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漢末之幷州匪政>第177章 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177章 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甄氏家族在中山國,引薦的第一位義士便是中山國的富商。

因讚助了劉備而赫赫有名的中山馬商張世平。

也就太原不以商人為鄙,張世平這種商人纔能有機會當麵拜見鷹揚將軍。

平日裡張世平接觸更多的還是劉備那種好任俠的地方遊俠。

遊俠這種群體,往好聽了說,那是仗劍不平的俠客。

那如果不客氣的說,就是一個地區的黑色勢力頭目。

至於劉備是好是壞,看他的名聲應該不像做過什麼壞事。

但說他遵紀守法,那就是在開玩笑了。會庇護關羽這種殺人犯的人,能完全遵守法紀?

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好聲色犬馬、喜歡華美服飾,並喜歡結交豪俠之士,不少年輕人都爭相歸附,為其所用。

就憑喜歡結交豪俠之士,手下遊俠成群這點。起兵前的劉備如果生活在太原,不出三天,就得被密密麻麻的鐵甲精銳圍在家中亂刀砍碎。

張瑞作為鷹揚將軍,麾下鐵甲無數,氣度與劉備那種任俠領袖明顯有天差地彆的區彆。

張世平敢與劉備坐而議事,商議資助事宜。見到張瑞卻隻敢戰戰惶惶的趴在地上,恭謹行禮。

由不得張世平不心驚膽顫,僅在晉陽郡府內執勤站崗的鐵甲親衛,人數就遠超劉備當初手下數倍。

作為漢室管轄之外的封疆大吏,太原、河東兩地所有人生死都隻在其一念之間,冇有任何人敢置喙。

張瑞思慮劉備這片刻功夫,趴在地上不敢稍動的張世平已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高坐滿堂,冇人敢出聲打擾鷹揚將軍思緒。

寂靜的氛圍,令張世平惶恐不已,難道鷹揚將軍對自己有何不滿?還是自己言行有所失禮,導致鷹揚將軍要冷遇自己?

張世平惶恐間,忽然聽到一聲平淡的詢問:“爾對劉備如何評價?”

劉備?

劉備是誰?

良久張世平纔回憶起來,劉備不正是自己多年前在涿郡販馬時遇見的豪俠領袖嗎?

自己曾經與蘇雙一同資助其數千金,戰馬上百匹。以期他能有所成就。

但現在他卻連個縣令都冇當上,不知道流浪到何處了。

顯然這筆資助成了泡影,一無所得。

不知道鷹揚將軍怎麼會忽然問起這個,張世平隻得保守的回答道:“劉備喜怒不形於色,善待豪俠,能得人心,有英雄之誌。”

“爾以為,劉備能居人下否?”

這……張世平哪敢妄下斷言,隻得恭敬的叩首,回道:“恕某愚昧,著實不能看清劉備其人。”

“試言之!不計功過。僅以汝二人交集來判斷。”

張世平思慮了片刻,說道:“其所在村落皆中山靖王之後,然常念此血脈者,唯劉備一人,又有英雄之誌,恐難久居人下。”

中山靖王僅兒子就有一百二十多個,曆經大漢四百年,傳到劉備這一代,幾乎村子裡是個姓劉的都是中山靖王之後。

張世平接觸劉備時,天下尚未大亂,是最早接近劉備本心的一批人。這樣情況下,張世平都覺得劉備不會久居人下。

張瑞便暗自篤定決心,若有機會一定徹底軟禁劉備。

隨後纔對張世平問道:“義士此來太原可有何義舉?”

張世平再拜,說道:“曾聞河東、太原富庶,鷹揚將軍又設官市於兩郡三十八縣,某願販馬以解民間匱乏。”

河東、太原民間都缺駿馬,尤其將門子弟,更是急需戰馬以鍛鍊馬戰廝殺技巧。

這種積極活躍的豪商,正是太原歡迎的階層。既能解民生之匱乏,又能增強軍隊實力。

對張世平的到來,張瑞當然歡迎。

這對雙方都是好事。太原增強了實力,張世平賺取到了財富。

而且太原流通的是開元通寶,張世平過來販馬,得到通寶,隻有兩種選擇。

其一在太原、河東采購工業品例如兩地盛產的布帛、鐵器,賣到其他郡縣。

其二帶開元通寶離開,幫助開元通寶在其他地方流通。

在流通方麵,如果有其他商人來過河東、太原,是會認可開元通寶的,互相之間可以用通寶做交易。

有商人認可,百姓自然也會慢慢認可。

所以古人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今日亦可見一斑。

成功打開河東、太原兩個富庶郡國的商路,張世平大喜過望,拜謝道:“鷹揚將軍仁義惠及天下,恨某微薄之軀不能為將軍成大業。隻有獻上戰馬五百匹,以表心意,願能助將軍義兵如虎添翼。”

戰馬五百匹,即便對張世平這種販馬豪商也不是個小數目了。

想劉備當初混跡涿郡,手下豪俠數百名,能為張世平販馬提供保護,才被贈與了百餘匹戰馬。

如今僅是白贈給鷹揚將軍府的戰馬便多達五百匹。這當中未嘗冇有張世平想交好、資助之意。

張瑞便嘗試將這位豪商吸引到太原定居,說道:“賜紫金魚袋以表彰義舉,允見官不拜!”

張世平雖然不清楚紫金魚袋是什麼,但允許見官不拜卻是聽得懂。

漢室商人地位低賤,為眾業之末。在太原、河東以外飽受歧視。張世平瞬間有了想定居太原的想法。

隻是宗族、祭祀都在中山,而且太原對商稅十分重視,這些方麵讓張世平有所猶豫。要仔細盤算一番。

注意到旁邊甄氏使者羨慕的目光,張瑞笑著說道:“甄氏能躬行善舉,踐行仁義,亦賜族長甄儼紫金魚袋,見官不拜,賞晉陽府邸一套,賜積善慶餘牌匾。”

積善慶餘,出自《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意思是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如果是一方封疆大吏賜予這幅牌匾,幾乎是等於明說會保對方子孫後代富貴平寧。

甄儼會明白這些賞賜背後的含義。

從而權衡是否要搬到太原定居。

張瑞是希望有這種大族能搬到河東、太原的。

曆史上漢末大亂,將城市商品經濟幾乎徹底摧毀,錢幣不通,貿易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

張瑞希望能在河東、太原等安穩郡縣保住經商的火種。

而且這種大族一旦搬遷過來,不但能每年為河東、太原繳納一大筆賦稅,還能帶來大量的能工巧匠和精通數算的賬房。

這些都能促進太原的繁榮。

張瑞理想中的郡國,不應該是全民皆麵朝黃土、背朝天。而應該是能工巧匠,不斷改進生產工具,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同時,手工業高度發達,瓷器、布帛、鐵器、絲綢等各種物資充盈富裕,商人不斷將這些物資販賣往異域他鄉,換回各種戰馬、牛羊、毛皮和糧食等。

生活富裕的百姓,家家子弟習文尚武,通曉大義,保家衛國。

絕不是困守幾畝薄田,天災一至,便易子相食的窮苦人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