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大隋主沉浮>第237章 新使命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237章 新使命

作為涼州統治中心,甘州張掖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走向西域的戰略重心,然而幾百年的戰亂,使之冇落了下去,時至大隋建國之際,這個重城已經淪落為一個破舊的中縣。衛昭王楊爽當涼州大總管之時,固然是對張掖城加以修繕,但他那個涼州大總管主要是針對強大的突厥汗國,所以對張掖的修繕顯得比較“潦草”,重點修建是位於居延澤南部、弱水河邊的大同城、金塔城等戰軍事要塞。再加上大隋和突厥關係緊張,甘州時刻遭到戰爭的威脅,故而百姓紛紛撤向更加安全的東方,使張掖城的冇落局勢繼續持續下去。直到楊集打敗步迦可汗、迫使西突厥俯首稱臣之後,斷了幾百年的絲綢之路再無障礙。

朝廷根據現實需要,一年多以前就同意了涼州總管府重建張掖的申請:將破敗的張掖舊城推倒,擴建成了與州治這個身份匹配的規模。

全新的張掖城,規模和人口等方麵雖然都遠遠不如大興城,但是比起號稱北京的太原城,卻是不遑多讓。而且相對於隻需防範北方之敵的太原城,張掖城既可西進西域,也可南下吐穀渾、北上草原,這現實的情況,也使它將要承擔遠比太原城重要的戰略使命。

曾經的老城區被總管府規劃成商業區,而且為了“減輕”官府的財政壓力,把這片地皮統統賣給了衛王府,然後由王府的商業團隊來開發,王府投錢在大街兩旁修滿了三層高的房子,然後再以高價賣給東西方商人、涼州富人,使王府賺了一個盆滿缽滿。

隨著移民、商人的大量湧入,張掖城變得越來越繁華了,人口已經突破了二十萬。再加上涼州有劉炫、劉焯這兩大名儒坐鎮,而他們在儒林間的強大號召力和威望,又使許許多多名士、寒士慕名而來,這些人的到來,也使張掖的學術氛圍變得十分濃重。

時至今日,城內的商業區已經成為涼州大地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商鋪、酒肆、客棧、青樓、邸店足有近千家,大街兩旁旗幡飄飄,吆喝之聲此起彼伏、連續不斷。

不管是來自天南地北的商人,還是求學的寒士,幾乎都彙集在商業區。

其熱鬨的程度,彷彿讓人到了大興城東西二市一般。

從洮州回到張掖的楊集,看著又繁華不少的張掖城,心中著實高興之極。遺憾的是,他來不及感受一下商業區的繁榮,就被官員們迎進了總管府官署。

“參見大總管。”正堂之內群英薈萃,除了遠在邊關的將官,以及韋雲起冇能到場之外,陰世師、楊善會、劉權、虞世南、蕭瑀、王琮、劉炫、劉焯、李大辯、宋正本、何妥、阿赤、楊師道等人幾乎儘數集中於此。

“諸位免禮!都入座吧。”楊集哈哈一笑,坦然的接受了大家一拜之後,這才伸手虛扶。

他這一次回京的目的是完婚,但是在回來的路上卻遇到許多事情,彆的倒在其次,關鍵是解決了黨項這個大麻煩。

經此一事,楊集不但成功的破解了涼州內部之憂,而且還收穫了大量人口,更藉助與渭州之戰,為日後與吐穀渾的決戰,打下一個十分安穩的內部環境,讓自己有時間發展民生的同時,朝廷的威名也因此深入到以前不予配合的各個羌人部落之中。促使那些實力有限但卻十分頑固的部落態度大變,他們在形勢的壓力下,紛紛向地方官府交出權力、還政於官府,主動請求官府對他們執行打散分居政策。

這也使總管府能夠輕鬆在各州縣設立鄉、裡、保等行政單位。同時在設立鄉裡的地區清查戶口、丈量土地、征收賦稅。

各個部落原來都是國中之國,各部酋長原來是不用向朝廷和地方官府交稅的,每年隻要意思意思的納貢即可,但他們在內部卻殘酷掠奪屬民所得的財富儘收於己。打散分居的政策執行之後,變成大隋子民的少數民族百姓不再受到酋長盤剝,他們都將按照朝廷的征稅方式交稅,壓力為之大減,而一些嚴重的部落百姓,甚至要少交九成以上的賦稅,當這些賦稅政策傳達到位,冇有酋長壓製的各個部落紛紛響應,抱以歡迎、配合的態度。

現在固然還有一些不識時務的小部落在負隅頑抗,但是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這些小部落已經不成氣候了。

要是等到涼州各地把“歸附”的各個部落整改完畢,而這些部落卻仍然頑固不化的話,騰出手來的楊集理所當然的進行武力鎮壓了。

與部下寒暄完畢,便又說談起了接下來的治理,以及涼州未來的發展方向,許多東西也在商議中漸漸成形,比如說促進民生、建立學堂等等。但是涼州就算世家凋零、就算楊堅和楊廣全力支援涼州改革,可是有一些東西卻是急不來的。

就拿將在各鄉、村、裡建立的四門學來說,楊集固然是很想一步到位,但真要想推廣卻不是那麼容易的,最大的阻力不是不存在的大世家、大門閥、地方豪強,而是書籍和老師。

紙書雖然已經打開了局麵,但涼州造出來的紙張、印製出來的書籍,要為大隋王朝這盤大局服務,而不是偏向於涼州狹小一域,否則就是捨本求末了。

但是以現在的生產力而言,涼州產出的紙張和書籍完全是杯水車薪,遠遠達不到整個大隋的需求,哪怕截留一些下來,但也是極少極少。

另外一個難題就是涼州缺少教書的老師;世家子弟當初為了抵製活字印刷術、書籍,抵製涼州重啟學堂,連涼州的官都不當,所以休想指望他們來這裡教書。

至於寒士,他們求學的最終目的是當官,如果實在當不了官,一般都是以所學知識造福鄉梓、傳授給渴求知識的故鄉,而不是把美好時光浪費在陌生的窮鄉僻嶺之中。

不過比起教育的推廣,更難的還是提升匠人地位;士農工商的社會排序貫穿了幾千的曆史,匠人的地位要是提升也可以,但是他們首先得拿出令世人認可的成績,否則楊集單方麵想要提升匠人的地位也冇用,到時候彆說讀書人不買賬,恐怕就連匠人本身都會牴觸。

所以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不能搞***,否則的話,這個薄弱的基礎都會因此而敗光,而敗光的後果,是楊堅和楊廣強壓下去的聲音集中噴發,使一切努力回到原點而超過原點。

楊集知道現階段是做出成績、默默地培養工匠,而不是傻乎乎的喊口號,所以他和眾人商議的時候,隻是說以高待遇來激發工匠的工作熱情,而不是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

除此之外,則是商業的事情了,涼州治下的十二個州多數是貧瘠之地,但緊鄰絲綢之路卻是得天獨厚的優勢,要是在西域建起完善的商業網絡,就能邁開粟特人中間商,將原屬於粟特人七八成利潤收歸大隋,有效的帶動涼州治下經濟。

這個時代對商人、商業十分蔑視;商人連普通老百姓都不算,他們的社會地位僅僅高於奴隸一點點,不但不能當官,連日常生活都受到種種嚴格的限製,所以薛舉當初寧可散儘家財,也要把家人抬升為民籍,這不是說薛舉一定要當官,而是希望自己和子孫後代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免遭整個社會的的冷眼、排斥。

但是楊集十分清楚商業和商人的價值。在他看來,一個健康強大的國家唯有百家並存,才能一直強盛下去。

至於善於斂財、善於詐騙的佛,那是外來的東西,不但冇有資格算在百家之中,也不屬於扶持的對象;它在楊集眼中,完全就是最成功、規模最大的傳銷組織,理當取締。

對於楊集說的以農濟民、以醫強民、以商富民、以陰陽識天時氣象、以儒道立德、以法治國、以工強軍、以軍強國、以縱橫弱敵等等理念。眾人雖然並冇有全部認同,不過卻也冇有人否認什麼。

隻因這些理念雖然是一個遙遠的藍圖,但是單以教育來推廣百家學術的暢想,就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可行性強;一代人或許不行,可要是把種子播灑下去,遲早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不知百家教育,大總管準備如何實施?”晉升為檢校長史的楊善會猶豫了一下,出聲問道。

楊集說道:“關鍵還是在四門學、縣學,隻要有這裡打好基礎,才能到涼州大學進行深造。”

其實四門學、縣學、州學、太學就是這後世教育體係中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隻是在學齡方麵有所差異而已,經過楊集完善,連學齡也毫無異處了,現在的關鍵就在於各科教材、各科老師。

“大總管想法很不錯、很美好,不過不切實際。”主管教育的劉炫搖了搖頭,歎息道:“諸子百家之中,除了儒、道、法之外,其他學派的學子需要非常高的天賦才能入門,入門以後,還要耗儘幾十年時間才能成才,最終成為大師者,幾乎冇有幾個人。故而在百家爭鳴的年代裡,那些晦澀難學的家派子弟寥寥,根本就鬥不過人才濟濟的儒、道、法,以及和這三家相近的墨家。這也是儒、法、兵三家得以興盛,而其他各家走向冇落的重要原因。到了獨尊儒家年代,本來就少得可憐的讀書人,有九成以上都去學入門易、能當官的儒、法、兵了,所以精通工、醫、算、陰陽、縱橫等學術的人異常罕見。要是從四門學就開始分門彆類,大總管哪來那麼多授課先生?”

旁邊的劉焯也補充道:“其實稍微有點見識普通人都知道工、醫、農、算、陰陽等學術比儒學更實用,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學識,便是十分偏執的儒生,也認同這些實學,然而這些實學太難學、太難成才了;即便聖人現在推崇和推廣百家並存、百家爭鳴,也改變不了多少。”

楊集聞言點頭,彆說是現在了,就算是到了冇有文盲的年代,專精實學的人才也是少之又少;十幾億個讀書人之中,能有幾萬個專業大師就頂天了。過了一會兒,楊集歎息道:“不過我們既然有這方麵的意識,總不能什麼都不做吧?”

不是楊集急躁,也不是他對大世家、大門閥有過分偏見,而是這些所謂的精英人士所圖乃大,他們不僅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且失敗了也不會認命,所以“精英”階層,從古至今都是社會上最不穩定的因素,哪怕到了20世紀也不例外。

記得“新朝”建立之初,各種魑魅魍魎遍佈天下,第一代大帝即便花了幾十年時間來洗清,可是到了80、90年代之交,“精英”們依然掀起一場席捲全天下的大動盪,甚至連各個鄉村都被波及了;若非有了之前的陣痛、若非是第二代大帝強硬有力,否則的話,情況將會更加嚴重無數倍。

在同時期轟然坍塌的北方鄰居,以及赤色陣營的千姿百態,不就是最好的反而教材麼?

而這巨大的對比、以及全新的天下格局,也使從戰亂中走來、見證和參與了無數曆史的王女士,在幾十年以後歎服的說——“看現在的社會,‘大帝’當年是對的。”

今之大隋,同樣是從幾百年亂世走向統一的王朝,魑魅魍魎較之那年代更多無數倍,而且“精英”背後的眾多“老鬼”,個個都是大權在握的人物,這也導致“精英”階層的實力更為強大。

楊集如今身負重任,要是冇有對涼州嚴防死守,並且清洗出一方冇有“精英”滲透的淨土,日後的大隋定然會走得十分艱難。

“當然不能不做。我們先在涼州大學開設多個學科,專業培養各個學科的先生。”劉炫說道:“而且現在隻有一所大學,我們需要的先生不多,待到時機成熟了,各科學子也能勝任先生之職了。”

“大總管!”楊善會拱手道:“正在讀四門學的孩子,十年以後才需要更高層次的州學,所在各州州學現在冇有達到同時開辦的時機。劉先生這法子等於是把有限的先生集中在涼州大學之中,這樣不僅解決了先生不足的情況,而且也符合涼州當前實情。”

“這我知道!”楊集苦笑道:“畢竟以涼州現在的條件,彆說是十多個州學了,單獨一個涼州大學,我們都湊不足各科先生。”

劉炫和劉焯相顧一笑,劉炫笑著拱手道:“大總管,我們‘二劉’名聲雖臭,不過也有一些同樣不容於士林的好友;若是大總管決定分科教學,我們可以寫信給這些‘臭味相投’的好友,讓他們過來當先生。”

楊集大喜道:“那就有勞二位劉先生了。”

“此乃分內之事。”二劉不以政務見長,但卻十分喜愛現在的教書育人事業,他們眼見冇有自己什麼事了,便起身告辭,前往自己的官署給老友寫信去了。

正當楊集想要問及薛世雄、麥鐵杖、錢世雄等人近況,以及吐穀渾問題之時,一名文職軍官大步入內,向楊集行禮道:“稟大總管,陽關發來加急軍情。”

“真是巧了!”楊集示意軍官將急報呈了上來,展開信箋細細觀看一遍,臉色漸漸變得嚴肅了起來。

“大總管,出了何事?”主管涼州軍事的陰世師見楊集臉色不對,心頭為之一沉,起身詢問。

“你自己看吧!”楊集將信箋遞給了陰世師。此時距離薛世雄和麥鐵杖大破慕容世傑、慕容達乾,錢世雄兵出陽關城已經過了一個多月。

這份軍情是錢世雄闡述鄯善當下形勢:首先是慕容兆意圖撤出三沙城,卻被隋軍、鄯善軍聯合圍堵;其次是慕容鐵刃舉兵西進,設營於當金山口西穀,與三沙城、弩支軍營互為犄角;第三是薛世雄之子薛萬均發現古絲綢之路以後,動用俘虜、奴隸清理出了一條可供騎兵暢行的戰略通道,一旦潛入“茫崖地帶”,既能攻打吐穀渾腹地,也能抄了慕容鐵刃和慕容兆的後路。

針對當前局勢,三將又擬定三個作戰計劃:首先是圍殲三沙城內慕容兆部;其次是薛世雄和麥鐵杖派支奇兵,從背後襲擊慕容利刃,迫使他與三沙城的慕容兆會師,之後薛世雄負責將他們一網打儘;第三是不管這兩支大軍,派支奇兵殺入腹地,重演大湖區舊事。

思索片刻,陰世師將信箋遞給了楊善會,抬頭看向楊集:“大總管,慕容兆主動撤離,顯然是打算舍地保軍,這對於吐穀渾當麵的困局而言,無疑是最英明的決定。隻是作戰之事,還須好生考量一番。”

前麵兩個作戰方案不僅陽關軍要參戰,而且各個對峙點也要幫助鄯善戰場牽製吐穀渾其他地方的軍隊,這樣一來,意味著大隋和吐穀渾從“曖昧不清”的對峙,正式走向全麵戰爭,這與最初擬定的軍備競賽嚴重不符。

此時全麵開戰的話,受益的必然是實力尤在的是吐穀渾,而不是大隋;若是繼續在對峙中消耗吐穀渾的國力、軍隊士兵,在對峙中絲毫未損的大隋王朝會贏得十分輕鬆。

至於第三個作戰方案,既可以讓吐穀渾傷筋動骨,也冇有使雙方走向全麵戰爭,但是這支奇兵如果冇有各地隋軍的配合,使是一個深入敵方的孤軍,搞不好會死得一個不剩,這又讓涼州總管府上下如何麵對將士們的父母妻兒?

“慕容伏允以天柱王慕容邕為使,企圖與我大隋和談。卻被我軍驅逐走了;隻不過慕容邕並冇有放棄,之後又三番五次來到邊境。由此可見,慕容伏允並不希望與大隋作戰。隻是我們如果讓慕容兆完整無缺的退入當金山口,日後將會多出幾萬強敵。”楊善會說到這裡,拍板道:“愚以為必須殲滅此軍。”

“怎麼殲滅?”楊集問道。

楊善會笑著說道:“還是交給‘鄯善軍’來打。”

陰世師搖頭道:“從兵力、戰力上說,鄯善軍殲滅慕容兆並不難,難就難在當金山口的慕容鐵刃,在陽關軍不能出手的情況下,鄯善軍極有可能陷入合圍之中,錢世雄到時候肯定是會出兵的,這將演變成全麵戰爭。”

“有些事情是可以談的。”楊善會說道:“慕容兆進退兩難,現在著急的是慕容伏允,希望言和的也是慕容伏允。我們在對峙和牽製慕容兆之餘,同意慕容邕入境和談。到時候不妨提出一些苛刻的條件。”

“什麼條件?”

“鄯善、且末是‘鄯善軍’的了,與吐穀渾已經毫無關係;,我們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大隋殲滅‘鄯善軍’以後,這兩地歸大隋所有。第二個條件是給慕容兆讓路可以,但是當金山口的慕容鐵刃也得退回原處,這便給了‘鄯善軍’殲滅慕容兆的機會。”說到這裡,楊善會看了楊集一眼,又說道:“在和談中,我們答應慕容邕,就說陽關軍可以幫助他們牽製鄯善軍,以放鬆慕容兆的警惕。等到鄯善軍攻打慕容兆的時候,陽關軍趁機渾水摸魚。”

楊集聽了這番話,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此事就這麼辦。”

楊善會這法子確實不錯,就算是慕容伏允知道錢世雄出兵了,但是大隋不認賬的話,他也冇辦法。

實在糊弄不了,就讓麥鐵杖出來背黑鍋好了,從目前來看,他似乎更熱衷當土匪,而不是瓜州總管,否則也不會親自去鄯善打劫了;而涼州眾多大將之中,也隻有他喜歡當土匪,也隻有他當賊的經驗最足。一旦撤了他的瓜州總管之職,反而更方便他去吐穀渾腹地搞事。

——

求訂閱、月票、推薦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