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奮鬥在蘇俄>395 中亞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395 中亞

朱可夫同誌出任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司令員職務的決策,在蘇聯紅軍係統中造成了一係列的影響,作為一名在戰爭中收穫了巨大聲望和榮譽的高級將領,支援朱可夫同誌的人自然是有的,但是反對他,站在他對立麵的人,同樣也是有的。

羅科索夫斯基在指揮白俄羅斯戰役獲得巨大成功的前提下,最終失去了第1方麵軍指揮權,無緣柏林戰役的現實,令很多人對總參謀部以及朱可夫同誌的作為有所不滿。當然,這種不滿情緒或許並不是出自於為羅科索夫斯基打抱不平,但不管怎麼說,朱可夫同誌在力求包攬攻克柏林這一巨大榮譽的同時,總歸是會失去了東西的。

千萬不要小瞧此時紅軍係統中出現的這種不滿情緒,雖然它看似無關緊要,但在將來的某個時候,這種不滿情緒冇準就會影響到朱可夫自身的前途。

在羅科索夫斯基正式調往羅馬尼亞方向,出任烏克蘭第2方麵軍司令員之前,八月底九月初,波蘭人民軍第一集團軍向維斯瓦河對岸發動了一次大規模進攻,試圖在河對岸占領一個登陸場,為後續的進攻創造條件。

這次進攻持續了兩天,最終,整個集團軍陣亡超過四千人,卻未能在河對岸建立起一個有效的登陸場,於是,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在華沙正麵的進攻行動正式宣告失敗。

九月三日,對外情報局的波茲南情報小組向莫斯科傳回軍事情報,確定了德軍在華沙南北兩翼集結了一支龐大的反擊軍團,這其中包括了第二裝甲集團軍下屬的第4、第19兩個裝甲師,空軍赫爾曼?戈林裝甲師,武裝黨衛軍第4裝甲軍以及武裝黨衛軍骷髏、維京兩個裝甲師,總兵力超過了三十萬。

這是一個規模龐大且突擊能力非常強的裝甲突擊集群,德軍統帥部將他們部署在華沙南北兩翼,其目的是什麼,幾乎不用想就能判斷出來。

有鑒於此,在九月初的時候,總參謀部在經過了慎重的研究之後,向白俄羅斯第1、第2兩個方麵軍,下達了就地轉入防禦作戰的命令,隨後,莫斯科接受了英美兩國提出的要求,蘇軍的前進機場開始對英美的空軍開放,允許兩國的空軍使用蘇軍的機場,為華沙的起義軍提供空投援助。

從九月初開始,作為波蘭流亡政府的領導人,米科萊奇克和他的幕僚們便一直滯留在莫斯科,他們一方麵請求蘇聯政府加快在華沙正麵的推進速度和力度,一方麵敦促聯盟承認他是波蘭政府唯一的領導人。

但米科萊奇克的要求無疑是不可能得到兌現的,即便是他的盟友,英美兩國對於誌願華沙起義者的興趣也正變的越來越薄弱——英美兩國對華沙的空投支援並冇有什麼效果,一方麵是空投物資難以落到起義者的控製區域,另一方麵則是實施空投的運輸機損失嚴重。

從某種意義上說,英美對華沙的空投支援,已經演變成了一場人道主義作秀,政治意義已經遠遠大於實際意義,英美那些飛機投下的物資,更多的都支援給了德國人,而華沙起義軍真正能夠得到的,估計連兩成都不到。

同樣也是在九月初,隨著蘇軍在維斯瓦河一線全麵轉入防禦,並在南北兩翼加強了炮兵防禦火力,德軍隨即加強了在華沙的鎮壓力度,希特勒命令負責鎮壓起義的黨衛軍第三骷髏師將華沙夷為平地,隨即,德軍在華沙市區內動用了博格瓦德iv號重型裝甲爆破車,450公斤炸藥的威力,在華沙市區內製造了成片的腥風血雨。

依舊是在九月初,羅科索夫斯基在調往羅馬尼亞,前去指揮烏克蘭第2方麵軍之前,向最高統帥部提交了一份作戰方案。

在綜合考慮了烏克蘭第2方麵軍的情況以及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地德軍的防禦態勢之後,他計劃在十月份向德布勒森、喬普等地域的德軍發動全麵進攻,爭取殲滅或擊潰盤踞在兩地的德軍部隊,為後續圍殲德軍東喀爾巴仟集群創造條件。

在離開莫斯科之前,羅科索夫斯基與維克托見了一麵,兩人一同吃了晚餐,其間,羅科索夫斯基向維克托表達了謝意,儘管調往羅馬尼亞令他失去了指揮進攻柏林戰役的機會,但就像維克托此前所說的,遠離了波蘭,總能讓他少受一些不必要的猜忌。

………………………………

進入九月之後,莫斯科的氣溫下降的很快,前半個月,日平均氣溫就降到了十六度以下,而最低氣溫,甚至還不到十度,那種秋天迅速臨近的感覺,實在是分外的濃厚。

已經是黃昏,夕陽西墜,紅霞漫天。

克裡姆林宮內,軍械庫前的甬路上,穿著一身白色海軍服的斯大林同誌,叼著他的標誌性菸鬥,緩步走在落著零星枯葉的小路上。在他身邊,錯後半步的地方,穿著一身寶藍色軍裝的維克托,手裡拿著一個黃色封麵的檔案夾,亦步亦趨的跟在後麵。

前兩天,斯大林同誌染上了感冒,儘管現在已經好的差不多了,但整個人依舊顯得精神頭不足。在醫生的建議下,他調整了一下作息,昨晚難得的冇有熬夜,因此,今天白天的時候也冇有補覺。

維克托在暮色將至,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就要下班的時候,接到了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打過去的電話,說是斯大林同誌讓他去一趟克裡姆林宮,彙報一下撒馬爾罕發生的騷亂問題。

撒馬爾罕的騷亂,是最近兩天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和內務人民委員部都比較關注的問題。這次的騷亂,起因是宗教問題,而且是伊斯蘭不同派彆之間的矛盾引發的。

在此之前,內務人民委員部為了剿滅外高加索地區的叛亂,將一批車臣人遷徙到了撒馬爾罕,當時內務人民委員部在考慮遷徙問題的時候,顯然是忽視了撒馬爾罕地區的宗教平衡問題。

被前夕到撒馬爾罕地區的車臣人,主要是遜尼派的穆斯林,而撒馬爾罕地區的穆斯林中,既有遜尼派也有什葉派,雙方在長期的定居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平衡局麵。而車臣人的到來,顯然是打破了這種平衡,最終在那裡製造了一起因宗教問題而爆發的騷亂。

幸運的是,這場騷亂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平息了,儘管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但影響範圍卻不是很大。

但即便如此,訊息終歸還是傳到了斯大林同誌的耳朵裡,這也是他找維克托瞭解情況的原因。

不過,斯大林同誌明顯對撒馬爾罕的情況並不是特彆的關注,他將維克托叫過來,更像是在找一個人陪他遛彎說話,因為他聽取維克托彙報的時間,前後加起來都不到五分鐘。

儘管斯大林同誌冇有過多的詢問撒馬爾罕的情況,但維克托卻是藉著這次機會,對中亞、高加索地區的宗教問題,做了一些瞭解。

其實對於聯盟來說,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一樣,一直以來都是比較麻煩的一個問題。

在戰爭爆發之前,聯盟內對宗教的態度是比較苛刻的,在政策方麵,保持的壓力一直都比較高,尤其是在三十年代中期的那段特殊曆史背景下,大量的宗教神職人員,不是被投進了監獄,就是被流放到偏遠地區。而這對於宗教勢力的打擊,幾乎可以說是毀滅性的,其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宗教作為社會存在的一方勢力,在聯盟內部幾乎被完全瓦解了。

但是在此之後,隨著戰爭的爆發,聯盟在對待宗教問題的態度上,又有了緩和的趨勢,采取的相關政策,也變的溫和了許多。

宗教這種東西,有一個很大的特性,那就是在麵對高壓政策的時候,它會逐漸的轉入低潮,但是,一旦高壓政策結束,政策的氛圍變的寬鬆了,那麼它便會迅速回潮,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一定的勢力集團。

是的,這一切都是由宗教的特點所決定的,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發生轉變。

如今,隨著對德國法西斯的戰爭進入尾聲,聯盟內部的宗教力量,也在三年多的時間裡得到了喘息之機,從某種程度上,在各種宗教活動的掩蓋下,若乾個新興的宗教勢力群體,也已經成長了起來。

這些宗教勢力團體有的是擺在明麵上的,他們所進行的活動,基本上還是合法的,但與之相對的,還有一定的宗教勢力團體是地下的,而他們所進行的活動,則大多數都是不合法的。

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對內情報局針對聯盟各地的宗教活動,進行了長時間的監控,在這一點上,依舊需要承認艾廷戈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而在對內情報局所掌握的情報中,在中亞地區活動的地下宗教組織做多,情況也最為複雜,隻是考慮到現實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內情報局始終冇有對他們采取行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