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漢末之幷州匪政>上架感言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上架感言

南匈奴單於哪怕手中冇有一卒,他的名號都是張瑞的重要助力。

不單單是聚眾成勢的問題,這對天下群雄也是一個鞭策。

連夷狄都受鷹揚將軍感召,深明大義,奔赴國難,以報國恩。

爾等自詡為海內名士,談及夷狄必稱禽獸。如今不及時起兵,豈不是連禽獸都不如?

當然,天下人,無數張口,對一件事怎麼說的都有。

張瑞覺得這是自己感召了夷狄,使其明白家國大義,從而奔赴國難。

有些名士就愛坐而空談,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可能張口就來,說鷹揚將軍與禽獸為伍。

畢竟人多了,什麼樣噁心的傢夥都能遇到。

為了提前堵死這種跳梁小醜的嘴,鷹揚將軍早有籌備。

賈詡便指著地圖對眾人說道:“蓋府君海內名士,明德於四海。憤懣於董卓禍加至尊,妄行廢立。已爰舉義旗,願與吾等聯合討董。”

後世人給蓋勳的評價為:勳西州義士,烈望高出一時,奮辭抗議,為卓所憚,不能靖難,銜憤而死。棟折榱崩,自是而漢亡矣。

自古評價之高,而無超過此等境界者。

蓋勳死,而大漢亡。

後世更出名的則在大明,傳庭死而明亡矣。

曆史上蓋勳為京兆尹,並未轉任太原平叛。董卓亂政後,蓋勳便欲聯合皇甫嵩起兵靖難。

可惜皇甫嵩未聽從蓋勳提議,而長安兵少,蓋勳獨木難支,最終憂憤而死。

如今跟蓋勳搭夥的並不是皇甫嵩,而是更加激進果決的張瑞。

對斬殺董卓一事上,二人一個比一個殺意迸發,一拍即合。

蓋勳以自己聲名為張瑞張目,張瑞以麾下大軍替蓋勳踐行殺伐!

這天下,就冇幾個人有資格指責蓋勳行事。

哪怕忠義激烈的王允都冇這個資格。後來與王允合力誅殺董卓的尚書仆射士孫瑞,如今在蓋勳麾下就隻能擔任區區都尉。

其他黨人,八廚八及之輩,坐而論道、講經釋義還有資格與蓋勳當麵,但論及政務,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之流在蓋勳麵前連發言的資格都冇有。

這些人稍微有自知之明就不會對蓋勳行事胡亂置喙。

但隻要大加讚賞,就能蹭到蓋勳的聲名,以那群空談清流的德行,必然會四處宣揚。

如此既反對了董卓,又蹭到了蓋勳的聲名,還獲得了士族的認同感。

董卓有不會千裡迢迢的跑過去砍死各位名士,隻要猛誇蓋勳義舉就能增加自己的名望,何樂而不為?

有蓋勳這位賢者加盟,聯軍就獲得了士族口碑。

非但鷹揚將軍府將校自己覺得是義師,天下人也會誇讚鷹揚將軍義舉。

這種聲名會極大的吸引天下英豪投效、相助。

若舉國天下都覺得這是一支義師,那必然不會輕易覆滅。

為了加重這種義師的印象,賈詡再次指向地圖,說道:“雁門太守郭府君,世代公卿之家,皇恩加身數十年。受顧命於漢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氣憤風雲,誌安社稷。已廣募豪傑,發兵南下,不日將抵達晉陽。”

對雁門郡,張瑞要求不高,隻要能參與聯盟即可。

這是一個飽受苦難的郡國,胡虜殘虐,殺戮百姓,生民十不存一。

平時隻有三千郡兵。為了襄助義舉,郭縕還是征募了上千豪傑、遊俠。

最終派出兩千人的軍隊南下晉陽,聯合討董。

千萬不要覺得這是郭縕照顧張瑞,以二人私交為念。

政治人物的一切行動都是以利益為先,感情雖然重要,但通常情況下還是要稍微讓位。

事實上,這是郭縕判斷時局後,做出的利益抉擇。

量董卓之暴虐,已不得人心。觀鷹揚將軍所作所為,天下亂相已生。接下來豪傑並起,群雄逐鹿的野心家肯定不止張瑞一個。

這種亂世,漢室朝廷又怎會有閒暇關注雁門一個邊陲之地。

想要保住這一方土地的安寧,護衛數萬百姓的性命,僅靠雁門三千軍兵是完全不可能的。

必須找到一個強大的靠山。

環顧四周,還有比張瑞更合適的嗎?

郭縕從未見過像張瑞這麼仇視異族的將軍。

凡是胡虜,不降即死。絕無第二種可能。

如果將來胡虜流虐雁門,殘害百姓,鷹揚將軍必然不會袖手旁觀。

今朝雁門出兵兩千相助討伐董卓,明日鷹揚將軍說不定便會出兵兩萬相助雁門抵禦胡虜。

不得不說,雁門郡能遇到郭縕這種有決斷、有仁心的太守,的確是雁門軍民之福。

曆史上冇有張瑞坐鎮太原,整個雁門都不複為漢室所有,胡族為害,乃至雁門南方太原境內的陽曲縣,郭縕的家鄉,曹魏名將郭淮的故土,都被曹操放棄,徹底取消陽曲縣行政編製。

如今郭縕的決斷再明智不過。

天下紛亂已經開始顯現,能安定一方社稷者,必然為某位手握重兵的將軍。

在幷州,哪怕那些對張瑞抱有成見的豪強也認清了局勢,能安定黃河兩岸者,除鷹揚將軍外,再無他人。

作為雁門太守,郭縕冇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隻有襄助鷹揚將軍義舉。

討賊之戰,勝則功成名就,享譽宇內。

若敗不過共通赴死而已。反正,若鷹揚大軍覆滅,雁門軍民早晚都要死於異族鐵蹄。

局麵已經糜爛至此了,隻有幫助鷹揚將軍贏得勝利,雁門才能在勝利中取償、求生,那還有何可猶豫的?

所以郭縕不但以自己聲名加盟,還派出了過半的軍隊鼎力相助。

這種鼎力相助對鷹揚大軍的軍心影響不可謂不大。

因為雁門即在太原正北方,若未加入討董聯軍,總是令人心有不安,擔憂對方會奉董卓之令,偷襲太原,造成鷹揚大軍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麵。

而雁門軍兵加入義軍,太原便可儘起大軍南下,隻管奮勇向南,殺進京畿。而無需倉皇北顧。

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對將士軍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關羽敗走麥城的慘劇,不就是因為江陵失守,將士的家屬儘皆淪陷?

這方麵,鷹揚將軍府必然會防微杜漸。

7017k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