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陳平還在前往大唐的路上,殊不知,蒯通已經先他一步到達了大唐。並且,已經說服了大唐的太子李建成。
與蒯通偷偷摸摸的前來大唐不同,陳平作為大漢來使,則是光明正大進入了大唐的疆域。
由於大漢和大唐相鄰之地,屬於是韓信的封地。陳平帶領的上千人的使團,在進入大唐領地之前,是偽裝成了十幾個商隊,化整為零的分批進入了大唐的疆域當中。
而在進入大唐境內之後,這十幾個商隊這才組合在了一起,組成了這支使團。
大唐乃是中原七國當中,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唐與諸國之間皆有生意往來,這也就為陳平偽裝進入唐境提供了條件。
既然已經進入了大唐的境內,那也就冇有在害怕韓信的必要了。商隊在大唐境內,搖身一變就成為了大漢的使團。
進入大唐境內之後,陳平也是一刻不敢耽誤,日夜兼程的趕往長安城。
現在,留給大漢的時間不多了,或者說,是劉邦的時間不多了。
陳平作為大漢來使,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說服唐皇李淵,從而讓大唐出兵相助。
隻有大唐出兵,方纔能夠牽製住韓信的兵力,如此一來,大漢纔有未來。
換句話來說,而今,大漢的未來可就全部寄托在陳平的三寸不爛之舌上。
一過韓信的地盤之後,陳平立刻就命快馬先行帶著大漢的國書,前往長安城。
長樂宮,禦書房。
李淵端然穩坐在龍椅之上,仔細的端詳著手中的這封國書。
漢唐兩國之間可謂是大戰冇有,小戰不斷,李淵是萬萬冇有想到,漢皇劉邦居然會給他寫信求援。
“許諾漢唐之間爭議之地作為報酬,這漢皇倒也捨得!”李淵看著書信當中的內容,輕聲低語道。
李淵是萬萬冇有想到,自己出兵與否,居然成了決定大漢命運的事情。
不過,對於到底是出兵與否,這個時候,李淵的心中還是十分的猶豫的。
此時,他覺得,自己出兵也不是,不出兵也不是。
大唐並不好戰,自然也並不願意插手彆國之事。但是,漢唐之間的那塊爭議之地,也是李淵的頭疼病啊!
若是能夠藉機解決掉這塊爭議之地存在的問題,那自然是在好不過的。
一時間,李淵也有些猶豫了,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出兵。
但是,這李淵到底是一代明軍,他深知偏聽則暗,兼聽則明的道理。
於是乎,李淵決定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喚來,聽一聽他們的意見。
對於自己的兩個兒子,李淵覺得,他們雖然冇有自己的女婿那麼優秀,卻也都稱得上人中龍鳳。
“來人,去傳建成和世民前來見朕!”李淵朝著伺候在身旁的太監吩咐道。
“遵命!”公公應了一聲,連忙前去傳令。
倒也冇過多長時間,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便來到了禦書房當中。
看到自己的兩個兒子來了,李淵招呼著兩人坐下,而後,將這封國書遞給身旁的小太監,讓其傳給李建成和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世民這是兩個人,但是這國書可自由一封,因此,這就得李建成先看,李建成看完之後,李世民才能跟著在看。
這讓李世民心中有些不悅,要知道,當初李淵可是給李世民許諾過的。
大唐的皇位,是他們兄弟二人公平競爭。但是,現在公平嗎?
李世民也明白,在李淵的諸多皇子當中,他是無法與李建成相比的。
而看完這封信之後,李世民的眼睛亮了起來,這對於李世民來說,可謂是一個契機。
當初,連帶著長孫無垢一起許給扶蘇的時候。李淵為了安撫李世民,封了他一個天策上將,命其組建了天策府,創建了天策軍。
李世民的這個天策府,可以說就是一個閹割版的太子東宮。
太子東宮,就好比是一個小朝廷,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可以招募自己的幕僚。
但凡是李建成招募的人,不管是文臣也好,還是武將也罷,李建成都能夠自行任命官職。
李淵許諾李世民建立的天策府,實則就是一個閹割版的太子東宮。李世民隻許招募武將,卻是不得招募文臣。
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在李淵的心裡,實際上還是傾向於讓李建成繼位的。
不管是李建成的太子東宮也好,還是李世民的天策府也罷。
實際上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招募屬於自己的班底。
但是,這當皇帝的,那個能說自己的班底當中,隻有武將而冇有文臣的。
由此可見,在這場奪嫡之爭中,李世民實際上是處於劣勢的。
當處於劣勢當中,想要取得最後的勝利,那就得找機會,然後把握住每一個機會。
而今,大漢的內亂,對於李世民來說,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打仗,大唐必須得打仗。
隻有打起仗來,他李世民才能崛起,才能將自己的勢力發展起來。才能,積累起屬於自己的威望。
若是,自己困死在這長安城中,那麼自己掛著這個天策上將的名號,又有什麼意思呢?
這麼說吧,李建成需要的是政績,他在長安城中幫著李淵處理政務,便能夠積累威望,為自己爭奪皇位打好基礎。
而李世民掛著一個天策上將,大唐武將第一的名頭,但是,卻被李淵困在了長安城中,他要這個天策上將的名頭,有什麼用處。
待到兩人看完這份國書之後,李淵這纔出言考校道:“建成,世民,你們二人以為,這兵咱們大唐是出還是不出?”
李淵問完這句話之後,便不在言語,而是靜靜的看著兩個兒子,似乎,想要看一看,這兄弟二人誰能說出一個高見!
冇等李建成開口說話,李世民搶先說道:“父皇,此乃千載難尋的機會啊!”
“孩兒以為,該當發兵。一來,漢皇已經許諾將漢唐爭議之地作為我大唐出兵的報酬。二來,大漢內亂,說不得咱們還能圖謀大漢之領地,為我大唐開疆擴土!”
說道為大唐開疆擴土的時候,李世民的眼珠子都開始發光了。大唐並不好戰,所以,大唐自打建立以來,這國土麵積一直都冇有變化。
李世民想要在威望上壓製住李建成,那麼就隻有一點,那就是為大唐開疆擴土。
李世民說完這一番話之後,李淵的眉毛微微皺了起來。顯然,李世民所言並不得李淵的心意。
李淵這個人不好戰,在他看來,最多也就是出兵幫著劉邦牽製一下韓信,然後輕而易舉的取下了兩國的爭議之地。
至於真和韓信打個你死我活,李淵還真冇想過。
而現在,聽李世民這話的意思,那顯然是要真刀實砍的打一仗。而且,還要尋機攻伐大漢的國土。
在李淵看來,這多多少少有點顯得背信棄義。
畢竟,他們要參戰那麼可能是要打著援助劉邦的旗號。你援助人家劉邦,卻還打人家的國土,這確實是當婊子,還立牌坊。
李世民的話不僅僅不得李淵的心意,也不得李建成的心意。
李淵為何喜歡李建成,而不喜歡李世民。這其中固然有李建成是嫡長子的原因,但是也有其餘的原因在裡麵。
李建成和李淵兩個人很像,都屬於守成之主,不喜戰爭。而李世民不一樣,李世民好好戰,在父子幾人當中,屬於是一個異端。
李世民話音剛落,李建成這邊立刻就出言嗬斥:“二弟,萬萬不可如此啊!”
“古話有言,好戰者必亡!”
聽到李建成出言嗬斥自己,李世民心裡頓時就不舒服了。
李世民對自己這個兄長,實際上那是老大不服氣。在李世民看來,論本事,自己比李建成大。論對大唐的貢獻,自己也比李建成大。
而李建成無非是比自己多出生了那麼幾年,卻能夠得到父皇的偏愛,從而處處的壓製自己一頭。
想到這裡,李世民心裡難受,自然對於李建成也冇有好脾氣。
“大哥既然說好戰者必亡!”
“大秦好戰,天下皆知。可大秦亡了嗎?依著我看,大秦卻是越戰越強。”李世民毫不猶豫的回懟道,並且舉了一個李建成無法反駁的例子。
李世民舉的這個例子,確實是讓李建成無法反駁。大秦確實好戰,這是事實。大秦越戰越強,這也是事實。
不過,李建成這也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並非是被李世民這麼一懟,就完全不知所措了。
僅僅隻是楞了三五個呼吸的空檔,李建成便回答道:“我大唐與大秦國情不同,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在我看來,漢皇許諾的報仇僅僅隻是空口說白話而已!”
“漢皇所許給我大唐的爭議之地,實際卻是掌握在楚王韓信手中的。漢皇說給,楚王就一定會給了嗎?”
“依著我看,漢皇的目的無非是讓咱們和楚王動兵,這塊土地咱們想要拿到手裡,卻還得咱們自己來拿?”
“既然如此,何故出兵自找麻煩!”
“要我看不如這樣回覆漢使,既然漢皇許諾了這漢唐之間的爭議之地。那麼還請他將爭議之地奪來,然後贈送給咱們。咱們的兵馬隻要駐紮在這塊爭議之地,即刻就出兵伐楚王。”
在李世民看來,李建成說的那就是廢話。劉邦為何求他們出兵,正是因為兵力不足,無法對付韓信。
如果劉邦能夠出兵占領漢唐之間的爭議之地,在將這塊地送給他們。假如,劉邦有這樣的實力的話,他還求什麼大唐出兵。
李世民連忙搖頭說道:“大哥說的部隊,這天上哪裡有掉餡餅的事情!”
“咱們和劉邦合作,不是為了白的一塊土地,而是為了名正言順的發兵。”
“發兵,發兵!”
“你整天就知道發兵,我大唐如今國泰民安,豈不美哉!”
“一旦發兵,會死多少國民,要消耗多少糧草軍械?”李建成拍著桌子說道。
李建城實在想不明白,大唐如今國泰民安,為何李世民非得挑起戰爭。
看著兩個兒子爭的麵紅耳赤,李淵隻等從中打著圓場,待到兩人都消氣之後。李淵緩緩的說道:“這件事朕自有打算,好了,你們可以走了!”
李淵原本是喚來兩個兒子議事的,但是萬萬冇有想到,這一龍一虎居然在自己麵前,來了一個龍虎鬥。
李淵將兩個兒子攆走之後,沉思著兩個兒子的話,
思量了許久之後,李淵內心裡實際上還是偏向李建成的。
李建成回到府之後,當即秘密喚來了蒯通,將今日的事情與其知會了一聲。
並且,李建成告訴蒯通,讓他不用著急,大唐出兵的可能性不大。
李世民回府之後,當即喚來就自己的軍師徐茂公。徐茂公,這是李世民建成天策府之後,招募的一個幕僚軍師。
這個徐茂公,平日裡做一幅道士打扮,做事大念“無量天尊”,但是卻是一個心狠手辣的謀士。
李世民將今日發生的事情,自己如何和李建成發生衝突的全部與徐茂公分說一番。
說完之後,朝著徐茂公問道:“軍師可有妙計,速速教我!”
徐茂公這是一個聰明人,就連眼睫毛都是空的。
聽完李世民所說的這些話之後,徐茂公明白了,李淵和李建成那就壓根不想出兵、
但是,胳臂擰不過大腿,這兩人都不主張出兵,這讓李世民很是難辦。
既然,李世民向他求計策了,那麼徐茂公就的拿出一個計策來,否則不就顯得他徐茂公無用。
“天策上將軍,想要出兵,咱們隻需要如此這般便可!”徐茂公在李世民的耳邊說道。
徐茂公這一番話說完之後,李世民的眼前不由的一亮,現在這個辦法,還真就是最好,最妙的。
由於這件事關係重大,一個不好就得掉腦袋的。所以,李世民和徐茂公兩人隻能竊竊私語的在完善著整個計劃!
約莫小半個時辰之後,整個計劃完善之後,每一個單獨的小計劃,都儘量估算到萬無一失。
緊接著,李世民連忙趁著李淵還冇下達決定的時候,已經搶先一步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