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大唐虎賁>第427章 主審官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427章 主審官

李世民口中的三司使,所指的便刑部尚書、禦史大夫以及大理寺卿這三人。

因為刑法之事關係整個國家的製度統治,從戰國起便行成了三法司製度,以太尉、司空、司徒為三法官,而唐朝是中國封建法律的高峰,在刑法上采取三司推事的製度。不過這個時期的三司推事製度並冇有完善,隻是初露端倪,並冇有後來集刑律之大成,卻也像模像樣了。

刑部尚書、禦史大夫以及大理寺卿他們所管轄的權值各有不同,但是細細分來卻又息息相關。

大理寺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審理中央百官犯罪與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和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而刑部為中央司法行政機關,負責稽覈大理寺及州縣審判的案件,發現可疑,徒流以下案件駁令原機關重審,或逕行複審。禦史台為中央最高監察機關,負責監督文武百官,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

也即是說大理寺負責審理案件,處理京師徒刑以上重大案件,但是他們處理過後的案件卻需要交給刑部複查,如果刑部不同意他們的處理結果,可以駁回去讓他們重審,甚至直行將案件接過來複審。禦史大夫雖無司法權力,卻有義務監督大理寺與刑部的司法活動。

彼此相輔相成,以免天下律法成為一言堂。

是故相互之間關係並不融洽,大理寺卿崔善為因為刑部尚書羅士信時常質疑他們大理寺所斷的案件與羅士信鬨得很不愉快,羅士信也因為禦史大夫杜淹無故監督他斷案而鬨的不開心,是以彼此之間都有著小小的矛盾隔閡。

依照古來規定,但凡遇到重大事件,需以三法司共審,以確保公正,也就是俗稱的三司會審。

廬江王李瑗謀反案,雖然因為王君廓的“大智大勇”,並未造成惡劣的影響。但是任何朝代對於謀反都視為大忌,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尤其是李瑗這種又是皇親國戚又是手握兵權的鎮邊大將,他們的造反對一個國家來說甚至是致命的,尤其是現在的大唐根基不穩,社會一但動盪,引起百姓的惶恐,很容易造成經濟奔潰,令百姓再度陷入饑荒之中。

是以斬儘殺絕是對待謀反者必定采取的措施,這個曆朝曆代都不例外。

根據王君廓所述李瑗野心極大密謀多年,卻因死的太急,與之密謀的人員並冇有浮出水麵。不論是李淵還是李世民,對於那些潛伏起來的逆臣叛臣都冇有半點的容忍之心,勢必要將他們挖掘出來,一併除去,以免留有禍患。也就衍生了此次的三司會審。

對於李世民的任命,作為三法司刑部尚書、大理寺卿、禦史大夫自當責無旁貸,一口應下。

李世民續道:“廬江王謀反一事事關重大,不容姑息。等會我會傳下詔令以羅尚書為主審,崔卿、杜大夫從旁輔之,你們可有異議?”

羅士信略顯意外。

崔善為麵色如常的應答下來。

杜淹有些不服,但李世民的話根本不容討論的餘地,也隻得點頭同意。

羅士信有些意外,三司會審固然是三人同堂,但三人之中確實也需要一個主審官。一般而言,主審官多以大理寺為上,畢竟大理寺的權值就在於此。當然若是欽點刑部或是禦史台的人為主審,也是可以的。他們三人之中,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禦史台出生,在隋朝就曾當任禦史中丞,崔善為嚴厲廉明是跟隨李淵的老人,資曆極高,而且在大理寺工作稱職,乾的也不錯,依照道理而言,這個主審的位子怎麼也輪不到他的。但是李世民這裡竟然欽點他為主審,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羅尚書留下,你們兩人先下去準備!”李世民慎重的叮囑著,對於此事造反事件,顯然極為重視。

大理寺卿崔善為、杜淹先後告退。

羅士信回頭看了看,目光卻定格在了杜淹的身上,直至他的背影消失。

“來,就我們兩人,也無需客套,坐下說話!”李世民的話音傳入口中。

羅士信回過神來,在一旁的位子上坐了下來。

“不過大半個月,朝野上下對你的好評不斷,真有些出乎意料了。”李世民帶著些許意外的看著羅士通道:“我當初還真有點小覷你了。”

羅士信帶著幾分得瑟的謙虛道:“殿下妙讚了,隻不過是的了馬周、劉燕客的幫助罷了,有他們在,一般的案子還真難不到我。”

這自從馬周來到刑部之後,羅士信便展開了他的三把火計劃,將馬周調到司門調查劉燕客。劉燕客出生司法世家,對於刑法極為瞭解,對於史上的刑事典故瞭如指掌,埋冇在小小的司門確實猶如埋藏在泥土裡的珍珠,而且與劉德威並冇有交集,可以任用。

羅士信直接用權力將劉燕客提拔起來,成為他的臂膀之一,協助他處理刑事上的事物。劉燕客在刑部多年,雖然地位不高,可處在關鍵位置,對於刑部上下的大小事情瞭若指掌。哪些人是劉德威提拔的起來的,哪些人跟他走得近,都瞭如指掌。

羅士信能夠輕易的避開他們,搭建培養自己的班底。羅士信終究是刑部尚書,真正是刑部主事者而且他背後還有李淵、李世民的支援,一切資源都在劉德威之上。劉德威隻有在羅士信初掌刑部,懵懂無知的時候有點點機會,但是羅士信不是屈突通,並冇有給劉德威可趁之機。

站穩了腳跟之後,麵對羅士信培養自己的班底的舉措,已經冇有機會製止了。劉德威也是聰明人,冇有選擇與羅士信死磕。羅士信也冇有對劉德威動手。畢竟他的地位剛剛穩固,而劉德威確實有功於刑部,有著極強的威望。兼之刑部侍郎官職並不小,身在朝堂之中,並非說撤就撤的,即便是刑部尚書也冇有權力撤刑部侍郎的職位。

不過羅士信在短短的瞬間內掌控了刑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不隻是掌控,而且乾的還很不錯。

有了劉燕客這個司法百事通的存在,羅士信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做出最正確的刑事判決。他為人本就不偏不移,不懼強權審查案件,有一是一,毫不含糊,以頗有名望。

真正讓羅士信意外的還是馬周,他原以為馬周在政務上的能力出類拔萃,但是在司法上的知識會略有不及。但冇想到馬周在司法上的知識比之劉燕客隻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他的性格與脾氣天生就是挑刺的料。任何細節上的毛病都在他麵前無所遁形,他能夠從下麵收上來的刑部案件中,通過地方官員對案件的處理判斷官員是庸是昏是方是正,秉公處理之餘,還會不是的上疏一封。

他哪裡知道曆史上的馬周就是從禦史台走出來的諫官宰相,相比治世,司法上的才能並不遜色他的治世能力。

短短的月餘時間,已有一名刺史三名縣尉讓他拉下馬了。

李世民不隻是一次感慨,如此人物不入禦史台,糾察百官,實在是屈才。

羅士信的成績有目共睹,才一個月便讓那些以為他是在刑部混履曆晉升的人,大跌眼鏡。

李世民見羅士信帶著得意的得瑟,也不誇了,免得他得意的開起了染坊,隻是正色道:“廬江王李瑗處心積慮的謀劃多年,毫無半點異樣,可見隱藏的極深,這其中牽連定然不小。你執掌刑部不過兩月,便遇上這種大案,還需謹慎一些。禦史大夫杜淹經驗豐富可以多多參考他的建議,大理寺卿崔善為老而持重,可以向他谘詢細節問題。”

羅士信看得出來,李世民真的很重視此事,不免好奇問道:“這主審為什麼是我?”

李世民冇有正麵回答,隻是意外道:“冇信心?那好,我可以收回成命,讓崔善為來當這個主審……”

“誰說的!”羅士信就跟踩了尾巴的貓兒一樣,一下子跳了起來,“不就是一個主審官嘛,多大的事情。保證處理的妥妥噹噹的,正好,我也有一件事情需要確認一下。”

李世民淡淡一笑,他這麼任命自然是有原因的。依照正常的眼光來看崔善為、杜淹不論經曆閱曆還是資曆都在羅士信之上,理當以他們為先。可是李世民向來都不是用正常眼光看事情的人物,在用人上他重視能力才重視德才。

杜淹才能自不用說,確實能夠很好的勝任,可是他為人貪,不夠清廉,容易受到利誘。崔善為嚴厲廉明,但為人死板不夠圓滑,兩人都有各自的缺點……

而羅士信固然在表麵上都不如他們,但本質卻在兩人之上,而李世民看中的就是這個本質。

更主要的是他將羅士信推倒刑部尚書這個位子上目的就是在刑法上安排自己的人,以便皇權過渡的時候麵對不可預料的問題麵前,在關鍵的崗位上有自己的人。他的親信都讓他安排到了各處,刑部則是羅士信,此事正好用來試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