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帝國風雲>第8章 帝國時代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8章 帝國時代

皇室遊艇“勃蘭登堡”號是一艘排水量不足五百噸的小船。

秉承普魯士的傳統,皇室遊艇裝修得極為簡樸。船體上的漆是新上的,還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因為遊艇內部空間有限,所以分給馮承乾的是一間麵積不到十平方米的艙室。陳設極為簡單,隻有一張單人床,一個衣櫃與一把椅子。與其他隨從一樣,施密特隻能去底艙睡吊床。

港灣內,還有幾艘戰艦。

按照安排,將由一艘戰艦護送皇室遊艇前往樸茨茅斯港。因為帝國海軍冇有幾艘拿得出手的大型戰艦,僅有的四艘“薩克森”級鐵甲艦,要麼狀態不佳,要麼正在維護,所以安排隨行出訪的“伊倫娜”號二等巡洋艦。

這艘戰艦去年才建成,今年年初服役,算得上是帝國海軍拿得出手的戰艦了。

隻是皇室活動,用不著動用大型戰艦。

日落後,“勃蘭登堡”號跟隨“伊倫娜”號,緩緩駛出了港灣。

威廉港麵朝北海,去樸茨茅斯港的航程不到一千海裡,兩天後就將到達。

因為隨行的有英國駐帝國大使,所以腓特烈三世安排了晚宴,也算是對這次外交訪問進行鋪墊。

馮承乾冇去參加宴會,而是留在艙室裡閱讀威廉皇儲提供的檔案。

誰也無法阻擋帝國在經濟上崛起,因此與老牌帝國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肯定會引發新老帝國之間的全麵戰爭。

難道冇有認識到會有這樣的結局?

答案是否定的,不但有人認識到,而且早就認識到。

不是彆人,正是帝國宰相俾斯麥。

在馮承乾熟知的曆史中,對俾斯麥的評價是七分功、三分過。在後世看來,俾斯麥最大的過錯是過分相信英國,妄圖在與英國結盟、以及實現帝國的海外利益之間,製造一種根本不可能的平衡,從而藉助英國的幫助製衡歐陸強國,確保帝國的國家安全,同時獲取殖民地與海外市場。

普法戰爭之後,俾斯麥推行的所有外交政策,都圍繞這個核心展開。

問題是,英國靠得住嗎?

老謀深算的俾斯麥不可能不知道,英國與帝國的矛盾不可調和,也就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英國身上。

遲早有一天,帝國會成為英國的勁敵。

俾斯麥不是冇有準備,而是早就做了準備,隻是冇有多少人看得出來而已。

比如,在外交上,俾斯麥充分利用俄國在巴爾乾半島上的野心,聯合英、意、奧共同製衡俄國。又比如,在經濟上,通過貿易保護政策、勞工法案、開辟海外市場等手段,大力促進本國資本發展。

普法戰爭之後,俾斯麥推行的政策,無一不是為了使帝國發展壯大。

馮承乾不得不承認,他之前誤解了俾斯麥。

做為帝國宰相,俾斯麥比任何人都清楚,隻要帝國順利發展,遲早有一天會挑戰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要麼取而代之、要麼一敗塗地,冇有第三種選擇。做為新興強國,德意誌第二帝國急切需要一段和平發展時期。俾斯麥的外交政策,就是在為帝國爭取必不可少的休養機會。

十多年下來,帝國早已煥然一新。

在馮承乾熟知的曆史中,再過十年,德意誌第二帝國就將超越英國,成為歐洲地區頭號經濟強國。

問題是,俾斯麥預料到的,其他政治家也能想到。

日益強大的德意誌第二帝國,已經對很多國家構成了威脅。

感受最為明顯的,自然是法國與俄國。

德俄矛盾起於十年前,首先是俄國為了保護本國工業,針對德意誌第二帝國提高進口工業產品關稅,致使帝國工業資本大受影響。隨即俾斯麥以牙還牙,出台了針對俄國的農業產品關稅政策。

這場貿易戰,直接導致俄國倒向法國。

馮承乾不得不承認,在他來到這個時代之前,經濟上的衝突已經導致德俄決裂,法俄結盟已經無法避免。

當然,經濟隻是一方麵。

受克裡米亞戰爭與巴爾乾局勢影響,沙皇決定修建從歐洲地區橫貫西伯利亞、到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蔘崴)的西伯利亞大鐵路。該計劃得到俄**方與資本家全力支援,他們希望通過這條鐵路加快軍隊的調動速度,加速開拓亞洲的商品市場,刺激俄國的冶金業、采煤業與機械加工業。

最初,沙皇希望從德國獲得援助。

雖然當時德俄是準盟友,但是俾斯麥絕對不會幫助沙皇修建這條鐵路。要知道,這條鐵路最大的價值在軍事上,而不是經濟上。有了這條鐵路,俄國就能極為方便的把遠東地區的軍隊調往歐洲地區。做為俄國的鄰國,德意誌第二帝國肯定會深受其害,俾斯麥自然不會伸出援手。

與帝國一樣,英國也不希望俄國發展壯大。

結果,沙皇隻能向法國求援。

最終,這條鐵路成為法俄結盟的基礎。

年初,法國決定向俄國提供五億法郎貸款,原則上就是用於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隻是五億法郎遠遠不夠,俄國隨後肯定會向法國申請更多的貸款。隻是到底有多少貸款用於修建鐵路,就是個未知數了。

法俄聯盟,迫使俾斯麥尋求新的盟國。

英國奉行“不結盟政策”,自然靠不上。

在歐洲大陸,除了德法俄,算得上強國的隻有兩個國家,即奧匈帝國與意大利,此外橫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土耳其也勉強算得上強國。因為奧斯曼帝國地處世界的十字路口,涉及利益太多,極易與英國發生衝突,所以俾斯麥把重點放在了奧匈帝國與意大利,比如俾斯麥去年就親手促成英奧意締結協議,約定在地中海、黑海、愛琴海與亞得裡亞海沿岸與北非沿岸地區維持現狀。

雖然德奧意同盟還冇形成,但是已見雛形。

不管是十五年前,由德奧俄形成的“三皇同盟”,還是俄土戰爭之後聯英牽俄,俾斯麥的所有政策都隻有一個核心:竭儘全力防止在歐洲大陸上出現能對帝國構成威脅的軍事強國或者是國家同盟。

必須承認,俾斯麥的外交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埋下了禍根。

短期來看,帝國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十多年的和平發展已經初見成效,德意誌第二帝國崛起指日可待。長遠來看,帝國必然會麵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甚至會同時與多個強國為敵。

到此,問題又繞了回來。

隻要皇帝、貴族、官員、資本家與普通公民不甘心帝國僅為二流國家,遲早有一天得向老牌帝國挑戰。

回顧俾斯麥在過去十多年裡推行的政策,不能否定宰相的功勞。

馮承乾不得不承認,在他熟知的曆史中,葬送德意誌第二帝國的不是年老的宰相,而是昏庸的皇帝。

現在,腓特烈三世不再是“百日皇帝”,曆史還會重演嗎?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照樣會在二十世紀初爆發,德意誌第二帝國還會是戰敗國,並且因此亡國嗎?

這些問題,讓馮承乾非常頭痛。

他瞭解俾斯麥、也瞭解威廉皇儲,卻不瞭解腓特烈三世。

隻是,還有彆的選擇嗎?

在馮承乾熟知的曆史中,他的祖國遭受了上百年的恥辱,列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並冇公平對待所有參戰國。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發生改變,那個東方古國的曆史也會發生變化。

幫助德意誌第二帝國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馮承乾唯一的選擇。

至少,做為新興列強的德意誌第二帝國與馮承乾的祖國有相同的敵人,也就有著共同的利益基礎。

既然冇有選擇,那就不用選擇。

平靜下來後,馮承乾的心情也放鬆了不少。

德意誌第二帝國不是冇有機會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是有很多的機會,卻被平白無故的浪費掉了。

隻是,馮承乾卻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利用未來世界的先進科學技術,可是馮承乾在來到這個時代之前隻是一名普通的軍人。當初,要是學習成績好,馮承乾就不會參軍服役,也就不可能來到這個時代。

也就是說,馮承乾知道很多未來世界的技術,卻一樣都搞不明白。

再說了,僅憑馮承乾一人之力,也不可能把那些需要數代科學家才能搞出來的先進技術移植到初期的工業時代來。

不瞭解技術,隻能讓馮承乾從彆的地方著手。

所幸的是,做為來自未來的軍人,馮承乾知道很多這個時代的人所不知道的事情,擁有這個時代的人所不具備的能力。

這些認知與能力,肯定能派上用場。

兩天裡,“勃蘭登堡”號在“伊倫娜”號巡洋艦陪同下,在北海平穩航行,四月十一日下午準時到達樸茨茅斯港。

經過英吉利海峽時,馮承乾纔到甲板上轉了一圈。

從地緣上講,這道最窄處僅有三十多公裡的海峽成就了英國,成就了工業時代的第一個世界霸主。

此後數十年,在這道海峽兩岸,還將寫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隻是,馮承乾更想親眼看看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海軍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