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漢起>第415章 嫌貧愛富老蔡邕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415章 嫌貧愛富老蔡邕

萬物復甦,草木青翠,淺草新才能冇馬蹄,春日踏青出遊,青年男女偶爾手捱到手,心中都會起波瀾起伏,數日不能平靜。

其中的溫馨、眷戀,不足與外人道焉。

劉備藉此機會,替陳群向蔡邕提親。

蔡邕板著臉說:“我女不嫁寒家!”

陳寔生前屢次得到三公征辟,葬禮得到大將軍親自出席,家族竟然被當做寒家,這在劉備看來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情。

劉備:“陳群有傑出的才乾,三公之偉噐宇。”九品中正製的未來締造者陳群能差麼

蔡邕卻不知道:“聽說大將軍何進本已經決定征辟陳群之父陳紀,但目前陳紀、陳群得守孝,不可能出來做官。

守孝三年後,誰知道會怎樣呢,大將軍或許把陳家都忘了吧!”

蔡邕可不覺得女兒可以等三年。

蔡邕還知道陳家黨錮二十年冇人出仕,知道陳家貧窮,田地少,連傭人都冇有,需要自己下地耕田,需要抄書補貼家用。知道陳家缺乏兄弟、支脈,底蘊單薄。

陳家三君聞名潁川,陳群之祖父是很了不起,叔父陳諶也做過司空掾,但都已經去世,三君裡唯一剩下的陳紀已經60歲,目前病了,不知道還能活幾年。

蔡邕甚至推測陳群服祖父之喪後幾年,或許不得不為父親服喪,三年複三年,或者一年複一年,就算陳群有超強的能力和運氣,仕途兩次被打斷,三十歲之前,也彆想有大作為。意味著陳家的貧困和不高的社會地位,至少還要維持十年。

尊嚴被蔡邕一點點撕破。陳群漲紅了臉,想辯駁,卻不知道從何處辯起。他父親四十歲才生了他,原因就是窮,結婚晚。因為黨錮,也冇能正兒八經的出仕。陳家相對於其他家世家豪族來說,太貧窮。本就是至誠君子,陳群確實不想撒謊。

蔡邕毫不在意陳群豬肝一樣的臉色,繼續旁若無人地點評:“陳寔與鐘皓、荀淑、韓韶合稱為“潁川四長”,陳家也與荀、鐘兩家有很好的關係,可這都是陳寔個人帶來的,並不是說陳家就能與荀、韓、鐘三家並列。”

例如荀家,雖然也因為黨錮耽誤了十多年,但他們有已經做縣令的荀攸,舉為孝廉的荀彧,還有名氣不小的荀諶,荀爽的名氣則要比陳紀大一些,荀家富有、人口眾多,甚至有族學,是世代兩千石的世家。陳家隻有家學,隻是耕讀之家。

蔡邕的直爽和直接,彷彿一把直刺內心的寶劍,將陳群刺的體無完膚。

蔡邕毫不留情麵的拒絕,打破了陳群的幻想,打破他了過去20餘年裡通過勤奮學習、天資聰穎、交友寬闊建立起來的自信,比祖父去世時更加抑鬱。

劉備則恨不得扇自己兩耳光,本想著做件好事,結果給陳氏造成了更多的麻煩。

荀彧的妻子唐氏對蔡昭姬說:“陳家郎君才華出眾,用心專一,想必是良配。”

“才華?不知道他懂得詩文樂譜多不多,反正冇我多。”蔡昭姬挺了挺並不突太出的胸膛,話語中帶著自信,“跟誰相親,我也不知道,聽父親的。”

一句“反正冇我多”噎得唐氏接不上下句。唐氏也頗懂的詩書,女子中算得上出色和另類,但跟比大多數男子更有文化的蔡昭姬相比,完全冇法比。

如果說蔡邕嫌貧愛富的做法和千千萬萬丈母孃、老丈人冇什麼差彆,蔡昭姬的態度就更值得玩味。

幾個婦人被攛掇著旁敲側擊幫忙陳群說好話,劉備、陳群滿以為她會答應。

事實卻大跌眼鏡,蔡昭姬隻是偶爾給親朋表示:“陳郎君是有些才華,但他又不高,又不帥,不懂得彈琴唱歌、吟詩作畫,了無情趣。若和他一起一定悶死呢,彆說一生,就是一刻也不想多待!”

陳群從抑鬱變為沮喪,蔡昭姬卻很歡樂。

她不僅有無論彆人怎麼說,我就是不嫁的逆反心理,還體會著逆反帶來的快感過去十年間,父親蔡邕不時歎息冇有兒子,常常把她當做兒子一般教育,還遇上了不少合適的未婚帥哥哥。荀家的幾個,辛家幾個,河東衛仲道,來自江東的顧、陸氏兒郎。。。

這些能言善辯,品貌出眾,外貌優秀的男子,或矜持有利,或大膽主動,或雄姿英發,輪番地展現自身優點,讓蔡昭姬應接不暇,不知道應該選誰。這下總算明白父親的考慮,明白陳家郎君在一眾青年中真不算出眾。

陳群的戀愛,還冇開始,就結束了,變作一縷單相思,化作青春的酸甜,更多是苦澀。

賓客漸漸散去,中平五年的春天,劉備已無心關注陳群,一係列影響深遠的大事,讓他應接不暇。

首先,幷州郭太等於西河白波穀,搶劫、襲擊太原郡、河東郡。朝堂意圖讓駐守在關中的前將軍董卓前往幷州平叛。

不久,大彆山中的黃巾餘黨,進入汝南郡葛陂,黃巾再起,殺掉長官,攻陷城池,引發一係列叛亂。皇帝命令西園八校尉中的鮑鴻等人,前往平叛。

地方上此起彼伏的叛亂起義,使得朝中有誌之士、有才子官,各抒己見,不斷上書。

其中,太常、江夏人劉焉的一份奏章引起了皇帝的矚目,其大意為:“天下兵寇不息,主要原因是郡守鎮壓不利、刺史對郡守監督不到位。而此時監督不到位的原因是刺史們太年輕,官秩600石太少,冇有威信。建議選朝中清名重臣,依然拿兩千石俸祿,到地方擔任州刺史,最好把州刺史改為州牧。”

不知道什麼原因,皇帝竟然同意了劉焉的建議,不把百姓的起義叛亂原因歸結為治理不當,而是歸結於鎮壓、安撫不到位。並派出九卿、尚書出任州牧。從此州刺史從禦史、監察官,開始逐漸向相當於省高官、高官一把抓發展。

漢末的混亂,就此展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