,是君王籠絡收買臣子的一種手段。在現代的時候,子嬰從影視、網絡、文獻資料中,看到過從古代到民國時期,一些上位者對下屬使用這種手段。
魂穿到這個時空,身處秦王之位,子嬰學著做一個懂得駕馭臣子、籠絡人才的君主,把這種手段挪用過來。
十二月上旬時,北方大地雪花飄飄,一片冰天雪地。
到了中旬,轉為晴冷天氣。
這天,颳了十多天的北風終於停下,萬裡無雲,溫暖的陽光照射著大地,給人們帶來陣陣暖意。
函穀關西門,孟通、桓斌、杜真等武將們,出城送彆秦王。
子嬰帶上來時的三千騎兵,由王元、王威陪同,出發返回鹹陽。
臨行前,子嬰對孟通、桓斌、杜真勉勵一番。
三人都誓言旦旦表示,函穀關絕對不會有失。
子嬰坐在馬背上出發了,通過狹窄的函穀道,行走在崤函通道上。
這次返回鹹陽並不趕時間,速度不算太快,行走三天後才進入關中平原。
魂穿到這個時空後,子嬰兩次外出。
一次是十萬火急趕往武關,終於趕在劉邦前麵,成功阻止劉邦使用奸計奪取武關。
第二次是趕往函穀關,雖說不像前往武關時那麼焦急,但麵對函穀關外幾十萬敵軍,子嬰仍然有巨大壓力感。
坐鎮函穀關兩個多月,打退了敵軍許多次攻城,函穀關始終穩如磐石,子嬰一顆懸著的心,逐漸放鬆下來。
這一路上,子嬰時常回想著魂穿以來身為秦王的經曆,自己處處被人仰視、敬畏,隨時有人服侍,隻要不是亡國之君,想想做君王還是挺幸福的。
如今,他很有信心,自己不會是亡國之君。
在路途中,子嬰多次碰見設在道路附近的軍營,見到軍營外正在訓練的士卒,這都是剛征召入伍的新兵。
秦國全民皆兵,秋收完畢後,所有十五歲以上男人,都加入到保衛國家的行列。
這天下午,在道路上正常前進的子嬰,看見道路南邊的大軍營,這是他進入平原以來,見到過的最大軍營,參與訓練的士卒亦是最多,看上去足足有五六千人。
子嬰道:“此乃何處?”
王元道:“大王,此乃霸陵縣東。”
霸陵,也就是現代陝西的臨潼市。
子嬰道:“我當然知道是在霸陵,此乃霸陵的何處?”
王元和王威都還年輕,經曆不多,不知道此地更具體的地名,無法回答秦王的問題。
這時,一個軍候策馬走了過來,說道:“大王,此乃末將的家鄉,名為‘鴻門’,末將叔父乃鴻門亭亭長。”
鴻門?原來是鴻門宴所在地,還真巧。
劉邦造反前原本官職,是沛縣下轄的泗水亭長。
子嬰向東南方向眺望,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脈,隻是山勢不算太高。
軍候指向那邊道:“大王,此乃驪山。”
按照地理來劃分,驪山屬於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
子嬰再仔細望向驪山北邊,有一個地方形狀如門道。
軍候介紹道:“大王,每當下雨時,驪山上的水流流向北邊,被雨水沖刷得多了,那邊就像一道門。正是如此,此地稱為‘鴻門’。”
這個地方有名得很,曆史上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發生了宴會中的那些事情,以後纔有了“鴻門宴”這個詞。
秦軍在此處的軍營,就設在鴻門,士卒們正在鴻門外訓練。
子嬰策馬向前,要前去視察一番。
“大王來了!”
鴻門外正在訓練中的士卒,望見了向這裡而來的騎兵,望見了那大纛下身穿不一樣鎧甲的男子。
所有正在訓練中的士卒皆停下來。
軍官命令,列隊迎接王駕。
“我王萬年!大秦萬年!”
當子嬰抵達這裡時,數千士卒高喊著口號。
王駕到來,得以一睹大王真容,官兵們皆神情振奮。
有數名武將走到子嬰前麵。
“末將拜見我王!”
子嬰下得馬來,仔細瞭解情況。
在鴻門軍營,有剛征召入伍不久的五千新兵,由數百老兵負責訓練,這裡軍職最高的為都尉,名叫唐其。
子嬰再向唐其詳細瞭解情況。
這五千新兵,年齡皆是十七歲,在一個半月前集中到這裡,進行為期四個月的操練。
對於軍事訓練,有專門的練兵大綱,不是由軍官胡來的。
秦國的製度十分嚴謹,從約束平民百姓的律法,到工匠兵器製造,再到軍隊具體操練、軍紀,都有十分細緻的規定。
這五千名新兵分為多個軍種,有長矛兵、長戟兵、長鈹兵、弓弩兵,每個兵種有相應的老兵訓練。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秦軍作戰方陣為五千人,統領秦軍陣的主將為都尉。
跟唐其略作交談後,子嬰檢閱著這支部隊。
這五千餘人中,以兵種為基準分彆排列,隊伍整齊劃一。
在統一標準化生產下,每種兵器幾乎一模一樣,在陽光照耀下,鋒利的兵刃閃閃發光。
“將士們,關東六國餘孽造反,欲亡我大秦,前方的將士在浴血奮戰,保衛大秦,保衛家園,人人有責……”
子嬰發表著熱情洋溢的講話,振奮著軍心。
已是申時時分,吃晚飯的時間到了,夥伕們把飯菜挑來。
子嬰跟三千騎兵們,一同在這裡進食。
對於軍中飲食標準,秦國同樣有細緻的規定。
秦國是等級分明的社會,在二十級軍功爵中,每級爵位享受不同的待遇,不僅在家鄉時、出行時明顯體現出差異性,連在軍中同樣如此,秦軍中的夥食,因爵位的不同而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