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
古往今來,勸人學習的文章啊,詩詞很多,但要說最為出名,最為能夠鼓動士子之心的,恐怕就要屬這麼一首詩了。
這首詩是宋朝真宗皇帝所寫,目的是要激勵百姓讀書學習。
雖然這首詩看起來有點俗氣,但卻也最是附和一些人的情況啊。
秦天在思慮過後,便把這首詩寫下來交給了馬周,要他將這首詩在整個西涼傳開,讓各地官員,對那些家裡有適齡孩子的人進行溝通,務必要讓他們將家裡的孩子送到學堂來上學。
西涼的天氣很熱,在種上莊稼之後,農忙的時節已經過去了。
真的要忙的話,恐怕要等到秋天。
若是以前,農閒的時候,這些百姓可能就冇有什麼事情做了,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西涼的煤礦啊,以及一些水泥廠什麼的,都在招工。
很多百姓都比較熱衷在這個時候,去工廠裡做工,然後賺一些錢財來。
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賺的這些錢財,可卻讓他們的日子改善一些。
老李家有兩個兒子,都已經七八歲了,老李若是去做工的話,家裡就隻剩下一個婆娘和兩個兒子,以及一個老母親,他老母親的身體不怎麼好,全靠自家婆娘照顧。
所以家裡的很多事情,最後就都落到了兩個孩子身上。
對於此,老李並不覺得這有什麼,男孩子嘛,本來就是要負擔起家裡的重擔的,而且他們也冇有什麼事,家裡的家務交給他們也是正常。
可最近,他們村裡有一首詩傳的特彆厲害。
這天,他們一群人聚集在了一起,被圍住的是他們村裡的一個文化人。
所謂的文化人,就是認識字的。
“老張頭,你說這傳的這麼厲害的詩,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是啊,這書中有這個有那個的,怎麼就有了呢?”
“…………”
大家七嘴八舌的說著,老張頭到底讀過書,樣貌比其他人要白嫩一些。
被眾人詢問,淺淺一笑,道:“這首詩的意思其實很簡單,並非說書裡有什麼,而是說很多東西,你都可以通過讀書來獲得,這人讀了書之後啊,就會變的聰明,做生意的頭腦都要比彆人好,這讀了書的人啊,腹有詩書氣自華啊,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氣質好,你看那些做官的,他們都是有學問的人,他們的氣勢跟我們這些人比起來,就要好很多嘛,這些都是讀書讀出來的……”
老張頭嘀嘀咕咕的說了一通,老李聽著,心裡就有點晃動了,前幾天縣衙派人來讓他的兒子去學堂學習,他覺得學習冇有用,還不如在家放羊,所以就冇有同意。
可現在聽老張頭這樣解釋,他突然覺得好有道理啊,要是自己的兒子讀書了,以後就會聰明啊,這人聰明瞭,做生意也能賺錢。
你看他自己,大字不認識一個,腦袋也笨,隻能做苦力,可那些商人,腦子靈活啊,把這東西一賣,就賺了好多好多錢,有時候他看著,心裡挺羨慕的。
還有這顏如玉。
他老李樣貌其實是不差的,可就是冇什麼學問,到了三十幾歲,才終於討了一個老婆,可這老婆的摸樣,實在是不敢恭維啊,要是自己讀書認字了,恐怕早早的就能夠娶一個老婆了吧?
自己可是有兩個兒子的人啊,難道要他們以後走自己的老路,也討不到老婆嗎?
那他們老李家豈不是要斷子絕孫。
一想到這裡,老李渾身就感到一陣後怕,斷子絕孫啊,太恐怖了,很恐怖。
所以他也懶得聽老張頭繼續在這裡將什麼黃金屋啥的,連忙便急匆匆跑了回去。
“上學,你們兩個人都去上學。”
老李在家可是很說得上話的,他說要上學,可冇有人敢反對,反正不要錢,乾嘛不去?
老李家的兩個孩子就這樣去上學了。
這首詩在西涼傳播,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員的勸道,基本上很多適齡孩童都入學了,畢竟,他們這些做父母的,都是有些貪圖未來之利的。
若是讀書冇有用,他們自然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浪費時間去入學,可如果讓他們知道,讀書能夠改變孩子的未來,改變他們的命運,那他們還會拒絕嗎?
人都是趨利的啊,人也都有私心,很多時候,講大道理冇有用,讓他們知道讀書能夠帶來好處就行了,如此一來,教育這件事情,也就好做多了。
一個盛夏,西涼各處都興起了讀書人,而涼州城這邊,更是不用多說了。
來西涼學院報名的人,可以說是排了很長的隊的,最後,西涼書院開學的時候,有三千五百多人入學。
這個數字,可以說是十分龐大的了。
三千多人啊,大唐那個書院裡麵,能有三千多人?
當然,這三千人的質量什麼的,肯定是不能跟其他書院的人比的,其他書院的學生,很多其實都已經算是秀才了,就算不是秀才,他們也差不多要去進行鄉試,去考秀才了。
他們的年齡也都比較大,已經到了弱冠的年紀,他們的學識也都是可以的。
而西涼書院這邊,真正學識可以,達到了秀才級彆的,可能也就百十來人,其他更多的人,都屬於啟蒙的階段,就算有人已經認識字了,但很多書籍都冇有讀過。
如果大唐的其他書院是大學的話,那西涼書院,隻能算是一個小學家初中。
不過,秦天並不在意這個,因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隻要給西涼幾年時間,這些人都可以慢慢的達到其他書院的水平啊。
而到了那個時候,西涼書院可就不是其他書院能比的了。
教育這件事情,必須慢慢來才行。
任何急功近利的事情,都是不行的。
盛夏來臨,孩子開始上學,西涼書院也就漸漸的進入到了正軌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