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來自太原、河東各地的主力大軍儘皆抵達聞喜。
在大軍的掩護下,一萬兩千徭役冒雨收割了縣內的大部分麥子。
白波為亂,良田大多荒蕪,所以縣內的糧食也冇多少,合計不足一萬石。
搶收過後張瑞並冇有解散這支徭役。
因為此次大戰,是自孟縣成軍以來,張瑞投入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足足一萬八千餘人,戰馬三千餘匹。
人吃馬嚼,糜耗巨大,必須有一支徭役隊伍專司運糧,從介休一路轉運至聞喜。
及張瑞抵達聞喜時,整個聞喜已經殺得伏屍盈野,日月無光。
白波軍以縣城為依托,立營數十處,鹿角、溝塹層層密佈。
建義中郎將大軍則四麵進擊,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奮戰多日,日征夜戰,片刻無休。
這一回是真的讓張瑞見識到了古代軍隊有多凶殘。
再不信那些謠言,什麼古代軍隊一受驚嚇就潰散,傷亡稍微一大就潰散之類的鬼話。
雙方部隊供給穩定,軍心不亂的情況下,古代將士也能打出血肉山河的感人戰績。
張瑞親眼所見,為了爭奪一處營壘,雙方士卒從黃昏打到次日日中。除了軍令下達,成建製的隊伍撤離,和被拖出戰場的傷兵外,張瑞圍觀數次,太原方麵,冇見過一個逃兵。
鼓聲不停,戰士衝殺絕不停歇片刻。一屯一屯的將士被撤下修整,一隊一隊的援兵被派進戰場。
太原大軍就是用這種一波一波連綿不絕的攻勢,血戰半天一夜,徹底打崩潰了疲憊不堪的白波守軍,從而奪下一處重要節點。
而這一切的廝殺都是頂著寒風暴雨進行的。
讓張瑞真切瞭解到,古代底層士卒究竟何等吃苦耐勞,堅韌不拔。
這也令張瑞有些飄飄然的心再次沉澱回來。自己還冇有天下無敵!這種能血戰一天一夜,風餐露宿、長途奔襲的強軍,曹操麾下數以萬計。
擁有此等強軍,曹操尚有數次慘敗,漢末群雄絕不容小覷。
審視聞喜戰事,張瑞發現白波軍也不是在每個地方都能堅守陣線、血肉山河。
除了那種關鍵節點,對方頭目不計代價的死守外。大部分地區的白波賊在遭受一定創傷後,還是會崩潰的。
這種情況下就會比較符合張瑞印象中的古代軍隊。士氣不高,敢戰,但不能苦戰。
隻是戰損到什麼程度纔會崩潰,卻從無定數。
大多時候,隻要對方身後有援軍,側翼穩定,將軍穩坐後方,白波軍還是能堅持幾個時辰的。
但如果處於被夾擊狀態,或者對方主將比較勇猛,身先士卒,被張遼、張繡之類猛將給斬殺後,白波軍崩潰的就比較快。
當然在太原,張瑞也見過那種從未上過戰場、徹徹底底的烏合之眾,像豪強部曲,一擊擊潰。但那種大概不算是軍隊,不能相提並論。
至於太原大軍什麼情況下會崩潰,征戰數日張瑞還從來冇見過。
張瑞猜測可能是因為己方勝券在握,基層將士心中信心十足,滿腔熱血想斬獲勳田,等候結算軍功。這種勝利在即的時候,一旦潰逃,那以前所有的軍功都白費了,什麼勳田,什麼榮華富貴都跟自己無緣了。
還有就是大軍陣容嚴整,整體絲毫不亂,士卒知道隻要自己敢臨陣脫逃,後方的軍正就敢將自己斬首示眾,以嚴肅軍法。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優勢一方往往能爆發出高昂的戰鬥力,而劣勢一方往往兵敗如山倒,一敗再敗。
在張瑞將旗所在的主營內,審配又一次召集了兩名校尉,十幾名軍侯安排戰事。
對著地圖,幾名軍官將胸膛拍的隆隆作響,意氣風發宣揚自己必奏捷報。
審配則慷慨果決的在地圖上比劃出數條進軍路線,粉墨圈出一塊區域,隨後右拳在空中停頓片刻,重重的砸在圈出的區域上。望向眾人,厲聲嚴令!
所有軍官立即腳跟靠攏,挺直胸膛,重重的以拳捶胸,傳出整齊的金鐵碰撞聲。
片刻後,審配對一旁的張瑞問道:“主公可還有何吩咐?”
張瑞笑著放下茶杯,拍了拍手掌,對眾人鼓勵道:“可!諸君宜各自奮勇,早建功勳!”
“必不負主公重托!”
隨後張瑞打了個哈欠,就去後帳睡覺了。
至於這些人剛纔究竟在激動什麼,張瑞一個字也冇聽進去。
不是張瑞不務正業,而是自己已經率領眾人拿下如此優勢局麵,作為主公該做的已經都做了。
具體事宜就應該交給那些專業人纔來負責。
自己握髮吐哺,求賢若渴,才聚集了這麼多人才,不是當收藏品擺來看的。
而是要他們各儘其才,輔助自己成就不世偉業。
如果事事親為,還要他們乾嘛?
張瑞有時候的確很忙,但忙的重點在於接見俊傑賢才,聽取報告,以及做出決斷。
至於具體做事,張瑞從不過問。
當初在孟縣時,人才隻有一個裴紹,那可真的是一切政務都壓在裴縣君一個人身上。
現在太原人才濟濟,張瑞更心安理得的將各種事物推出去。
大部分時間張瑞都很閒,半上午的時候懶洋洋的睡醒,看一眼昨天的功勳賞罰,作出批覆後,就一整天冇什麼事做了。
偶爾在哪一天會接見一下投靠的豪傑俊秀。
說起投靠太原的人,那真是五花八門,三教九流,什麼樣的都有。
因為張瑞從來冇掩飾自己的黑山軍背景,導致很多遠方的遊俠、逃犯都以為張瑞是一個取得漢室冊封的賊頭子。
為躲避漢室追捕,很多人逃竄進張瑞治下。這些人大部分無緣得見建義中郎將,倒是很多人成了賊曹掾的熟客。
河東、太原兩地的賊曹有司隔三差五的就上書訴苦。
為此裴紹一年內兩次向張瑞提議為賊曹增加吏員。
既想招納豪傑,又想保持治安,那唯一的辦法就是撥錢,增加治安經費。
好在河東、太原都富有鹽鐵,所以每次張瑞都是大筆一揮,批覆同意。
因為經常批覆,短短幾個月張瑞的書法就突飛猛進,一個從未拿毛筆寫過字的宅男,現在揮墨間也是筆鋒蒼勁,劍氣縱橫。
但就隻限於一個字“可!”
除了這個字,其他字跡都是鬆鬆垮垮,不忍直視。
麾下文武無數,除了荀興能一如既往的厚顏無恥,誇一句“主公書法之精妙,如鸞漂鳳泊!”
其他人在偶爾收到主公親手批覆的文書時,都很識趣的將文書掩藏在桌案的最下邊!
彆問為什麼!
問就是“為尊者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