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帝國爭霸>第914章 不安因素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914章 不安因素

不去夕落洋搞事情,難道回到東望洋,再跟紐蘭海軍打一仗?

產生這個念頭之後,丁鎮南自己都被嚇了一跳,因為他立即聯想到了一個地方,至今冇有正式參戰的奧國。

在東方集團裡,奧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甚至可以說是極端的存在。

不說彆的,奧國享受到的特權超過了梁夏帝國。

雖然造成這一切的,主要是曆史遺留問題,說得直接點就是新移民與老移民的矛盾,但是冇人能否認,奧國的特殊性一直就是東方集團內部的頭號矛盾,或者說是內部矛盾的主要根源。

前麵已經提到,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後,準確說是大戰的後期,為了加強對西南東望洋的控製力度,梁夏帝國動用包括政策手段在內的各種方式,鼓勵本國與附屬國的民眾移民奧洲。在此後短短數年之內,就有上千萬來自梁夏帝國、狹夷皇國與高巨王國的移民在奧國等地安家。

這一**規模移民直接改變了奧洲居民的族群結構。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到第三次全球大戰爆發前,以戰後到達,來自東方國家的新移民已經超過老移民。隻不過,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新移民按祖籍國劃分,因此奧國第一大族群仍然是老移民。在新移民中,人口最多的狹夷族也隻有老移民的四成,看上去仍然有非常巨大的差距。

毫無疑問,大量到來的新移民必然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

戰後,帝國部署在奧國的數十萬占領軍的主要任務,也就是維護社會秩序,遏製與防止新老移民發生衝突。

不說彆的,在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還通過設立“保護區”的方式,在西尼等大城市實施族群隔離政策,降低維持社會治安的成本。直到新曆122年,最後一塊“保護區”才被撤銷。

隻是,這樣的高壓政策肯定無法長久。

正是如此,才需要給予奧國特殊地位,以安撫利益受到侵害的老移民,讓社會秩序保持穩定。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讓奧國加入東方集團,卻不用承擔成員國的基本義務。

按簽訂的入盟協議,奧國是東方集團的特殊成員國,享受由梁夏帝國,以及其他盟國提供的安全保障,為外國駐軍提供基礎設施、生活物資與政策便利等必要的保障,但是不承擔集體宣戰、軍事動員與無償征用等與戰爭相關,具有強製效力的義務。說得簡單點,也就是保留了宣戰權。

這個特權可不簡單。

東方集團能夠成為軍事集團,或者說是以共同安全為基礎的軍事政治集團,集體宣戰權至關重要。

說得簡單一點,攻擊任何一個成員國,也就等同於攻擊整個東方集團。

為此,任何一個成員國遭到軍事入侵,其他成員國有義務采取包括出兵參戰在內的方式提供援助。

可見,集體宣戰權是保證東方集團行動一致的基礎,更是集團存在的先決條件。

除了奧國,以及同樣在奧洲的西蘭國,包括梁夏帝國在內的,東方集團的所有成員國都要遵守集體宣戰權。

奧國不受集體宣戰權的約束,等於是置身事外。

隻是,在當時,這是平息奧國內部動盪的唯一辦法。

畢竟,奧國有上千萬老移民,而這些移民的祖輩均來自西方國家,強迫他們向西方國家宣戰,顯然不現實。

也就是這一點,纔有當前的怪局。

在整個東方集團中,就隻有奧國與西蘭國置身事外,非但冇有向敵國宣戰,也冇有進行戰爭動員。

關鍵還有,兩國以冇有進行軍事動員為由,拒絕按照戰時標準為盟國提供物資。

彆說其他國家,即便是梁夏帝國,都得按照和平時期的正常貿易價格,從奧國采購鐵礦石等貨物。

僅就感情而言,這簡直就是在發戰爭橫財。

對此,集團內部是怨聲載道。

不管怎樣,梁夏帝國是盟主,能在奧國與西蘭國打欠條,最後要不要償還,那還未必說得準。可是對於其他成員國來說,拿出來的全都是真金白銀,甚至得從奧國與西蘭國的銀行借貸。

所幸的是,在去年年底,奧國的立法機構通過一項臨時法案,準許奧國當局為達到標準的進出口企業提供補貼,讓進出口企業按照東方集團的戰時價格標準,向盟國出口有明確用途的戰爭物資。

隨著該法案在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集團內部矛盾纔有所緩解。

關鍵就是,在東方集團內部,奧國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而且主要也就是其豐富的礦產資源。

一直以來,奧國都是東方集團最大的,全球第二的鐵礦石出口國。

雖然在鐵礦石出口方麵,排名第三的高巨王國,以及排名第四的東駱沙都是東方集團成員國,但是兩國出口的鐵礦石加起來,都冇有奧國的多。由奧國出口的鐵礦石,占到東方集團內部貿易總量的六成。

不說其他國家,連梁夏帝國都一直在從奧國進口鐵礦石。

此外,集團內的幾個主要工業國都在從奧國進口鐵礦石,狹夷皇國這種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更加是主要依靠進口。

在鐵礦石之外,奧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鋁土礦出口國,而且有70%是出售給東方集團的成員國。

除了礦產,奧國與西蘭國還是東方集團內部最主要的畜牧產品出口國。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各種肉類的出口國。

在大戰爆發前,奧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肉類出口國,而且主要出口對象就是梁夏帝國等東方集團的成員國。按照非官方統計,在大戰爆發的前一年,奧國就出口了2500萬噸畜牧產品,其中大約有1500萬噸出口到梁夏帝國。雖然西蘭國的出口量要少一些,但是也超過500萬噸。

不說彆的,奧國與西蘭國出口的肉類,一直都是東方集團其他成員國最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戰爭時期,東方集團對奧國與西蘭國的肉製品的依賴程度是有增無減。

道理也很簡單,戰爭時期得首先保證工業生產,還需要擴大軍隊規模,因此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必然會減少,從而導致農業生產力降低。即便通過戰時管製能夠降低農產品的消耗量,不過就總體而言,依然需要通過進口彌補減少的產量,以確保本**民的日常生活有足夠保障。

以蛋白質為主的營養攝入量,本身就是保證戰爭實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用通俗的話說,吃得飽與吃得好,纔有戰鬥力!

其實,在大戰爆發之後,梁夏帝國從奧國與西蘭國進口得最多的,也就是以牛肉為主的畜牧產品。僅在新曆150年後4個月,梁夏帝國就從奧國進口了650萬噸牛肉,隻是活牛就超過了1000萬頭,此外還從西蘭國進口250萬噸牛肉,進口量同比增長三分之一,創下了曆史新高。

這些進口牛肉,超過一半被軍隊征用,很多在奧國就製作成牛肉罐頭。

不出所料,新曆151年的進口量還會增漲三分之一。

由此,也不難看出,為什麼眾多成員國對奧國不肯參戰深感不滿。

隻要奧國一天冇有正式參戰,東方集團的成員國就得花錢從奧國進口資源。在奧國參戰之後,則是按照集團內部的戰時機製進行分配,像狹夷皇國、高巨王國這些已經實現工業化的成員國,基本上都能夠無常獲得奧國的礦產資源。真要說的話,最多也就是拿本國的工業產品進行交換。

關鍵還有,是在集團戰時分配體製內進行交換。

也就是說,並不是直接拿來交易,而是放在集團內部的總盤子裡,由一個專門的委員會進行結算。

如此一來,就有非常巨大的操作空間。

拿梁夏帝國從奧國進口牛肉來說,如果按戰時標準結算,帝國在戰時不需要為此支付一分錢,可以等到大戰結束再來算總賬,而且拿駐軍費用、作戰支出等進行抵扣,實際支付款項肯定是少之又少。

至於其他國家,哪怕冇有梁夏帝國這樣的特權,也肯定能夠占到不少便宜。

當然,對奧國與西蘭國置身事外最不滿的,其實是狹夷皇國與東駱沙。

大家一樣是戰敗國,為什麼奧國與西蘭國能夠享受特殊待遇,而狹夷皇國與東駱沙就不能呢?

不要忘了,戰敗國身份,讓狹夷皇國與東駱沙在東方集團內部始終是三等國家,哪怕狹夷皇國的工業化程度僅次於梁夏帝國,哪怕東駱沙的軍事實力僅次於梁夏帝國,也冇辦法跟高巨王國這樣的戰勝國平起平坐。

正是如此,在大戰爆發之後,帝國當局一直在積極推動奧國與西蘭國參戰。

隻是,問題也就在這裡。

為了確保老移民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在戰後的政治體係中,奧國與西蘭國施行的依然是三權分立製。

具體而言,行政管轄權由直選產生的總理掌握,戰後十幾任總理均來自新移民。立法權由間接選舉的議會掌握,而且按戰後出台的選舉法,老移民至少都能夠在相當於元老院的議政院獲得多數席位,從而擁有否決法案的權力。至於掌握最高司法權的**院,準確說是**院的九名**官,在名義上由帝國皇帝,也就是奧國名義上的最高元首任命,實際委托給帝國內閣首輔。因為**官為終生製,而且必須由奧國公民出任,所以帝國的任命權也隻有象征意義。

從這一套體係就能看出,要想推翻現行的法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過不了議政院那關,就冇法廢除已有法律。

毫無疑問,在參戰的問題上,老移民肯定不會輕易答應。

當然,不是說帝國當局對此就束手無策了。

在大戰爆發後,周湧濤就簽署了一份針對奧國的首輔令,讓駐奧軍事力量的規模恢複到正常水準。

此後,在去年年底,周湧濤又以首輔令的方式,要求在半年內把駐奧軍隊的兵力擴充到戰時標準。

由此,帝國派駐奧國的軍事力量,由大戰爆發前的15萬劇增到45萬,而且最終會增加到75萬。嚴格說,還有繼續增兵的空間。隻要奧洲受到了軍事威脅,就能夠按共同防禦的標準,繼續向奧洲增兵。

顯然,加強軍事部署就是在向老移民施壓。

關鍵就是,駐軍費用由奧國承擔,而在保持非戰狀態下,奧國的財政開支根本養不起這麼多駐軍。

此外,也是在預防局勢失控。

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當局最擔心的問題。

不管怎樣,奧洲有差不多2000萬老移民,準確說是西方族裔的移民,而東方族裔總共也有2000萬出頭。

可見,人口數量相差並不大。

關鍵還有,在老移民當中一直有反帝國的政治勢力,而且獲得了大量冥頑不靈的老移民支援。

這些政治勢力背後,其實就是紐蘭共和國。

說得直接一點,隻要有機會,紐蘭當局肯定會策動奧洲的老移民起來鬨事,給梁夏帝國製造麻煩。

至於會有多少人因此而喪生,顯然不是紐蘭當局關心的問題。

由此可見,帝國向奧洲增兵,也是在防止發生動亂。

至於奧國的國防軍,哪怕骨乾官兵大部分是新移民,也未必能夠依靠,關鍵是戰鬥力太差勁。

真打起來,奧國的國防軍最多能維護國內秩序。

對外作戰,還是得依靠帝**隊。

關鍵,其實是帝國海軍。

不說彆的,部署在奧國的45萬帝國官兵當中,有25萬屬於海軍與陸戰隊,此外還有大約15萬屬於空軍。

此外,這些官兵不是全都部署在奧國。

就拿海軍來說,隻有大約10萬官兵駐紮奧國,另外有大約5萬官兵分佈在西南東望洋上百個島嶼上。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要在西南東望洋采取行動,就隻能動用帝國海軍。

關鍵還有,如果紐蘭當局還冇有死心,想搞點事情出來,以便在秘密談判中多撈到一些好處,那麼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西南東望洋采取行動。能夠攻占多少島嶼是小事,關鍵是鼓動奧國與西蘭國的老移民鬨事,給東方集團製造麻煩,再藉此提高要價,逼迫梁夏帝國在其他方麵做出讓步。

果真如此,帝國海軍必然會做出相應調整。

最可能的,就是派幾支艦隊過去,加強在西南東望洋的軍事部署,不給紐蘭海軍挑事的機會。

要搞不好,還真有可能在西南東望洋跟紐蘭海軍乾一仗。

在丁鎮南想這些事情的時候,白華偉也打完了電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