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字子乾,涿郡涿縣人。身長八尺二寸,約1.9米,聲音大如宏鐘。盧植年輕時與鄭玄一起在關西大儒馬融處學習,既通古文經學、又通今文經,喜好好研精但不拘泥章句。
馬融學識淵博,名滿天下,是當世的巨儒,以古文經為主。馬融家族很有名氣,祖父的弟弟是東漢開國元勳、伏波將軍馬援,馬援的小女兒是漢明帝的皇後、漢章帝的養母。馬融父親馬嚴,字威卿,官至九卿之一的將作大匠,弟弟馬續亦博覽群書,特彆擅長《九章算術》,曾當過護羌校尉、度遼將軍。
關西士人有個顯著的特點,能文能武,如班固、班昭編修《漢書》,班超平定西域;如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漢末第一名將皇甫嵩,也是文武兼修;如涼州三明另一位張奐也善於經學,其子張芝擅長書法號稱“草聖”;如竇武家族,也是能文能武。
馬氏作為關西士族,人才輩出,文能為巨儒,武能擊外敵、平叛亂。盧植亦深受此影響,性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之指向,不好舞文弄賦。
劉子玉介紹盧植和自己的關係:“德全,盧子乾去關西隨馬融學習以前,名聲不顯,與你父親和我認識,曾一起討論過經學。那時候都還挺年輕的,也一起吃過幾次飯、喝過幾次酒。
盧子乾特彆能喝酒,能飲酒一石(約27斤)。”
劉德全哆嗦了一下,盧植也太能喝酒吧!漢代酒度數比較低,比同體積的啤酒渾濁一些、重一些。若後世一瓶500ml啤酒若1斤計,一石相當於50瓶左右啤酒,這個數量有些誇張
盧植恐怕就是傳說中“一直喝”“千杯不醉”的高手。
劉子玉:“之後你父舉孝廉,去了洛陽為郎官,而我在郡裡做了吏,盧子乾遠赴關西求學於馬公諱融。
馬公的學識和地位,使得跟著他求學的門徒非常多,一般都有千人之多。作為外戚和豪富之家,馬公有個習慣,一邊教徒弟,一邊讓美女們歌舞於前。盧子乾學習了數年,卻都不轉頭看美女,馬公非常吃驚,於是親自考較學問,見盧子乾都回答的很好,這纔將他收為入室弟子,大加讚賞,盧子乾從此揚名。”
劉備不由腹誹不已,一邊讓學生讀書,一邊讓美女歌舞,這哪是“習慣”,完完全全的是惡趣味,是重口味嘛。他不知道,馬融是將人放在不同環境裡,可以看出學生的性格、誌向、自製力,畢竟學問可以學、可以培養,但性格、意誌力不是那麼簡單的,要不怎會有趙括、馬謖之流?。
劉子玉:“盧子乾學成離開後,回到咱們老家涿郡教書。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孝桓皇帝死後,關西大儒竇公諱武是孝桓帝皇後的父親,作為掌權的外戚大將軍,迎立了當時隻有十二歲的解瀆亭侯劉宏,以擁立之功和外戚身份,要求朝廷加封自己的親戚。
建寧元年(公元168年),在野的盧子乾給大將軍竇公上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奏章,批評並要求竇大將軍停止加封自己的親屬,並提出維護大漢中央、地方穩定的具體措施。
大將軍冇有聽從,考慮到盧子乾是馬融的學生,也並未追究其不敬之罪。”
劉德全想,一個大漢最高官僚、大將軍、外戚,多高的身份啊,對一個狂吠的狂生,怎麼可能在意?我要是竇武,也不會處罰盧子乾,會根本毫不在意,冷處理,一笑而過。
劉子玉:“然讓絕大數人大跌眼鏡的是,一年後,手握巨大優勢的竇公,竟然死於宦官的政變。盧子乾的擔憂,變成了現實。
盧子乾因此聲名大噪,多次被州郡征辟,卻屢次拒絕上任。直到幾年前,30出頭的盧子乾被漢靈帝直接征辟為博士,直接一步跨入秩比600石的中級官員序列。大漢的博士,都是某門學問的專家中的專家,大儒中的翹楚,擔任之人,往往年齡都比較大,像盧子乾這樣30出頭的經學大家,可謂鳳毛麟角。”
博士?好熟悉的名詞。但漢代的博士比中科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社科院的院士都還要牛掰些,因為少啊。
雖然劉子玉老說盧子乾是涿郡第一大儒、巨儒,大漢博士,但劉德全並不清楚盧子乾的學術水平有多高。
相反,記得最清楚的是其傑出的軍事能力,盧植曾經積極參與到平定黃巾之亂中,是一位能帶兵打仗的將帥。
其次,記得曆史上的劉備,曾經與公孫瓚、劉德然一起求學於盧植。再次,盧植是經學巨匠鄭玄的同學,劉備手下有不少鄭玄的學生。
劉子玉:“這次,你們一定要拜盧子乾為師,就算隻是記名不登堂入室的弟子。雖然你等已經拜過為師,但為師冇有門戶之見。為師希望你們能學到更多知識,希望你們能夠藉助盧子乾之名脫穎而出!”
李子玉說“脫穎而出”時,眼睛鼓勵似的盯著劉德全。
劉子玉:“但是,登堂入室難度很大,記名弟子也冇那麼容易。盧子乾現在地位高了,名氣大了,涿郡、甚至整個幽州,希望拉與他拉關係的,希望拜他為師的,希望找他幫忙的,想必有數百人。
雖然我與他有一層薄薄的情誼,但現以他的地位,請托的人多了、送禮的人多了,你們就是憑我的關係擠進去了,盧子乾也不一定有時間考察和收徒,有時間也不見得能通過考察。所以,這段時間,每日督促你等學習,就是希望能順利通過考察。”
劉德然、劉儒:“師傅,若盧公不收我們,怎麼辦?”
“對啊,不收怎麼辦?”劉德全甚至有點羨慕宋明清的科舉製度了。難怪曆史上的劉備,不甚好讀書。東漢時期,普通人想通過求學、登堂入室拜大儒門下,已經是一道大門檻。之後,再讀書養望,通過察舉當上孝廉,又是一大門檻。之後想升上中高級官員,又有各類門檻。每個門檻都會麵臨少則數十、多則數千人的競爭,不亞於一次高考,也實在太難了。例如劉備之祖就被免職在中級的千石縣令任上,父親隻當了初級的孝廉就病倒去世了。
但劉德全卻不能不硬著頭皮上!
劉德全記憶中頭,盧子乾、公孫瓚、陶謙是曆史上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是這三個人,發現了、教育了、幫助了、提拔了劉備,並豐富了劉備的社會關係網。要知道年輕時,劉備隻不過是一個遊俠兼破落的手工業者。之後雖然能打仗,能拚命,最高官職也不過縣尉、縣長,而且屢次丟官去職,直到遇見了提拔自己的公孫瓚。
如果冇有師傅盧植,就不會認識公孫瓚,如果冇有公孫瓚,也不會有讓徐州的陶謙。
對一個世家子弟,對一個富豪子弟,失去了這次機會還有下次。然而對一個普通人而言,一環套著一環,這一步是下一步的基礎,這步走不好,然後?很可能泯然眾人,就冇有然後了。套用致青春中,同是平民子弟陳孝正的話“我的人生是隻能建築一次的大樓,我必須讓它精確無比。”
如果冇有這些貴人,憑自身努力,即使水裡來火裡去地平時殺敵,恐怕高不過郡縣之官。
如何讓大儒盧植髮現並認可自己呢?這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