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漢末之幷州匪政>第489章 第一百八十人徐庶出彩,策問答題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489章 第一百八十人徐庶出彩,策問答題

騎射之後的環節是舞刀與馳馬奮矛。

明朝武舉考教考子刀槍劍戟及拳擊、擊刺,但張瑞所設科舉冇有那麼複雜。

隻考教刀法一項,步戰殺敵,遠靠弓弩覆蓋,近靠長矛列陣,隻有貼身時纔會考驗到士卒的搏殺技藝,此時用到的隻可能是刀法。

所有考子都上台演練了一套搏殺刀法。

看考子演練刀法,完全不同於看後世那種軟綿綿、慢騰騰的表演。

考子的刀法又快又狠,一招一式之間都有戾氣儼然。

刑天舞乾鏚,猛誌固常在。

利刃霜飛之間,彷彿能見到,一位位肅殺奮勇的猛將,在戰場上左衝右突,刀光劍影,掀起一片片腥風血雨。

典韋善雙戟長刀,在舞刀這一項,典韋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即便圍觀的群眾,看到典韋在校場中刀光凜冽,力猛而勢重,亦感覺全身森寒。實在很難想象,究竟什麼樣的勇士,才能正麵擋住持刀奮殺的典韋。

一旦這位猛將身披重鎧,頭戴兜鍪,持刀展開衝擊,必然所到之處儘節披靡,瘦弱士卒甚至會被其凶猛撞飛。

究竟什麼樣的人,能擋住這種凶蠻勇士,武舉隨即給出了答案。

那就是排列成林的精銳鐵甲騎兵,哪怕蠻族悍勇,嗜血狂暴。中原鐵騎亦將披覆鐵甲,挺起矛陣,將一切血肉之軀,儘數碾為塵埃。

這對應的正是武舉中的馳馬奮矛。

為了顯示尊榮,所有考子都被分配到一杆馬槊。

這種做工精良,耗資不菲的戰爭利器,能最大程度展現騎兵碾壓一切的戰力與氣勢。

武舉到這一刻,非但冇有定下狀元歸屬,反倒使競爭者又多了一人。

典韋通過負重行軍、舉石、開硬弓及舞刀取得了四項榜首,

而劉從鈞則通過步射、騎射壓倒性的優勢扳回一城。

誰也冇想到此時會有人異軍突起,在各項考覈都表現平衡的情況下,一舉拿下馳馬奮矛一項的榜首,從而將成績提升到了名列前茅。

趙雲為張瑞介紹道:“此項榜首者,名為徐庶,字元直,豫州潁川人,曾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因與文考探花石韜親如兄弟,故其最終選擇參與武考。”

徐庶在魏國的官職為右中郎將,這位蜀漢鼎鼎有名的軍師,更擅長的卻是軍略與兵法。

張瑞也的確不曾聽聞徐庶有什麼治國理民的事蹟,以徐庶善刀戟的情況而言,武舉要遠比文科更適合。

趙雲繼續介紹道:“徐庶在此前六項中,雖皆非榜首,然成績皆穩定名列前茅,直至馳馬奮槊,技藝精湛,方異軍突起,有問鼎之資。”

馳馬奮矛比拚的是槍法技藝,這一點恰好是遊俠的長處。

將門子弟們多數精力都放在了騎射與兵法上,需要主將親自持矛衝鋒陷陣的情況並不常見。

而且軍中及將門都不鼓勵一位飽讀兵書,深諳戰陣,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將領,親自衝到第一線先登陷陣。

除非有張遼及趙雲之勇,能辟易千軍。否則即便徐晃、裴儉這種校尉,也是居中指揮居多。

倒是遊俠經常舞刀弄棒,在這方麵占據了優勢。而典韋則是吃了騎術不精的虧,馬上廝殺非其所長,所以徐庶脫穎而出。

徐庶的脫穎而出,令張瑞心中有所展望。

曆朝的武狀元中,最著名的無疑是郭子儀。

出身太原郭氏的郭子儀,以武舉高第而入仕從軍,以朔方節度使的身份開始平定安史之亂,克複長安、洛陽兩京,擊敗吐蕃,威震天下,成為諸夏千古傳揚的名將。

或許整個漢末都冇有將領能到達郭子儀的高度,但武舉的出現,無疑使發掘這種人才成為了可能。

徐庶這種文韜武略的人才,正適合經過武舉而被培養成為名將,從而誘使更多的豪傑投身武舉,早晚有一日會發掘出一位類似郭子儀這種的不世出之名將。

曆經三天考覈,武舉的武藝測試結束,典韋暫時位列榜首,劉從鈞緊隨其後,第三名的徐庶反而最有希望折桂。

因為隨後考覈的軍謀是與武藝分數等同的大項,各占武舉評測之半數。

如負重行軍、步射、騎射、馳馬奮矛等都隻是武藝中的具體分項。

按公示的武舉典製,軍謀這一科也分策與論兩項。

策是考兵法,出自《孫子》、《吳子》及《六韜》。

策問有兩篇,今歲考的第一篇為《孫子兵法》中的第二章,作戰篇,“凡用兵之法……”

考子需完整答完後麵的:“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裡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並在其後標註解釋,考教考子是否能夠精通兵法。

第二篇則是《六韜·龍韜·軍勢》裡的“攻伐之道奈何?”

考子則需完整默寫出:“資因敵家之動,變生於兩陣之間,奇正發於無窮之源。故至事不語,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聽也;兵之用者,其狀不足見也。忽而往,忽而來,能獨專而不製者,兵也”

並給出註釋。

策問這兩道題,不算難也不算容易。

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對文科考子而言,這實在是不能再容易了。《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及《六韜》,三本書加起來也隻有寥寥數萬字,如闞澤,蔡琰之類天才,隻需要看一遍便能永記於心。哪怕普通士子,用心去記,一兩月亦能熟記於心。

《出師表》七百多字,後世普通學生幾節課的功夫就能背的滾瓜爛熟。三本兵法,用心去背,耗時近年,怎麼能也熟記於心。

但武舉中不少人都是手指比鐵杵還粗的猛將,如典韋、張飛這種,其本身端坐在桌案前讀書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彆提還要熟記於心,融會貫通,然後在今日全部寫於答卷之上。

所以當徐庶、劉從鈞等大批考子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嗬成答完時,典韋還眉頭高聳,咬著筆頭,一字一頓的思索著,連策問第一題的默寫環節都冇寫完。

同時答捲上的塗改痕跡,就像鬼畫符一樣,看得考官都直搖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