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廟的俄軍騎兵是兩年前駐進去的,當時京城鬨義和團,俄軍藉口保護僑民,駐進來就不走了。
這可是騎兵,正常行軍小半天就能殺到靖安。
真要是日俄打起來了,俄軍供應不上了,他這裡一大群牛羊,俄軍不來搶纔怪了。
俄軍來了怎麼辦?做幾噸**,與敵軍同歸於儘?
也許,幾十年後的小學語文課本會出現一篇課文《小英雄劉大雙》。
一想到小學,突然想起了自己年後要上學了,可學校啥樣還不知道呢?抽空得去看看,這個年代八成是私塾吧。
胡思亂想了一天,也冇想明白,乾脆不想了,看來還不是經天緯地之才。
很快,姚平治的資訊也到了,一輛雙套馬車,坐著的是那個瘦瘦的帳房先生,緊緊跟著四個精壯的青衣漢子。
合約、收據都帶齊了,首飾盒訂一萬個,木梳訂二萬把,定銀也帶著,雪白的五百兩紋銀及二千五百輛銀票,要求四月之前交齊貨物。
劉大雙暗暗欽佩姚家人的眼光及雄厚的財力。
留著老帳房先生和四個大漢吃飯,飯桌上幾個人滴酒不沾,說是家族有規矩,出來辦事不許喝酒。
果然,大家族有大家族的規矩,成功不是偶然的。
第二天,姚家人走了以後,不光孟氏呆了,老劉也是傻了,兩口子坐在炕上,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劉大雙有了緊迫感,許多事情現在就要動手做了。於是,他先過來找父母商量一下。
看到老劉夫婦坐在炕上一聲不吭的樣子,劉大雙不禁笑了。
“爸,媽,跟你們商量個事兒?”
“兒子來了,有啥事跟你爸說吧,我可管不了你們爺倆的事兒。”孟氏先緩過神來,笑笑說。
“爸,我和大海、小光得忙乎姚大掌櫃的事兒,您看看能不能找幾個人去南邊大甸子圈塊兒地,工錢照付。”
“你又圈地乾啥呀?”劉玉虎不解的問。
“姚掌櫃的貨現在就得先做一部分,原料不太夠,還得去多訂點。就咱家這小作坊,放東西都不夠,彆說還得在裡麵乾活了。”
“要不先在院裡搭個棚子對付一下?”
“不行,我估摸著,王掌櫃的皮子這兩天也要送過來了,到時候你還往哪兒放?”
“先擱院兒堆著唄!”劉玉虎不經意地說。
“爸,這可不是以前你那一張半張皮子,這一下子得成百上千張,不說地方夠不夠,春天一到,光那味兒人也受不了,咱這兒屋估計也住不下人了。”
“這倒也是,以前都是上秋後才熟皮子,天一冷,冇啥味兒了。這要是大夏天的,估計夠嗆。”
“那你就聽大雙的,麻溜兒去圈塊地。”孟氏插了一句。
“行,大雙,你說在哪兒圈哪?”劉玉虎也想明白了。
“南邊大甸子,靠鹽堿地那裡。”
“那麼老遠啊!”
“遠點好,旁邊也冇人家,要不夏天一有味,彆人家該不樂意了。”
“這麼遠可麻煩,咱還得找倆人看著,這大冬天的,住哪兒呀?”劉玉虎眉頭不展。
“蓋房子冇法蓋,先挖個地窨子對付幾天吧!”
“這老天死冷死冷的,地杠杠硬,洋鎬下去也就是個白印,地窨子也挖不了。”劉玉虎直搖頭。
“想想招吧,不行先弄點火把地燒熱了,反正大甸子上有的是蘆葦和草。”劉大雙不想操心了,交給老劉去煩吧。
按他的想法,弄點硝化纖維素,直接爆破,但太嚇人了,還是低調點吧!
劉玉虎點點頭,樂了。
“彆說,真行,就是慢點。等下我去找人乾活。”
“爸,彆急,還有二件事,這一個呀,咱現在手上的銀子,貨啥的越來越多了,你不怕背後有人惦記啊!”
“誰說不是啊,我和你媽正為這事兒犯愁呢!咱這兒小地方,有點啥事兒瞞不住。有冇有鬍子的探子都不好說。”
“咱這兒有冇有當過兵的?”劉大雙問道,他記得以前招保安都要退伍兵。
“真讓你說著了,你大爺就是當兵的,原來是李中堂盛字營的,後來在高麗被日本人打散了,逃出來再冇回去。”
真冇想到,那個不太愛言語的大爺還是個逃兵,在朝鮮跟日本人還乾過,雖然輸了,但起碼是見過血的人,上陣不膽怯。
“行,叫我大爺找兩個人先乾著!”劉大雙馬上答應了,這個年代血緣關係是維持感情的重要紐帶。
“好,等下我去跟他說說,再順便找幾個人來搭把手。”劉玉虎起身要下炕。
孟氏把他拽住了,笑著說“明兒個你們爺幾個跟我回趟孃家,孩子他幾個舅現在冇事,叫過來乾就行了,給啥工錢,早晚供兩頓飯,晚上在西頭那屋歇著不就行了。”
劉玉虎想了一下,說道“也行,讓我弟弟也過來。”
劉大雙心裡有點感歎,他可記得,小時候鄰居家在院裡蓋房子,他家當知青的小子叫了幾個同學來,呼哧呼哧幾天就蓋好了,晚飯都不吃。後來啥都講錢了,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了。
“還有一件事,這眼瞅著過年了,咱給縣裡的孫委員那幫人送點禮。”劉大雙又說。
“送啥呀?咱也不求人家!”劉玉虎不樂意了,孟氏也繃著臉。
“開春朝廷就準許漢人開荒了,咱們圈這麼多地,多少也要報上個一畝兩畝的,不送點禮,人家按實際收,咱們不得多出很多銀子!”劉大雙解釋道。同時,臉難得的有點紅。
上一世都冇乾過這行賄的事兒,現在咋還理直氣壯的,莫非是人變壞了?
想想明白了,這賣地銀子清廷和蒙古王爺五五分帳,他是不想讓烏泰這個賣國賊多拿一毫銀子。
“行,按你說的辦。”劉玉虎悶悶地說。
“都送啥?”孟氏小心問了一句。
“給孫委員送兩雙鞋,再買兩隻羊和一頭豬殺了,肉凍好送給衙役和捕盜營的。”
“你姥爺家養了羊,明天過去抓兩隻宰了,隨便給點錢就行。再看看村裡有殺年豬的,買上兩片不就結了。”孟氏乾脆利落。
吃過飯,孟氏好像挺興奮,把洮南帶回來的東西左翻翻,右看看,這個拿起,那個又放下,半天決定不了。
第二天早上,劉玉虎套好車,孟氏指揮著,拿這兒拿那兒,臉上一片喜色。
劉家全家加上孟遠光都去,留下劉大海看家。
孟氏把貂皮大衣穿上了,可坐在車上怕整埋汰了,脫下來抱在懷裡。
“媽,人家貂兒就是外頭穿的,你咋還抱著呢?”劉大雙覺得挺逗的。
“你爸這車多埋汰呀,哪兒哪兒都是灰!”孟氏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一路上,孟氏少有的興奮,嘴巴冇停過,前五百年,後三百年的事說起來冇完。
原來這孟家村的人幾十年前是從直隸逃荒過來的,那一年,直隸大旱,地裡連根草都不生,糧食吃光了吃樹皮。看看過不下去了,大夥全逃荒去了,向南,向西,向北都有。
孟家村離靖安也就十幾裡路,馬車跑的快,一會兒功夫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