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漢末之幷州匪政>第300章 令君留香,千古賢臣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00章 令君留香,千古賢臣

上黨郡境內數萬黑山軍的解甲,足以使上黨郡守軍壓力大減。

大軍可以從壺關出擊,向黑山方向進軍,逐一收複各縣,將張燕再次趕回黑山之中。

隻是幕府擔憂會引起張燕的強烈反擊。一旦張燕出兵十餘萬,戰馬數千匹。

這戰事就會變得極為焦灼。

曆史上袁紹也是在得到呂布的幫助後,才成功擊潰張燕。

如今征西將軍府的主要戰略還是收複河套,驅逐黃河兩岸的胡虜。

所以張瑞便下軍令,命段文嚴守壺關,同時從上黨再抽調五千大軍入太原,準備進攻西河。

解決了幷州唯一的內部之憂後,張瑞便開始著手解決外部事物。

首先是來自袁紹的質問。

使節是曆史上一席話勸說韓馥禪讓冀州給袁紹的頂級說客,荀諶。

荀諶字友若,乃是荀彧之四兄。

荀家乃是書香世家,文教斐然。出生於這種家庭,荀諶不但長得斯文清秀,氣質亦是溫潤儒雅。

見到張瑞之後,主動行禮說道:“諶恭問君侯金安。為君侯新賀,願君侯國以永寧。”

“孤安,荀君且入座。”

待荀諶入席後,張瑞問道:“不知荀君在袁車騎府中擔任何職?”

“諶才疏學淺,隻擔任從事中郎一職。”

凡將軍開府,府中官職都相差不大。如今張瑞擔任征西將軍,亦為重號將軍,車騎將軍府架構便與張瑞府中大抵相似。府屬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禦屬三十一人。將軍以本號領軍的,各有部曲、校尉。

從事中郎即為長史與司馬的副官。因此可見,荀諶在人才濟濟的袁紹麾下亦是身居高位。

隻是張瑞對荀諶的弟弟荀彧更加感興趣。

便問道:“荀君兄弟文若,如今何在?”

荀諶略微驚奇,不知征西將軍為何會忽然提到自己六弟。

出於禮儀,荀諶還是介紹道:“去歲,文若被舉為孝廉,拜為守宮令。逢董卓之亂,乃求出補吏。除亢父令,離開洛陽便棄官歸鄉,謂父老曰,穎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衝,宜亟去之,無久留。會冀州牧同郡韓馥遣騎迎之,文若乃將宗族遷至冀州。如今正在前往冀州途中。”

知曉荀彧行蹤無疑是一件喜事,張瑞麵露笑容,說道:“久聞文若賢名。孤願辟其為幷州彆駕從事,行太原太守。周流宣化於萬裡,總理幷州一州之政務。稍後孤將派遣使節攜聘書與薄禮隨同荀君一同離去。請荀君代為引薦於文若處。”

哪怕以荀諶之修養,亦被震驚的心神顫動。

彆駕從事,乃州牧麾下最高屬官。因為地位極高,出行獨乘一車,並不與州牧同駕,而得名。已不是位卑權重,而是真正的位高權重。總理幷州政務,撫寧內外,顯光日月,經國達治,取濟生民,振其塗炭。

可謂一朝同風起,扶搖九萬裡。能夠暢抒胸意,憑心中所願而治政一方。

彆駕從事已顯赫一時,恩威無二,卻又行太原太守。

所謂行太原太守,即其功績暫時不足以擔任太守。隻是暫管太守之事。

這幾乎擺明瞭就是要不拘一格重用文若。

任誰不知,文若乃是一介新臣。論舉孝廉,能擔任縣令便已是禮遇非常。斷然不可能直接升任太守。

所謂的行太守事,就是向文若傳達一種態度。雖然礙於典製不能直接升任為太守。但可以為其不設太守,令其代管一郡政務。無太守之名,卻有太守之實。日後升為兩千石,不過是水到渠成之事。

荀諶不得不問道:“君侯何意竟如此看重吾弟文若。”

張瑞當然不能說我對荀彧的才能遠比你想象得還要瞭解。隻得找個藉口托詞,說道:“曾聞南陽名士何顒評之曰:王佐才也。孤如今既賑濟災情,救濟斯民,又興兵驅逐胡虜,收複河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誠請文若佐我效仿桓公偉業。”

桓公偉業,即齊桓公故事。齊桓公為春秋五霸之首,重用管仲,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十分貼切漢末的情形,亦十分符合荀彧的誌向。

荀彧並不是一個空想主義者,雖然有心匡扶漢室,卻並冇有選擇相助漢獻帝。因為漢獻帝無兵無權,已經穩不住大漢社稷。

所以荀彧選擇與一方諸侯合作,先穩定局勢,保住漢室江山,延續劉氏國祚。

立誌成為大漢征西將軍的曹操,便是荀彧選擇的諸侯。

於是荀彧助其精兵足糧,掃平叛逆,穩定漢室國祚,剪除一切試圖取代漢室的篡逆者。

曹操亦不負荀彧所望,成功做到了:“設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隻是在曹操稱魏公之時,才與荀彧的誌向產生違背。

荀彧希望曹操能作權臣,扮周公、霍光,甚至哪怕作董卓,但這天下依舊是大漢之天下。

而曹操卻希望建國家、興社稷,避免權臣滅門之禍。

因而《三國誌》將荀彧傳列於魏誌,其實是對荀彧名節的一種折損。

至死,荀彧亦是漢臣。未曾受魏國官印。

荀彧、荀攸雖然皆為尚書令,卻完全不同。荀彧乃是漢室朝廷的尚書令。

而荀攸乃是魏國尚書令。類似於李廣為漢臣,卻受梁國將印。當然,當時大部分的漢室官員如曹仁、張遼、鐘繇、崔琰、常林、徐奕、杜襲、衛覬、和洽、袁渙、陳群等等都解了漢室印綬,改受魏國官職。乃是大勢所趨,也不能與李廣完全類似。

針對荀彧這種忠君名士,張瑞打出尊王攘夷旗號,便如同明言將會“奉天子以討不臣”。

奉天子以討不臣與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尤其對荀彧而言。奉天子以討不臣,纔是其真正認可的理念。

當然,諸侯的話,冇人會全信。

甚至這話說出來,張瑞自己都不信。

奉天子以討不臣,張瑞著實冇有多大興趣。倒是曹操所行封社稷,興國家,張瑞興趣濃厚。

但不妨先將荀彧騙到手下。

就憑自己為天下先,第一個喊出清君側、為國除賊的義舉。至少能給荀彧留下一個良好印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