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親臨燕地之訊息迅速傳遍燕趙,袁氏之統治如驕陽下雪花般融潰
大批世家豪族投效安東
然而,卻有漁陽郡王鬆擁三城、口二十萬、兵萬餘,自持不凡,派使者與劉備談條件,大言不慚要求封侯、官兩千石,繼續統領士卒,繼續統領泉州等三縣。
劉備大怒,令張郃攻泉州。
徐榮、田豫等幽州人不希望同州操戈,屢次力勸。
盧植亦認為王鬆曾經求學於自己,也算半個弟子,應該再勸勸。
劉備使陽終再入城勸告。
張郃駐紮城外,王鬆這時候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卻假作鎮定:“袁紹雖敗,然而南方多事,吳王不可能一直留在幽州,要我降可以,卻決不能放棄3城,不能放棄將士,否則也袁氏再來,三城何以自保?”
“若袁氏終滅,幽州威脅解除,將士自然歸田園。”
陽終道:“袁縱橫河北氏,鮮有敵手,難道一個個就是三頭六臂?無非兵多將廣,士卒精銳罷了。”
“公孫瓚統帥的白馬義從曾馳騁河北,河北望風披靡,以袁紹之強,亦難抵擋。無非是公孫瓚參與其下將士多次參與與鮮卑烏桓仁縣戰爭,也經曆過黃巾之亂,鍛鍊出一批傑出的將校,積累大量精銳士卒罷了。所以初期能對袁紹獲得優勢。”
袁紹不得不在軍事鬥爭之餘,尋求當時挾持皇帝於長安的李傕、郭汜的支援,用聖旨獲得暫時和平,再想方設法挑撥劉虞、公孫瓚,獲得寶貴發展時機。
待到袁紹麾下將士經曆過平定河北諸山穀之戰、與袁術屢次征戰、平定幷州之戰,就逐步積累出一批出色將校、大量精銳士卒,雙方差距就明顯縮小,而袁氏軍隊數量上又更多,自然就能壓倒公孫瓚。即便劉備屢次給公孫瓚支援將士、錢糧,公孫瓚也不能敵。
這也就是王鬆背離公孫瓚而支援袁紹的主要原因
“若早降,即投效;現在降,即投降;若兵圍城下,則為俘虜!”
陽終趾高氣揚道:“後日午時之前不降,大軍攻城,玉石俱焚!”
說完就走,不等王鬆答案。
“豎子,安敢辱我!”王鬆大怒還猶豫掙紮
謀士劉放道:“過去荀君曾使陽終來勸降,要那時明公就降,保留大批士卒也不難。
如今吳王帥援軍已至,已非勸降,而是逼降!能保有財貨、家人已經不錯,還想談什麼條件呢?
逼降不成,大不了攻城。明公麾下幽州士卒麵對袁氏、公孫瓚還有一戰之力。可那是幽州軍神吳王啊!幽州人誰不仰望,士卒誰不以吳王成功自勵,誰還能堅定戰心?
若真抵抗下去,那些將校必將明公一家老小都綁了送給吳王!
大丈夫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明公熟思之!”
“險些誤了大事,誠如你所言!”王鬆汗如雨下,使劉放帶了百金速去追上陽終,請其美言。又親自寫了降表,派人快馬給劉放送去。
劉放與陽終,兩人一起來見劉備。
劉放隻二十歲出頭,可一點不怯場:“恭喜大王,不費一兵一卒,就得此三城,二十餘萬口。大王天威。”
劉備責備王鬆不早降,不欲給王鬆官職、封侯
劉放:“之前都聽說大王賞罰公正,如今才知道賞罰不明!”
劉備:“這話怎麼說?”
劉放:“王鬆左右逢源,冇有及時投效,自然糊塗。但他素來愛民,保全了二十多萬幽州人,保持三城不受戰火荼毒,於百姓有功勞。大王將為天下之主,這些子民皆是大王子民,保全這些百姓也就是對大王對國家有功勞!”
劉備問公孫續
公孫續恨王門、王鬆叛其父公孫瓚投靠袁氏,以至幽州傾覆,道:“王鬆挾民投效,有功當賞,然其人反覆無常,不可重用!”
“挾”字用重音說出,在坐諸君多會心一笑
劉備這才笑了,令人作表,封王鬆為亭侯,1000戶,官職隻給了一縣令。又令人給劉放賜坐,問其家庭、經曆,問三城有哪些忠正勤勉之士。
劉放略一思索,對答如流
田豫等人都看出來,這是準備提拔劉放了
冇想到劉放大大方方說自己是涿郡西鄉劉氏的劉慶之子,名放,字子棄
在座的幽州人都有些懵逼,這人居然是劉慶的兒子!劉慶生前曾屢次陷害劉備,與劉備有怨,西鄉劉氏於涿縣樓桑裡劉氏亦有怨。也難怪,王鬆乃王門之弟,王門當年也與劉備不對付。
有些幸災樂禍者,已偷偷露出譏諷地笑容。
劉放:“家父生前曾說他少時,年輕時盛,不明事理,做了許多對不起大王、對不起鄉黨的錯事,故而給小侄取名放,字子棄。”
劉備點點頭,又問公孫續
公孫續道:“《左傳》雲‘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子棄,子放而棄之,也算回頭是岸。”
放而棄之,過而改之,也算有理。
劉備點頭嘉許,經曆變故後,公孫續成熟了不少啊
逝者已矣,劉備也冇有禍及子孫的打算,即令州郡征辟劉放為郎。
而後帥兵到城門口受降
隻見王鬆整頓官吏,將士,家屬,脫掉盔甲,放下矛戟,早就等在城門口五百米外投降。
王鬆自己脫掉官服,背上荊棘,拉著一馬車禮物,立最前麵,見劉備車架,推金山倒玉柱般五體投地:“大王,臣封雍奴、泉州、安次三縣府庫,奉三縣戶籍以降……萬望恕先前之罪”
……
冇幾日,劉燾自漠南草原繞道張家口,偷襲拿下平城(大同),袁氏在上穀郡的統治立即岌岌可危。
訊息傳來
退守居庸關的袁尚,原將主力精銳都放在東南關口,防備攻關的牽招、公孫續。如今腹背受敵,急忙又調回一半。
人調動容易,西北關牆上的機弩、滾木、擂石,之前都移動到東南關牆,現在想著移回去卻冇有那麼容易
手忙腳亂之間,劉燾已自平成向居庸關西北殺來,牽招、公孫續自東南殺去,內外夾攻之下,袁尚岌岌可危。
袁尚自知陷入圍困,就欲突圍,這時麾下還有三千騎兵,數千步兵,李孚、閻柔都勸他擊破北圍,逃向更寬廣之塞外,而後聯合烏桓、鮮卑、南匈奴,足以自立。
回想幾日之前,夢中兵敗,逃奔塞外,為公孫度所殺。袁尚否決走平坦大道北走之建議,令騎兵下馬,帥步騎逃入軍都山,迴歸袁紹。
“將士豈可無馬?”
斷後的閻柔表麵上答應袁尚計劃,放火燒關,實際上一待袁尚逃出,即召集親近部下,製造混亂,打開居庸關西北關門,投降劉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