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願意放棄英國人的這種正義感,”檔案中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記錄了丘吉爾的發言,“不過,正如我在德黑蘭時所宣佈的那樣,我們的政府始終反對大規模處決德國人,因為總有一天,英國的輿論將對此嘩然。我們的意見是,應該在戰場上儘可能多的殺死敵人,其他人可以強製勞動,以補償他們對其他國家的破壞……”
維克托將檔案放回到桌上,順手拿過放在手邊的一包香菸,點上一支,皺眉吸了一口。
當初的德黑蘭會議他也參加了,對會上的大部分內容都有所瞭解,他也知道丘吉爾在這裡所談的是什麼內容。
這段話中所涉及的內容,是德黑蘭會議期間,斯大林同誌與丘吉爾之間的第一次矛盾衝突,當時是羅斯福總統剛剛住進蘇聯大使館的當天晚上,大使館舉行了一場酒會。
就在這場酒會進行過程中,斯大林同誌談到了德國人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所實施的大規模屠殺,因此建議在戰爭結束之後,同盟國應該對德國的戰爭罪犯展開一場曆史性的審判,至少要將五萬名德國戰爭罪犯處決。
這在當時很可能就是一句玩笑話,但丘吉爾顯然是喝的有點多了,當場就情緒激動的大吼,反對斯大林同誌的這個提議,並認為這是一場大屠殺,於是,現場的氣氛當時就僵住了。最後,還是羅斯福出來打圓場,說處決五萬人太多了,還是處決四萬九千五吧。
說實話,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誰也不知道斯大林同誌的提議是真心的,還是單純的一句玩笑話,但類似這樣的說法,此後還真是冇再聽他提起過。
而這一次丘吉爾訪問莫斯科,舊事重提,其抱著的目的,應該也不是談論處決多少德國人的問題,他那番話的重點在後半部分,也就是認可蘇聯強製戰俘勞動,以此來補償他們對蘇聯的破壞。
考慮到之前丘吉爾在談論的,是有關意大利和保加利亞的問題,那麼他的目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顯現出來,丘吉爾希望的是能夠保住意大利不被蘇聯染指,同時,還想增強英國在保加利亞的存在。
維克托繼續往下看,接著,他就看到檔案中記錄的部分顯示,丘吉爾提出他已經說了很多了,請斯大林同誌提出他的看法。結合檔案中的前後語境,維克托可以猜測出來,在丘吉爾說出這番話來的時候,斯大林同誌應該已經明顯表現出不滿來了,因此,丘吉爾選擇了退讓。
果然,接下來檔案中顯現出來的,就是斯大林同誌對保加利亞問題的異議,這位強勢的領袖直言不諱的告訴丘吉爾,英國人在保加利亞的存在,並冇有丘吉爾自己所說的那麼大。另外,保加利亞是黑海國家,而黑海對蘇聯的國家安全來說至關重要,因此,聯盟不能接受英國人在保加利亞的存在。
在這個時候,丘吉爾提出,英國人在保加利亞打了三年的仗,現在戰爭即將結束,他們總應該在這個他們流過血的地方,保留些什麼的。
斯大林同誌立刻提出,蘇聯紅軍在伊朗同樣打了幾年的仗了,難道在戰爭結束之後,蘇聯人也應該在伊朗留下些什麼嗎?除此之外,還有土耳其,英國人難道不怕蘇聯對土耳其做些什麼嗎?
最重要的是,斯大林同誌指出,聯盟不可能接受保加利亞繼續保留他們的君主製,作為保加利亞的王室,西美昂二世必須為保加利亞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站在德國人一邊而接受懲罰。當然,考慮到西美昂二世現在還年幼,戰爭決策的問題與他無關,所以,聯盟不會尋求對他個人的懲罰,但結束保加利亞的君主製卻是勢在必行的。
接下來的檔案中,大段文字都是記錄的丘吉爾與斯大林同誌在戰後歐洲幾國問題上的爭論,在這個過程中,丘吉爾甚至提到了馬其頓獨立國,認為戰後應該允許這個國家保持獨立的狀態。
從這個問題上,就能看出英國人的攪屎棍本色了。要知道,這個所謂的“馬其頓獨立國”,就是一群馬其頓民族主義者,在德國人的支援下倉促組建起來的。他們在九月份保加利亞爆發反德起義之後開始行動,在保加利亞占領的原南斯拉夫領土上建國,定都斯科普裡,但就在他們宣佈建國的第五天,鐵托所領導的南斯拉夫遊擊隊,便攻占了這個城市,換句話說,這個所謂的馬其頓獨立國,從頭到尾就存在了五天。
英國人提出要在戰後承認馬其頓獨立國的存在,那麼不用問,將來的巴爾乾仍舊會是一個火藥桶,因為這其中必然會牽涉到保加利亞、馬其頓與南斯拉夫之間的矛盾,這是地區動盪的根源。
在匈牙利的問題上,丘吉爾認為在戰爭結束之後,英國應該保有在該國百分之五十的利益,換句話說,他們要和蘇聯平分匈牙利,同時,匈牙利應該保留君主製,霍爾蒂應該得到赦免。
匈牙利這個國家非常有意思,它是個王國,也就是匈牙利王國,可作為一個王國,它卻冇有國王,在戰爭爆發之前,隻有一個攝政,就是霍爾蒂?米克洛什。更有意思是的,這位在匈牙利施行獨裁統治的霍爾蒂,還是該國的海軍上將,嗯,必須記住的一點是,匈牙利冇有海軍,它唯一一個港口阜姆,早在1920年就被割讓出去了。
霍爾蒂就是此前傾向德國人的匈牙利統治者,他在前段時間因為想要背叛希特勒,因而被軟禁了,而這也是英國人要求特赦他的理由。
不過,斯大林同誌理所當然的拒絕了丘吉爾的提議,他可以接受英國人在戰後與聯盟分割匈牙利,卻不能接受對霍爾蒂的特赦。
之後,就是英蘇兩國在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以及希臘的權益劃分,丘吉爾以讓出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為代價,換取了對希臘的掌控權,而在南斯拉夫,英蘇兩國各占百分之五十,羅馬尼亞則是蘇聯占據百分之九十,希臘反過來,英國人占據百分之九十。
最終,蘇聯在匈牙利問題上,英國人在保加利亞問題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讓步,對匈牙利,雙方就是平分,各自占據一半,而在保加利亞,英國人隻保留百分之二十五的存在,剩餘的全部歸屬於蘇聯。
在檔案的最後,有一份所謂的“協議”,這也是維克托所見過的最簡陋、最不正經的一份協議了。在協議中,隻有羅列在一塊的幾個國家名字,後麵有鋼筆書寫的幾個百分比數字,而在最下方,還有一個鋼筆畫出來的對勾。
按照檔案上的記錄,百分比數字是由丘吉爾書寫的,最下方那個對勾則是斯大林同誌畫上去的,表示他同意這份協議了。
在前世的時候,維克托就知道一個“百分比協議”的存在,而如今,作為一個重生者,他親曆了這段曆史,同時,他所接觸到的東西裡,也有很多將在不久的將來,被曆史所掩埋。
對於眼下的維克托來說,他從這份記錄性的檔案上,還是看出了很多東西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如今的英美之間,至少在同盟關係上,還遠冇有後世那般的緊密。對此,可以理解為英國人不甘心讓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至少是不甘心讓出歐洲老大的地位,他們對美國人也有所警惕。
同時呢,也可以理解為丘吉爾這一代的英國領導人,多少還有那麼點榮辱觀、羞恥心,他們還拉不下臉來跟在美國人身後做一隻隻懂得吠叫的寵物狗。
由此延伸開去,在維克托的前世,戰爭結束之後,丘吉爾所提出的鐵幕演說,也不一定就是單純為了反蘇、反**,或許,他本身也有挑唆美蘇爭霸,幫助英國從中漁利的目的。
當然,那個時代有些過於久遠了,而且維克托並冇有身臨其境,或許丘吉爾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也隻有他自己才能知道了。
以個人的觀點來考慮,就此次丘吉爾與斯大林同誌的密會來說,維克托還看出了一個點,那就是此時的斯大林同誌,以及由他所代表的莫斯科政府,本身還冇有在戰後控製整個東歐的想法,
否則的話,斯大林同誌不會承認英國人在羅馬尼亞、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地保留的利益。
另外,維克托並不讚同斯大林同誌對希臘的態度,他認為此次丘吉爾之所以繞開羅斯福,單獨到莫斯科與斯大林同誌談論戰後歐洲的問題,除了是不希望美國人插手戰後歐洲局勢,另一方麵,未嘗冇有防止蘇聯從美國人那裡獲得支援的可能。
要知道,在德黑蘭會議的時候,對於英國人的某些要求,華盛頓方麵並不是一味支援的,相反,以羅斯福為代表的美國政府,在很多方麵都試圖壓製英國人,這是顯而易見的一點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