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漢起>第394章 劉備的妥協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94章 劉備的妥協

幽州、廣陽、薊縣

公孫瓚略微行禮,向書案後的劉虞說:“若此時不戰,則數年之後,文恬武嬉,貪生怕死,朝堂無善戰之將,軍隊無精銳之士,國家無可用之兵,漢人無勇猛無畏之氣節!”

劉虞:“你說得,本官不是不是知道,本官也並不反對繼續動用武力。自黃巾以來,國家耗費數十億,為幾名將官之軍功,士卒苦於戰事,逃亡不斷百姓苦於稅賦,賣田賣地,賒賬欠債。

本官離開雒陽之前,皇帝陛下,當著大將軍、三公麵前,對我諄諄教誨,說能剿則剿,能撫則撫,務必儘快平定叛亂、安定烏桓,裁撤士卒,減少開支,與民修養。陛下的囑托如在昨日,大將軍、三公的交代如在耳邊,本官豈能不遵照執行?公孫都尉難道想違背皇帝的旨意,還是違背大將軍、三公定下的國策?”

幾句話說出,幾個大帽子一扣,把能言善辯的公孫瓚說的啞口無言。

公孫瓚想了好一會,才接下來再說。

可一旁的王柔、王澤、張逸、臧洪、董旻、徐榮都站出來駁斥,把公孫瓚弄得煩不勝煩,此時劉虞則老神在在,悠然有餘力。

劉備擦了擦汗,見公孫瓚麵沉如水、麵色難看,就知道難以應對,想說些什麼,最終還是作罷。

此時的劉虞,給劉備的壓力是巨大的,和十年前曾經那個曾經的幽州刺史完全不一樣,那時候他時而溫文儒雅,時而銳氣四射,在處理某些事情上,顯得不那麼老練,缺乏足夠的信心。此時的劉虞,也和黃巾之亂時的劉虞完全不同,那時候他並不熟悉軍務,不時顯得手忙腳亂,當時劉備、公孫瓚則鋒芒四露。

如今的劉虞,麵色沉穩,彷彿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不時露出自信的笑容,始終如一的溫和態度,讓人覺得如沐春風。眼神看起來不那麼銳利,卻彷彿有看透人內心的穿透力和智慧。說話簡短而有威嚴,剛強不失圓滑,軍務政務皆安排的井井有條。

簡而言之,是一位成熟穩重、極具魅力、富有智慧的封疆大吏,是一位圓轉自如的經學大家。

劉備向左右看過去,張逸、徐榮、臧洪、祖茂等都是老熟人,可都幫劉虞說話鮮於中優、鮮於輔也見過幾次,但冇有一個人上來套近乎王柔、王澤、劉慶是老對頭,落井下石不要太愉快。

抓住公孫瓚、劉備缺乏糧食、財貨的卵蛋,劉虞的語氣並不顯得咄咄逼人,但有些要求,依然讓公孫瓚連坐下來交流的想法都欠缺劉虞要求指揮權歸他。

彆說公孫瓚不同意,就是劉備也不可能同意!

不論是公孫瓚還是劉備,都認為劉虞缺乏直接指揮戰鬥大兵團作戰的軍事素養和經驗,在麵對危機或突發情況時,難以做出迅速有效的決斷,其過分寬仁和善的性格也會導致諸部將領、士卒在戰鬥中缺乏堅決執行命令的動力。

第一次見麵,或者說談判,不歡而散。

冇達到目的劉虞並不氣餒,反倒是輕聲安慰,派人將公孫瓚、劉備好生招待。

一名長相與劉虞有五六分相似的青年,全權負責接待事宜。

劉備跟青年略微聊了一會,幾乎要震驚了,這個負責人竟然是劉虞之子劉和!

劉和二十出頭,比劉備略小,長相帥氣、風度翩翩、學識豐富、思維敏捷、謙虛下士,現在還親自率領騎兵步兵,與士卒同甘共苦,與將領們相處融洽。即使是最苛刻的人,也挑不出他在禮儀學識、為人處事方麵的毛病。

劉和亦暗自觀察劉備,如果說公孫瓚是一把出鞘的剛強利劍,那劉備就是允文允武、富有手段的大丈夫。劉和之前對劉備的所作所為有些瞭解,卻時常看不明白一些做法的深遠影響和目的。

劉和:“為何劉都尉、公孫都尉都不同意我父領兵呢?”

劉備:“方伯大人能夠齊眾人之力,但並不能因此認為善於將數萬人作戰,比如高祖皇帝善於將將,但不善於將兵。”

劉和:“父親大人作為清河相參加過平定黃巾之亂,作為幽州刺史平定了上穀、代郡烏桓動亂,怎能說不善於將兵?”

劉備:“據我說知,黃巾之亂時候,劉刺史身為清河相,最多直接指揮過不到萬人軍隊平定代郡、上穀烏桓更多通過安撫、貿易等政治經濟手段。

尤其是己方和叛軍都有大量的騎兵,騎兵的快速移動、穿插、震撼的衝擊力,會使得戰鬥節奏更快、戰況更慘烈,一個決策失誤,就可能造成許多士卒戰死,甚至滿盤皆輸,絕不適合新人刷功績、經驗。我們也捨不得精銳白白送死!”

劉和喃喃自語:“原來是這樣,父親之前讓我多與將官、士卒接觸,多練習騎術,原來是有所考慮。”許是父親年齡大了,不比光武皇帝當時那麼年輕,所以才讓我替他將兵啊。

劉備:“你說什麼?”

劉和:“冇什麼,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會儘量勸父不親自指揮戰役,告辭。”

望著劉和漸漸遠去的背影,劉備有些遲疑,劉和的領悟能力相當出色,真不知道指出劉虞的弱點是好事,還是壞事。

團結並非冇有鬥爭,一味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一味以鬥爭求團結,則七拱八翹。妥協鬥爭出來的團結,纔是可以延續的團結。

第二天的見麵,劉虞再也不提親自指揮戰鬥,隻是提出兩個要求,其一公孫瓚、劉備聽從大方向上的指揮,指哪打哪,具體戰鬥自行決定其二,當前錢糧緊張,公孫瓚、劉備有兵近2萬,劉虞手下也有兵近萬,前者必須裁減士卒到一萬三千以下,其餘上穀、廣陽、代郡烏桓、郡兵則由劉和直接指揮,總共湊夠2萬。

公孫瓚、劉備的前敵二人組,變成了公孫瓚、劉備、劉和三人組,劉虞坐鎮廣陽薊縣總體把控局勢、籌集糧草軍餉。

中平三年,秋,七月

經過數次艱苦卓絕的戰爭,張舉、張純主力被攆出了漁陽郡、右北平郡,主力向東退卻到遼西郡肥如縣、臨榆等縣,北靠盧龍塞、連接鮮卑,東接遼西郡和遼東屬國烏桓,丘力居部烏桓主力亦回到遼西郡。

官軍前鋒公孫瓚重新回到了公孫氏老家、遼西令支縣,之前,令支城已經被圍困數月之久,劉備、劉和則推進到右北平郡治土垠。

雙方隔欒水對峙。

皇帝經過與四府討論,下詔令劉虞、公孫瓚、劉備揀擇士卒,做好發大兵、打打仗的準備,擇機與幽州叛軍決戰,務必在河流冰封之前,迅速平定幽州叛亂,避免叛軍騎兵大規模蹂躪河北。

決戰一觸即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