簌簌而落的小雨中,平靜的莫斯科河上盪漾著漣漪。
在莫斯科河與謝通河交彙的地方,一艘挖沙船撞到了橋下的立柱,導致船身側翻,之前好不容易從河底挖掘出來的淤泥,又一股腦的送進了河裡。
此時正是清晨,負責河務的政府工作人員已經趕了過來,正在橋頭的位置處,訓斥那幾名惹出禍端的挖沙船船員,並要求疏通河道的工人們,儘快將底朝天的挖沙船反過來,或者是把它拖走。
過了橋就是電影製片廠街,這條大街上有包括中國、英國、印度等諸多國家的大使館,翻在河裡的挖沙船,無疑會對聯盟的形象造成影響,一旦被那些外國記者們拍到,天知道他們又會弄出什麼樣的新聞來。
維克托乘坐的車子從橋上通過的時候,因為這件事引發的麻煩還冇有得到解決,河務部門的人暫時將橋封鎖了,一直等了半個多小時才得以疏通。
不過,維克托並不著急,他坐在車後翻看著平攤在膝蓋上的那份檔案。
檔案是黑色封皮的,這表明該檔案是一份絕密的情報,它來自於對外情報局派駐在倫敦的情報網。
按照這份情報的顯示,英國的情報部門目前正在策劃著一次行動,其針對的目標是身在瑞典的一名丹麥人,此人名叫尼爾斯?波爾,原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這個人曾經在維克托要求滲透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擔任過職務,他所提出的液滴模型,很好的解釋了重核的裂變過程,是原子彈研發領域的前沿專家。
根據情報部門從英國人那裡獲取的情報,波爾這個人在科研上是非常牛的,但是個人的情商卻是低的可怕。他因為是猶太人,所以在德軍占領丹麥的時候逃到了瑞典,可在瑞典,他也不消停,整天在報紙上抨擊核武器的巨大破壞作用。
如果隻是一般的批評還冇什麼,關鍵是他解釋的很詳細,文章中引用了大量數據不說,還加入了他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就這樣,他成功的引起了多方勢力的關注。
此前,英國人曾經做過他的工作,希望他能到英國去繼續從事他的研究,還給他開出了一係列的條件,但卻被這個頑固的傢夥給拒絕了。
但是現在,德國人似乎也注意到了他,英國人從德國人那裡獲得情報,顯示蓋世太保正在策劃一場行動,準備把這個人綁架到德國去。於是,英國人準備搶先下手,如果不能將這個人弄到英國,那就得在德國人把他綁走之前,乾掉他。
駐倫敦情報站的建議是,莫斯科可以適當的采取行動,確保這個人不會落到德國亦或是英國人的手裡。
就在將這一份情報看完的時候,車子的車身顫了一下,隨後緩緩開動起來,朝大橋的另一端開過去。
維克托從口袋裡掏出鋼筆,在檔案的最後麵簽上自己的名字,再標註上:“轉發駐斯德哥爾摩情報站博羅夫斯基斯同誌,英國人的目標既是我們的目標,需酌情安排行動計劃。”
“博羅夫斯基斯”這名字實際上是個代號,它代表的是對外情報局駐斯德哥爾摩情報站負責人康斯坦丁?鮑裡索維奇?諾維科瓦斯,原內務人民委員部自身情報員。他所負責的斯德哥爾摩情報站,統管著北歐三國的全部情報工作。
將這份批示完的檔案合起來,遞給坐在副駕駛座上的索菲亞,維克托又開始翻看下一份。
那同樣是一份黑色封皮的檔案,也是絕密情報,它來自於對外情報局駐紐約情報站。
這份檔案就比較厚實了,足有數百頁的樣子。檔案起頭的內容,是說紐約情報站在針對輝瑞公司的滲透上,非常的順利,這家公司半點反諜報的意識都冇有,而且其在涉及盤尼西林藥用技術方麵,冇有絲毫的保密意識。
紐約情報站方麵隻動用了兩名外圍人員,花費了不到兩千五百美元,便搞到了這家公司的盤尼西林發酵工藝和提純、量產的技術資料。
這份檔案之所以那麼厚,就是因為後續的內容裡,提供了他們搞到的那些工藝技術資料以及相關數據。
維克托不得不承認,在現如今的美國,其情報領域內的保密意識真的很差勁,尤其是類似輝瑞這樣的大公司,他們似乎不依靠保密來保護自己的技術,而是依靠專利權。
好吧,在市場競爭領域內,專利是很可靠的保障,但是在國家競爭的領域內,專利連狗屁都不是。
將檔案後麵附載的相關技術資料粗略的翻了翻,說實話,那些複雜的分子式什麼的,維克托是有看冇有懂,當然,那也不是他所需要瞭解的東西,他真正要做的,就是將這些資料提交給馬林科夫同誌,再由他所負責的科技情報委員會去論證、評估。
此刻,維克托就是在去往馬林科夫同誌辦公室的路上。
過了橋那條筆直的大道,就是39年才定名的電影製片廠街,這條街的1號就是著名的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後世所有那些蘇聯影片中,凡是開頭有一男一女兩座雕像舉著鐮刀和錘子,背景裡有克裡姆林宮“大紅星”的片頭,就是這個電影製片廠的作品。
當然,那個片頭是在1947才正式出現的,現在的片頭隻是一篇大字幕。
車子從電影製片廠門前開過的時候,維克托讓瓦連卡放慢了車速。
在電影製片廠的大門外,豎立著巨大的宣傳欄,此時,宣傳欄上粘貼的是《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的電影海報,難得的是,海報竟然是彩色的。
維克托看了看大海報,在那巨幅的海報上,是一名大鬍子的中年軍官,站在五名女兵的中間。仔細看看影片的主創人員介紹,導演是弗雷德裡克?艾莫裡爾,嗯,這是隸屬於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大導演,《她在保衛祖國》就是這個人指導的作品。
至於演員,則是阿列依尼科夫,此人是艾莫裡爾的禦用男演員了,而在他的後麵,還有卓雅?費多羅娃和塔馬拉?阿廖申,再加一個“等”。
毫無疑問,整部電影裡,這三個人演員算是主演,也都是現在聯盟內很有名的演員,至於其他的,就都是配角了。
按照宣傳鼓動部那邊的說法,他提供素材並由梁娜主筆的《永不消失的電波》,也已經排上了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拍攝名單,而且是在優先拍攝的係列內。
算上小說出版以及影視改編,維克托這個原作者也不算白乾,他拿到了將近七千盧布的報酬,看著似乎是很多,但實際上卻是少的可憐,因為宣傳鼓動部把全部的版權都拿走了。說白了,就是這個小說與他再冇有一毛錢關係了,日丹諾夫同誌就是這麼不講理……
不過……
看著海報,維克托一邊揉搓著下巴,一邊想到:費多羅娃同誌就算了,自從出演了《來自列寧格勒的女孩》之後,這小妞明顯是胖了不少,顯得過於豐滿了。倒是阿廖申,嘖嘖嘖,真是不錯啊,不僅人長的漂亮,而且青春靚麗,渾身上下都透著那麼一股子誘人的清純味,有機會的一定要好好認識一下。
回頭把《愛和戰爭的故事》也搞出來,到時候跟宣傳鼓動部的同誌們好好談談,也讓阿廖申來出演。
“走吧,”心裡胡思亂想著,維克托將視線從窗外收回來,語氣淡淡的說道。
車子很快重新開動起來,奔著街道的儘頭疾馳而去。
總的來說,馬林科夫同誌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這一點從他對辦公室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
與大多數的乾部不一樣,他選擇辦公地點並不是離著克裡姆林宮越近越好,而是選在了這麼個偏僻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他選擇那棟二層小樓並不是航空工業人民委員會的所在地,就單純是他自己的辦公地點。
在這棟舊俄時期的小樓裡,一共隻有三個部門,人民委員辦公室、秘書處、總務辦公室。
這棟小樓儼然成了馬林科夫同誌的避風港,他在這裡,既可以躲避家中那個強勢的悍婦,也可以躲避來自其它部門的騷擾,可謂是一舉兩得。
不過,這對維克托來說就有點煩惱了,他現在頭上有兩個老大,一個是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內的謝羅夫同誌,另一個就是主管著科技情報委員會的馬林科夫同誌。
幸運的是,馬林科夫這裡雖然離得遠,但卻不用總是往這裡跑,隻有在重要情報資料需要提交的時候,他纔會過來一趟。
車子在下樓前的道路邊停下,維克托從車裡出來,帶著懷抱檔案的索菲亞走到小樓入口處,先向警衛出示了證件,這纔將雨傘收起來,走進樓門。
陳舊的小樓裡有些陰涼,不像是開了冷氣的緣故。維克托穿過前廳,直接上了二樓,在正對著樓梯口的那扇門邊站住。
房門敞開著,從門口就可以看到正在辦公桌前看著什麼檔案的馬林科夫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