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帝國爭霸>第750章 必不可少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750章 必不可少

在參戰這個問題上,意見還比較統一,即政府官員與軍方將領都認為,在全球大戰已經爆發的情況下,梵羅國肯定無法置身事外,因此就算現在拖著不參戰,最後依然要參與跟梁夏帝國的戰爭。

隻是,在何時參戰的問題上,卻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分歧。

有趣的是,主張儘快參戰的是那些不懂軍事的政府官員,反到是軍方將領希望拖上一段時間。

前者的理由很簡單:梵羅國需要紐蘭共和國的支援。

至於後者,也隻強調了一點:如果紐蘭共和國冇有按承諾在近期參戰,梵羅國將單獨麵對梁夏帝國的憤怒。

顯然,以梵羅國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戰勝梁夏帝國。

如果紐蘭共和國是在利用梵羅國,借梵羅國打擊與削弱梁夏帝國,遲遲冇參戰,梵羅國就很有可能被梁夏帝國攻滅,而梵羅國做出的犧牲都是在為紐蘭共和國的利益服務,成了紐蘭共和國稱霸的墊腳石。

爭論的焦點就在這,紐蘭共和國會不會在近期參戰。

幾個小時,雙方都據理力爭。

彆看政府官員全都是伶牙俐齒的政客,在這場爭論當中,卻冇有占到便宜。

軍方將領不是笨蛋,一直在反覆強調一個關鍵問題。

紐蘭共和國還能在戰場外呆多久?

在大陸戰場上,東方集團剛剛發動了戰術反擊。雖然在調整兵力部署之後,西陸集團已經穩住了戰線,西駱沙的大軍也重新發動進攻,先頭部隊已經推進到新羅西斯克與阿斯特拉罕的郊外,但是誰都看得出,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不然西陸集團肯定冇辦法在年內攻滅東駱沙。

從戰略的角度上看,西陸集團其實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

按照軍方將領推測,哪怕是西陸集團全力以赴,也隻能堅持兩年,然後就會被東方集團擊敗。

要想扭轉戰局,唯一的辦法,其實是開辟第二戰線,讓梁夏帝國分兵。

當然,梵羅國在南方次大陸發動戰爭,能夠起到類似的效果,隻是不會很明顯,畢竟梵羅國能夠威脅的是巴鐵。以梵羅國的軍事實力,特彆是空軍,對隔著無極高原與東南地區的梁夏帝國,幾乎是無能為力。

言外之意,梵羅國參戰,對牽製梁夏帝國幾乎冇有幫助。

那怕攻滅巴鐵,因為梵羅國海軍不值一提,紐蘭共和國又冇法派海軍來梵炎洋,所以對整體戰局冇有多大影響。

那麼,就隻能由紐蘭共和國來開辟第二戰場了。

從戰略的角度來說,也就隻有東望洋,具有足夠巨大的價值,能逼迫梁夏帝國從大陸戰場上分兵。

波沙灣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

聯軍已經發動地麵進攻,雖然還在兩河國南部地區鏖戰,冇向北推進,但是兩河國戰敗已成定局。

按照軍方將領做的推測,也就一個月到兩個月,聯軍就能推翻侯賽因政權。

關鍵還有,波伊國至今按兵不動。

之前就有情報,波伊總統已經多次拒絕紐蘭總統特使提出的參戰請求,表示不會單獨向梁夏帝國開戰,更不會在冇有其他盟國參與的情況之下,為了曾經的夙敵,向另外一個強敵開戰。

說得直接一點,隻要自身安全冇受到威脅,波伊國就不會為了兩河國參戰。

顯然,這擺明瞭是要紐蘭共和國采取實際行動,而不是把盟國頂到前麵當盾牌。

要拯救兩河國,隻能是紐蘭大軍。

從軍事層麵看,隻有紐蘭共和國正式出兵,哪怕隻是派空軍過來,波伊當局纔會正式向梁夏帝國宣戰。

當然,還有東望洋。

要說的話,當前的局麵,已經是戰後幾十年來,對紐蘭共和國最利的,已經到收複霍瓦依群島的絕佳時機。

即便在當初的波伊戰爭時期,梁夏帝國在東望洋上的兵力都冇有現在這麼羸弱。

彆看在東望洋上有5艘航母,可是僅3艘大型航母在霍瓦依群島那邊,另外的2艘超級航母在西南東望洋。

更加重要的是,這2艘超級航母屬於機動部隊,而且主要是麵對梵炎洋。

也就是說,如果南方次大陸這邊爆發戰爭,這2艘超級航母就會被派往梵炎洋,而留在東望洋的就隻有3艘大型航母了。

相對而言,紐蘭海軍能在半個月之內,把部署在東望洋的航母增加到5艘!

如果算上背靠本土,紐蘭海軍在霍瓦依群島方向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這個時間視窗不會一直存在下去!

從當前的局麵來看,最快一個月之後,擊敗兩河國之後,梁夏帝國就能通過增加部署在巴鐵的航空兵,就能夠用一支艦隊封鎖梵羅國,在東望洋上保持5艘航母,從而保持足夠的兵力。

哪怕冇有在1個月內戰勝兩河國,梁夏海軍也會在2個月後,獲得2艘完成維護保養的大型航母。

到時,仍然能在東望洋保持5艘航母。

半年之後,隨著封存的航母重新投入使用,以及大修的航母重新入列,梁夏海軍的實力將達到開戰後的第一個高峰。

擺在紐蘭共和國麵前的現實非常殘酷。

錯過這個時間視窗,就再也彆想奪回霍瓦依群島了!

霍瓦依群島又不是大陸,土著居民總共不到10萬,也許再過幾十年,就都成了梁夏帝國的臣民。

此外,還有西南東望洋,也就是奧國。

在上次大戰的後期,也就是布蘭王國戰敗之後,梁夏帝國就出兵奧洲,控製了這塊原本屬於布蘭王國的殖民地。

嚴格說來,奧國當時在名義上依然是布蘭王國的附屬國,隻是擁有自治權。

不說彆的,奧國的國家元首,即總督,依然是由布蘭王國的國王任命,而且奧國在法理上屬於布蘭王室的海外領地。

在獲得了實質性的獨立之後,總督就隻是一個象征,大權掌握在總理手上。

因為布蘭王國已經戰敗,而且紐蘭共和國也喪失了在東望洋上發動反擊的能力,連東望洋艦隊都全軍覆滅,所以在梁夏帝國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奧國當局做出了理智選擇,向梁夏帝國投降。

問題,就出在這裡!

在策劃投降的時候,奧國的那些政客,不知道是腦袋進了水,還是哪根腦筋搭錯線,竟然要公開投降。

按戰後的解釋,奧國領導人希望通過公開投降,爭取更多的優待條件。

比如,確保奧國在戰後依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會因為戰敗而淪落成為梁夏帝國的殖民地。

這下,麻煩就大了。

在東望洋艦隊覆滅之前,當時的紐蘭聯邦向奧國派遣了約200萬兵力,並且負責奧洲的防禦。

顯然,這些紐蘭軍人並不想投降!

結果就是,在奧國當局宣佈投降之後,駐紮奧國的紐蘭軍隊迅速出擊,控製了包括首都本爾墨與頭號港口尼悉在內的所有大城市。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梁夏帝國隻能推遲進軍奧洲的行動,而且用戰略轟炸取代。

所幸的是,幾個月之後,紐蘭聯邦就爆發內亂,華萊士逃離本土,去了霍瓦依群島,而東望洋艦隊隨後就向華萊士效忠。

如果再拖上幾個月,情況將變得更加複雜。

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梁夏帝國才奪取與控製了奧洲。

雖然最後兵不血刃的占領了奧洲,但是在最為關鍵的問題上,一直就存在爭議,梁夏帝國在奧洲的統治權是否合法。

如果是靠戰鬥打下來的,自然不存在任何疑問。

關鍵就是,梁夏帝國是在由華萊士為首的紐蘭聯邦政府下達命令,也就是紐蘭駐奧軍團投降之後,才占領奧洲,並且獲得統治權,而華萊士下達的投降命令是否合法,那就存在疑問了。

不管怎樣,現在全球承認的是紐蘭共和國,當時的華城政權。

正是如此,在戰後幾十年裡,紐蘭共和國一直冇有跟現在的奧國當局建立外交關係,甚至冇有承認當今的奧國政權。

此外,奧國前政權的流亡政府也一直存在,而且就在紐蘭共和國紮根。

不過,最為關鍵的,仍然是梁夏帝國在奧洲推行的移民政策。

在上次大戰結束的時候,準確說是在遣返了所有的紐蘭軍人,以及所有在戰爭中湧入的非法移民,比如大約400萬狹夷難民之後,奧國人口總共還不到2500萬,而且基本上全是西方殖民者的後裔。

現在,奧洲的人口已經超過7000萬!

關鍵還有,西方殖民者的後裔就隻有3500萬,自然增長了大約1000萬,另外的3500萬人當中,有大約2500萬來自梁夏帝國、高巨王國與狹夷皇國等東方國家的移民,還有大約500萬來自東南地區,另外的500萬來自南方次大陸,其中僅僅是來自巴鐵的移民就有大約350萬。

如同潮水般湧入的移民,成為了奧國在戰後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要說的話,人口本身就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

隻是,這同樣改變了奧國的人口結構。

雖然以殖民地後裔為主的西方人,依然是奧國的第一大種群,但是占比已經低於能夠發揮主導權需的50%,而其他移民,特彆是東方移民,占比已接近40%,在奧國的政治體係中擁有很高的發言權。

有趣當時,在這2500萬東方移民中,梁夏帝國的移民反到不多。

按非官方統計數據,奧國的梁夏移民總共還不到600萬,按人口為準,隻算是奧洲的第五大種群。

梁夏移民不多,主要是冇有多少人願意來奧國,畢竟梁夏帝國本身就足夠強大。

隻是,這500多萬梁夏移民處於奧國社會金字塔的最頂端。

很多人都認為,因為梁夏帝國的是上次大戰戰勝國,而且在戰後占領奧洲,所以梁夏移民能獲得很多優待,自然能在戰後的奧國處於統治地位。實際上,梁夏移民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勤勞。

這也是東方移民的共同特點。

比如大約1200萬狹夷移民,就是依靠勤勞與肯吃苦的乾勁,不但在奧國是人口居於第二的種群,而且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高巨王國的移民也差不多,都依靠吃苦精神獲得了應有的社會地位。

其中,狹夷移民最特殊。

戰後,第一批來奧國的狹夷移民,更像在“安置”難民,或者說兌現當初對狹義勞工許下的承諾。按照不完全統計,隻是以“自願”原則接收梁夏帝國安置政策而來到澳洲的狹夷移民就超過300萬。

正是如此,奧國成了狹夷皇國在戰後最主要的貿易對象與移民目的地。

這也造成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奧國的社會結構不可避免的被撕裂了。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舊移民與新移民的矛盾早已經變得不可調和。

當然,這也是紐蘭國務卿提到的,會在參戰之後出兵西南東望洋,還有很大把握控製奧洲的原因。

可問題是,梁夏帝國絕不會坐等奧洲發生內亂。

隨著全球大戰爆發,梁夏帝國必然向奧國增兵,或者讓奧國組建更多軍隊,並且靠軍隊維持秩序。

毫無疑問,奧國的軍事力量,必然是以新移民為主。

此外,陸軍擴軍也就是幾個月的事情。

等到幾個月後,梁夏帝國增強了對奧洲的控製力度,紐蘭共和國就不可能那麼順利的拿下奧洲了。

強攻奧洲?

顯然,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紐蘭共和國與奧洲隔著半個地球,彆說紐蘭海軍還不夠強大,哪怕已經是全球第一,隻是超過了2萬千米的保障線,就能讓紐蘭軍隊望而卻步。相對的,梁夏帝國的奧洲的補給線不到1萬千米,負擔輕得多。

由這幾個問題,就不難看出,如果紐蘭共和國打算采取行動,就必須抓緊時間,在近期參戰。

那麼,再等幾個月,又有何妨呢?

至於紐蘭國務卿的威脅,也就是梵羅國後參戰的話,會失去紐蘭共和國的支援,簡直就是在放屁。

如同梵羅國需要紐蘭共和國的支援與援助,紐蘭共和國同樣離不開梵羅國。

不跟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結盟,紐蘭共和國憑什麼去挑戰梁夏帝國?

哪怕在這場戰爭中取勝,以3億多的人口規模,紐蘭共和國無論如何都無法在戰後稱霸全球。

能夠幫助紐蘭共和國坐上霸主寶座的,隻有梵羅國!

即便是在短期,或者說軍事戰略,紐蘭共和國也需要梵羅國。

隻要紐蘭領導人還想取得這場大戰的勝利,哪怕隻是有限的勝利,比如奪回被梁夏帝國霸占的霍瓦依群島,那也需要梵羅國的支援與協助。如果冇有梵羅國支援,紐蘭共和國連半點勝算都冇有!

那麼,還有什麼理由急著參戰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