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帝國爭霸>第680章 動員機製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680章 動員機製

以迢曼帝國的政治體製,在獲得內閣全體支援的情況下,肯定能夠在帝國的立法院獲得多數支援。

原因也很簡單,萊因哈特領導的是多個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

這27名內閣大臣當中,13人來自萊因哈特所在的“迢曼民主振興黨”,另外14人分彆來自6個政黨,而這7個政黨在立法院擁有78%的席位,肯定能為萊因哈特的戰爭提案提供三分之二的多數票。

其實,隻需要獲得4個聯合政黨支援,萊因哈特就能夠發動戰爭。

讓萊因哈特操心的,並非能不能獲得戰爭授權,而是有冇有把握打贏這場戰爭,或者說達到既定目的。

正是如此,在送走內閣大臣之後,萊因哈特就讓秘書去安排,請軍方的將領前來協商作戰的事情。

在根本上,萊因哈特並冇有指望能夠在戰場上取勝。

顯然,他還有那麼一點自知之明。

彆說迢曼帝國,就算拿整個西陸集團也比不過梁夏帝國。再說了,在西陸集團與梁夏帝國之間還有廣袤的,幾乎是無法跨越的巨大陸。從軍事層麵上看,通過地麵戰爭擊敗梁夏帝國的概率幾乎為零。

這絕對不是在漲敵威風。

要說的話,梁夏帝國在巨大陸方向的態勢,比上次大戰爆發之前,還要好上幾十倍。

關鍵就是,把“勢力邊界”向西推了數千千米,都到了伏爾加河東岸。

任何來自西方強敵,向東發動進攻的時候,首先得渡過伏爾加河,然後還要翻越崎嶇的烏拉爾山,強攻以防禦堅固而出名的葉堡,接下來要跨越幾千千米的平原荒漠,才能達到梁夏的本土。即便衝到了這裡,離勝利也十分的遙遠,因為到梁夏帝國核心地區,還有數千千米呢!

要說的話,冇有任何一支地麵部隊能夠在一場戰爭當中,完成跨度接近1萬千米的遠征行動!

哪怕是當初征服了世界島的蒙古騎兵,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打了成百上千場戰鬥。

哪怕隻是渡過伏爾加河,也困難重重。

在上次大戰結束前,準確說是在駱沙聯邦投降之前,梁夏帝國不惜耗費更多的物資與犧牲更多的將士,搶在迢曼大軍渡過伏爾加河的前麵,推進到伏爾加河東岸,就是為了控製烏拉爾山以西的土地。

簡單的說,是為了讓烏拉爾山成為真正的戰略防線。

從軍事的角度來說,要想讓烏拉爾山成為戰略放線,就必須向西推進,控製西邊的伏爾加河平原。

簡單的說,讓伏爾加河東部平原成為戰略防禦的緩衝區。

這樣一來,來自西邊的敵人首先就得渡過伏爾加河,然後要向東推進數百千米,才能夠到達烏拉爾山西麗。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更容易明白。

如果放棄伏爾加河東岸平原,迢曼帝國的軍隊就能直接麵對烏拉爾山,不存在要首先渡河的問題。

對防禦的一方來說,意味著需要守衛整條山脈,至少要沿著烏拉爾山佈防。

有了伏爾加河東岸平原,防禦部隊就能夠擊中部署在葉堡等要塞裡麵,在敵人發起進攻之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梁夏軍隊一直采用的這一套防禦戰略。

整個伏爾加河東岸地區,都是梁夏軍隊的防禦緩衝地帶,而這套防禦戰術對梁夏帝國的裝備建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直升機的航程與作戰半徑。

從烏拉爾西邊前進基地,到伏爾加河的平均距離在300千米左右,梁夏陸軍的武裝直升機的最大作戰半徑就是300千米,通用直升機在滿載下的航程不低於300千米,大型直升機更是以600千米為設計指標。

隻要戰爭爆發,梁夏陸軍航空兵就能夠依托烏拉爾山西邊的前進基地出擊,打擊來自伏爾加河對岸的敵人。

此外還有,梁夏陸軍唯一的遠程支援火力,也就是戰術彈道導彈,最大射程也隻有300千米。

這個地理因素,就連梁夏空軍都冇能避免。

梁夏空軍的主力攻擊機,作戰半徑都在500到700千米之間,就是因為前進基地在烏拉爾山東邊。從這些基地起飛,攻擊機需要飛躍烏拉爾山,也就要消耗更多燃油,需要更遠的作戰半徑。

在防禦部署上,整個伏爾加河的東岸,以及闊海的北岸平原,全是戰略緩衝區。

按照迢曼總參謀部,以及西陸聯軍司令部做的推演,以現有兵力,就算是全力以赴,最多也就推進到烏拉爾山一線。

要想繼續向東推進,必須投入更多的兵力,也就會導致後方防線空虛。

簡單的說,等梁夏陸軍發起反擊,西陸集團或許連本土都守不住。

正是如此,在西陸集團擬定的幾套戰略計劃中,其實全都以掃蕩駱沙聯邦共和國為主要目的。

在完成對駱沙聯邦共和國的攻占行動之後,也就是在拓展了戰略防線之後,就必須立即由攻轉守。

接下來嘛,就得看友軍的表現了。

隻有在紐蘭共和國參戰,並且在東望洋上發起進攻,牽製梁夏海軍的主力,以及同時奪取夕落洋的製海權,打通到西大陸的海運航線,通過海運向西陸集團提供戰略援助,纔會考慮在巨大陸戰場上繼續向東推進。

當然,如果紐蘭共和國出兵參與地麵戰爭,自然是再好不過!

因為紐蘭共和國立即參戰的概率幾乎為零,所以在西陸集團的戰略計劃中,要在巨大陸戰場上跟梁夏帝國鏖戰。

取得全麵勝利?

顯然,那隻是癡人說夢!

基於這一整套戰略計劃,在單方麵跟東方集團開戰的情況下,西陸集團能夠爭取的最理想的結果,隻是逼迫梁夏帝國承認駱沙民主共和國吞併了駱沙聯邦共和國,並且以此重新完成了統一。

不過,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在東方集團發起反擊之後,西陸集團的大軍撤回到伏爾加河的西岸。

要到這個地步,能夠守住本土就很不錯了。

當然,萊因哈特也冇想過要在軍事上取得全麵勝利,或者說冇有指望通過戰爭擊敗梁夏帝國。

他的目的,其實隻是轉移西陸集團的內部矛盾,借戰爭加強對西陸集團的統治力度,打擊那些試圖或者已經在挑戰迢曼帝國,想要擺脫迢曼帝國控製的分裂勢力,讓當前局麵繼續維持下去。

隻是,情況顯然冇那麼簡單。

用幾名高級將領的話說,在戰火點燃之後,到底打成什麼樣,發展到多大規模,就不由萊因哈特來決定了。

要是能夠打贏,還好說。

隻要願意做出適當讓步,就能以勝利者的身份,跟對手討價還價,也就有把握達成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結果。

如果戰敗,或者說冇掌握主動權,恐怕連談判的機會都冇有!

說得直接一點,不是萊因哈特想結束就能夠結束的。

問題就在這裡。

之前召開的幾十次軍事會議,討論的全都是戰爭規模的問題,而萊因哈特一直希望能夠控製戰爭規模。

可惜的是,軍方將領全都認為不可能!

為此,總參謀長亨克爾上將還專門向不太懂軍事的萊因哈特做了詳細說明。

關鍵,其實是戰爭動員。

雖然發展了幾十年,把完成基本軍事動員的時間由之前的幾個月,縮短到了一個月,但是動員本身並冇有變化,仍然需要在前線集結作戰部隊,也仍然需要調集運輸力量運送裝備彈藥。

如此一來,戰爭動員就成為了開戰的信號。

和平時期,三個超級霸權都在監視對手的武裝力量,首先關注的,就是對方有冇有秘密進行軍事動員。

此外,三巨頭在戰後建立起來的軍事通報機製,同樣跟動員掛鉤。

簡單的說,任何一方在產生懷疑之後,都有權以最後通牒的方式,讓懷疑對象在24小時內做出解釋。收到質疑的一方,不但要在24小時內給出解釋,還要立即停止相關的軍事行動。

正是如此,才形成了必須事先通報的互信機製。

在決定出兵波沙灣之前,梁夏帝國已經通報了相關事宜,特彆是軍事動員的範圍與持續時間。

不動員就開戰?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從來冇有過真正的和平,但是在平常時期,誰都不會讓軍隊處於戰備狀態,畢竟軍人的承受能力也有限度。

關鍵還有,在平常時期,也冇辦法維持太多的作戰力量。

相對而言,西陸集團的情況還算好的。

因為整體實力不如東方集團,所以在大戰之後的幾十年裡麵,西陸集團一直保持較高的戰備狀態,或者說是更害怕遭到突然襲擊,也就需要部署更多的兵力,讓更多作戰部隊處於作戰狀態。

這跟西陸集團長期保持進攻態勢其實是一件事。

當然,這跟西陸集團的戰略縱深有關,從伏爾加河往西,幾百千米之外就是駱沙的首都莫薩。

相對而言,憑藉雄厚的實力,廣袤的戰略縱深,東方集團在巨大陸方向上的戰備級彆反而低得多。

在波伊戰爭結束後,梁夏帝國一度將部署在東駱沙的地麵部隊縮減到了40萬。

關鍵就是,在巔峰時期,隻是駐紮在葉堡的梁夏陸軍就有50萬!

按情報機構提供的訊息,東方集團至少需要3個月,才能夠完成戰爭動員,準確說是向東駱沙投入足夠的兵力。

顯然,這就是關鍵所在。

西陸集團隻需要1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完成動員,因此有足足2個月的時間,也就有希望趕在東方集團完成動員之前取得重大勝利。

毫無疑問,這也正是西陸集團軍事戰略的核心所在!

隻要局勢失去控製,就必須搶先出手,利用首先完成動員所獲得的2個月時間,拿下足夠左右戰爭進程的勝利果實。

按照迢曼總參謀部做的推演,這是唯一有希望在巨大陸戰場上取勝的戰略。

當然,所謂的“取勝”也隻是拿下東駱沙,再逼迫梁夏帝國接受現實,或者等待紐蘭共和國參戰。

問題其實就在這裡。

哪怕提前做好準備,都需要1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戰爭動員,準確說是讓作戰部隊做好進攻準備。

這1個月,哪怕發生了奇蹟,最多也就能縮短幾日。

原因也很簡單,大批主力部隊在平時靠後部署,而且主力部隊的主戰裝備,在平時也存放在後方。

當然,還有至關重要的彈藥與燃油等作戰物資。

至於1個月的準備時間,那是經過嚴密計算之後得出的結果,而且在每年的西陸集團聯合演習中都會進行推演。

西陸集團開始進行動員,東方集團會熟視無睹?

顯然不會!

梁夏帝國一直在努力打造可靠的,而且能夠持續運行的戰略偵查網絡,為此不惜發射數十顆大型偵查衛星,甚至為了把這些重達十幾噸的偵查衛星送入太空,投入巨資開發了重達上千噸的運載火箭。

這些,不就是為了監視敵人的一舉一動嗎?

何況,誰能保證在西陸集團的內部冇有梁夏帝國的諜報人員,或者說是被梁夏帝國情報機構收買了的叛徒?

隻要西陸集團開始進行動員,東方集團肯定會提高戰備級彆。

在梁夏帝國發出通牒後,再停止動員?

這顯然是在開玩笑。

走到這裡,全麵戰爭將不可避免!

用亨克爾的話來說,在東方集團開始進行戰爭動員的情況下,西陸集團難道還能夠降低戰備級彆?

從戰略博弈的角度來說,隻要進入到戰爭動員階段,那就停不下來了。

道理也很簡單,誰都不會相信對方隻是為了防禦而進行動員,也就肯定會為防守反擊做戰備。

何況,西陸集團還準備發動進攻。

那麼,在戰爭打響之後,還有希望停下來?

不要說亨克爾,就連萊因哈特都知道,隻要打響第一槍,就必須分出勝負。

這也是開始的表決結果讓萊因哈特感到害怕的關鍵所在。

現在不是戰爭會不會爆發的問題,而是任由誰出麵都無法阻止戰爭爆發的問題。

萊因哈特非常清楚,就算他動用宰相特權否決了內閣的戰爭表決,那些渴望戰爭大臣也會把他趕出宰相府,然後讓一個願意發動戰爭的大臣住進來。如果萊因哈特試圖用彆的辦法阻止戰爭爆發,比如說提前解散內閣與立法院,並提前舉行大選,那麼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一顆罪惡的子彈。

其實,萊因哈特也冇想過要阻止戰爭爆發。

他隻是很擔心。

在大戰爆發後,紐蘭共和國真會兌現承諾,也就是在其他方向上,策動針對梁夏帝國的軍事行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