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第三帝國>第五十八章 參觀T-24(加更7)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五十八章 參觀T-24(加更7)

蘇聯之行,希瑞克進行得相當順利!

最有建設性的,就是和蘇聯達成了一係列的貿易協定,用蘇聯國內的礦產和能源,來交換德國的工業製成品,其中就包括軍艦!

這將給德國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與此同時,作為雙方友好的見證,希瑞克的訪問隊伍,在莫斯科呆了幾天之後,在離開莫斯科之前,希瑞克要求到坦剋製造廠進行考察,結果,蘇聯方麵居然同意了!

雖然現在希瑞克就很想要去找科什金交流一番,兩人最好結拜了兄弟,等到斯大林大清洗的時候,直接以叛國罪把這哥們給斃了,T-34就肯定會跟著流產了。

可惜,現在才30年而已,科什金還在列寧格勒工業學院學習呢,屬於科什金的輝煌,還有十年的時間。

現在,蘇聯主要的坦克設計和製造機構,就是哈爾科夫共產國際機車廠。

這裡的工廠已經專門建裡了一個特彆T2車間,用以生產坦克。

同時,在1927年組建的坦克設計小組已經成為新成立的由伊萬-N-亞曆克先科領導的T2K坦克設計局的核心,參與設計、製造和測試T-12和T-24坦克的工程師們也加入進來。

而現在,他們最新發展出來的型號,就是T-24坦克!

這是一種戰鬥全重為18.5噸,乘員5人的中型坦克。當看到了車間內正在組裝的坦克的時候,古德裡安看得很認真。

如果,和後世一樣,德國到現在的時候,還被凡爾賽條約限製的話,那古德裡安會相當羨慕他的蘇聯同行,已經有了這樣先進的坦克了!

可是現在,古德裡安是抱著大家來找茬的態度的,這款坦克,在古德裡安眼裡看起來,到處都是問題。

比如,這種坦克使用了一大排的小直徑的負重輪,簡直就是從推土機的懸掛機構上繼承過來的,這讓這種坦克的機動效能相當有限。

而更要命的,就是它的炮塔,這是一種多炮塔式坦克。

主炮塔上裝的是45毫米坦克炮,主炮塔上麵還有l個機槍塔,另在主炮塔、副炮塔和車體正麵裝有4挺7.62毫米機槍。

火力是夠強大的了,但是,冇有什麼用!

坦克,就要乾坦克的事!坦克該乾什麼?進攻,進攻,進攻!所以,坦克需要大口徑的火炮!需要猛烈的火力,至於機槍,根本就不用那麼多!

同時,這種多炮塔的坦克,相當高大,跑得快了,更容易翻車!

設計局的領導,亞力克先科,向著到訪的人員說道:“我的德國朋友,這就是我們最新研製的坦克,你們覺得如何?”

蘇聯人敢於把這種坦克展示給德國人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坦克是失敗的!總共才量產了幾十輛而已!

在這種坦克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出來的T-28,纔算是進入了可以服役的狀態。

在坦克方麵,德國已經領先了蘇聯十年的時間!

而現在,來這裡,是為了什麼?當然不是來諷刺一下對手,而是將他們帶到溝裡去的。

看著表情平靜的亞力克先科,希瑞克說道:“古德裡安,你看,我們蘇聯朋友的坦克,怎麼樣啊?”

古德裡安早就有所準備,立刻說道:“我看不怎麼樣,這種坦克的懸掛機構太落後,速度肯定快不了。”

希瑞克頓時臉色一變:“古德裡安,你怎麼說話的?”

兩人一唱一和,亞力克先科首先反應過來:“希瑞克先生,不用責怪古德裡安先生,他說得很對,我們這種坦克的機動性很差。不知道古德裡安先生,認為什麼懸掛最好?”

蘇聯人的坦克差,至少蘇聯方麵還有坦克,而德國呢?德國現在一輛坦克都造不出來!亞力克先科倒是想要聽聽對方的意見,是信口開河,還是真的有本事。

“當然是輪履結合,不知道你們聽說過冇有,美國的克裡斯蒂,設計製造出來了M1928坦克,又叫T3克裡斯蒂坦克,這種坦克的懸掛裝置,應該是最先進的。”

一戰時期的坦克,比如MK和A7V,根本就冇有懸掛,隻能低速行駛,作為步兵的伴隨,而坦克要高速前進,就必須要有合適的懸掛裝置。

一戰後,美國一名叫沃爾特-克裡斯蒂的工程師,設計出了他的第一輛坦克,他首先在這輛坦克的兩個負重輪上采用了平衡懸掛裝置,並且還加設了彈簧。這種平衡懸掛裝置使他的坦克比同時期各國坦克在平衡方麵要先進得多。

幾經發展,現在,終於搞出來了讓美**方滿意的坦克,不說這種坦克的外形如何,隻看它的懸掛,是先進的。

這種坦克采用了4個大直徑負重輪,主動輪後置,冇有托帶輪,將負重輪和車體之間用大型螺旋彈簧相連,最後的一個負重輪處於水平螺旋狀態,從而提高了負重輪的行程。

當它的第二負重輪處於高度壓縮狀態時,其餘的3個負重輪仍然處於伸張狀態。這樣,就使得它在行駛中可以達到每小時44千米的高速度。

而且,所謂的輪履結合,就是他的負重輪是橡膠製造的,當履帶損壞後,負重輪仍可正常行速,而且行駛速度更快,在路麵狀態較好時達每小時75千米!

這種坦克,雖然被美**方相中,但是很快就放棄了,因為這種坦克的懸掛,需要占據大量的空間,導致了內部空間狹小。

而蘇聯,卻對這種懸掛相當喜歡。

在去年的時候,蘇聯人意識到光靠本國的工業並不能生產出所有型號的坦克和武器裝備後,陸海軍人民委員兼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伏羅希洛夫建議派一個軍工企業代表團出訪國外以獲得技術和裝備方麵的經驗和技術。

結果,他們看上了美國的這種坦克,最後,花費大價錢買回來底盤,仔細研究之後,形成了自己的BT快速坦克係列,甚至就連T-34坦克的早期型號,使用的也是這種懸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