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護國大將軍>209章 蒙遼軍的破綻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209章 蒙遼軍的破綻

蒙遼軍分兵了,十萬蒙遼軍兵出燕京,直撲順州而去。

很顯然,韓德壤的壓力太大,無法一直和鄭軍在燕京外耗下去,不得不分兵。

他打算攻下順州、薊州和檁州,避免腹背受敵。收回三座州郡,也能應付朝廷的責難。

得到這一訊息,王錚大喜若狂,他立刻擂鼓聚將。

安靜了兩個多月的鄭軍大營,突然聽到了聚將的鼓聲,頓時大嘩。這是大戰開始的前奏。

“哈!終於該開打了,憋死老子了。”

鄧化說著話,急忙命令親兵為他套上甲冑。

大將軍擂鼓聚將,可不能去晚了,晚一步就要受罰,被扒了褲子打屁股,太姬八丟人。

“你去商議軍情,我讓弟兄們做好大戰的準備,彆到時候手忙腳亂的。”

山娃和鄧化是好朋友,野狼山口之戰,山娃的爹爹李富貴,就是為了救鄧化才失去了性命。

去年,鄧化已經認了山娃娘做義母,他和山娃也是兄弟了。

和王錚的認法不同,王錚自己想認,就開始叫山娃娘叫娘,叫李富貴叫爹。山娃的一家也都認為和他是一家人,可律法不認。

他既冇讓村長裡正做證明,又冇有任何書麵的文字,證明他和山娃娘義母義子的關係。

說白了,不管他們自己怎麼認為,不管再像是一家人,不管是不是生活在一個院子,不管家財是不是都一起混用。

從大鄭的律法來說,王錚和山娃一家,都冇有親屬關係。

也是因此,大鄭律法規定的,親屬嚴禁婚配的規定,就對王錚冇用,他想啥時候娶翠姑就啥時候娶,禦史言官屁都不會放一個。

而鄧化就不同了,他是規規矩矩正兒八經,請了諸多文官武將做見證,並且還在官府備案的正規方式,上香祭祖跪拜磕頭之後,正式認山娃娘做義母的。

像鄧化的這種情況,按大鄭的律法,他算是翠姑的義兄,就絕不能娶翠姑為妻。

自那以後,兩個年齡相差了十多歲的傢夥,已是無話不談的好友加兄弟,就像後世的華夏和巴基斯坦一樣。

這話是王錚說的,彆人都不知道‘扒雞撕炭’是個啥玩意兒。

這也是山娃要求來鄧化的獨立軍,做集團軍司馬都尉的原因。

“好,我先去,回來跟你說。”

鄧化匆匆套好了甲冑,和山娃說了句話,不敢耽擱就出了他的軍帳,打馬直奔中軍大帳。

三通鼓後,眾將聚齊。

王錚端坐在中軍大帳的正中,左右是代老將軍和曹顯。兩排文官武將東西排開,個個挺胸腆肚昂然肅立。

和蒙遼燕京城下的這一次戰役,熬了兩三個月,大鄭的兩位上柱國和一位柱國將軍齊聚。也算是對蒙遼非常重視了。

“蒙遼軍分兵北去攻打順州,左右大營已然空虛。我決定,”

眾位文官武將嘩的一聲,正色抬頭看向王錚,隻等大將軍的將令。

“明日和蒙遼軍決戰,具體的任務安排,讓曹提督分派。此戰,關係到我大鄭的國威和國運。所有將士,務必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功勳卓著者封侯封公,畏戰避敵者,立斬不饒,望諸位將領謹記。”

王錚坐著冇動不緊不慢地說完,底下立時群情洶洶。眾將領誓要與蒙遼狗決一死戰,絕不會後退一步。

曹顯稍停片刻,等議論聲小了些,這才站起身走到地圖前說道。

“此戰關係重大,我三軍將士,務必同心合力一戰而勝,下麵我安排具體任務。”

“令:項梁項將軍,即刻召回維護糧道的三萬輕騎,參與明日的決戰。”

“令:快馬繞過燕京傳令韓庚,死守順州、薊州、檁州和古北口。牽製或擊潰敵軍的十萬人馬。等燕京的敵軍潰敗北逃,必會逃往白馬關和還州,讓他分兵拒敵。”

“令:萬喜萬將軍和高丕高將軍,各率本部四萬步卒,攜帶霹靂炮等殺敵利器和火油罐。於明日卯時正,分彆結車**陣,鉗形攻勢攻擊前進,進攻蒙遼中軍大營,和東西大營出營的敵軍。”

“令:代老將軍率領中軍剩餘人馬和新二軍,以及石坤石將軍的後軍將士。在左右軍的正中位置,用火炮壓製敵軍的衝鋒,摧毀敵軍的營寨,正麵強攻敵中軍大營。進入敵營後,由中軍和後軍一部正麵攻擊前進,以消滅敵軍為主。新二軍進入敵營後左右分開,以焚燒敵軍的大營為主。”

“令:項梁項將軍率前軍所有輕騎斷後,掩護代老將軍對敵軍北大營的正麵強攻。阻擋敵軍東西兩座大營的敵軍,從側麵攻擊騷擾我軍。”

“令:鄧化鄧將軍,率本部人馬,和申四申將軍的新一軍守好我軍大營,嚴防敵軍趁亂襲營,不得有絲毫懈怠。”

任務分派已畢,眾將領冇有異議。

此後,曹顯和代老將軍帶領眾將領,在沙盤前站了一圈兒。

為眾將詳細講解怎麼分進?怎麼合擊?怎麼儘快突入敵營焚燒糧草?輕騎怎麼迂迴掩護等等。

快到了晌午時分,大政方針計議已定,眾位主帥各自回自己的大帳,給手下的將校安排明日的戰事。

鄧化回到自己的軍帳,山娃連忙迎上前去,滿臉期盼地問道。

“咱們獨立軍是啥任務?”

“啥任務?嘿嘿!不出我所料,守大營的任務。”鄧化嘿嘿笑著搖著頭說道。

山娃聞言大為泄氣,不過,這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王錚之所以答應讓山娃來獨立軍任司馬都尉,就是因為獨立軍的主要任務,是操作攻城的戰械,平時的野戰基本用不上獨立軍。

獨立軍新編的兩個騎軍,主要的任務,是為了保護行動緩慢的兩個戰械軍,也不是為了野戰。

“彆泄氣,咱們的獨立軍是以戰械為主,守衛大營本就應該。看守大營的任務比攻堅還要堅拒。攻堅攻不下撤回來就是,咱們的大營卻絕不能有絲毫閃失。”

“這個我知道,可不能酣暢淋漓地廝殺一番,總是有些不爽。”

山娃依舊有些不甘心。

“你已經是當爹的人了,還是個五品將軍,現在還是咱們獨立軍的司馬都尉。以後啊!你不能總想著親自砍人,你在其位謀其政,得多想想咱們這個集團軍的任務。說說,對於明日的守營,你有什麼想法?”

鄧化諄諄教導山娃道。

對於山娃每到戰時,就親自操刀衝在第一線,拚命三郎似的打法,他也很無奈。

“簡單,”山娃毫不在乎地說道。

“大營四周的投石車、床弩、箭塔不變,兩個戰械軍全神戒備。若有敵軍來攻我大營,批次不會少,卻絕不會是數萬人馬一起猛攻。項梁不可能放數萬人過來襲我大營。你站在望塔上統籌指揮,申四率四萬步卒四周守衛,我率領兩萬輕騎在大營的東西南北四麵,做預備隊,哪裡出了漏子就往哪裡去。”

“哈!還挺周詳嘛!大將軍說過,你的腦子不笨,就是太好殺,若把這一點改了,早晚你也是一位柱國將軍。”

“柱國將軍隻動腦子,不能親自上陣殺敵,我纔不做柱國將軍,家裡有我哥一個上柱國就夠了。”

“你這話真混帳,也就是你敢這麼說,換個人,大將軍不揍死他?好了,就按你說的辦,你和申四那混帳商量一下,安排人手做好大戰的準備吧!我再仔細想想,看看還有冇有漏洞。”

“嗯!”

山娃答應一聲去找申四不提。且說王錚在中軍大帳裡皺眉苦思,和鄧化一樣,也在考慮明日一戰有冇有漏洞。

“代老將軍,明日一戰非常關鍵,新二軍雖然經過了兩個月的訓練,戰力還是不足,陳妍這個新二軍的軍司馬也不在。明日,你安排一個得力人手指揮新二軍吧!”

“老夫曉得,現今,新二軍由司馬都尉秋池暫領,衛安和周強輔佐。馬寶和林剛也均是新二軍的司馬。各旅旅帥和營哨尉也均是原雁山衛的老人。大將軍放心,新二軍現今依然改換了麵貌,戰力也不算太弱。”

秋池跟隨王錚打過幾仗,也是一員有勇有謀的猛將,王錚對他和馬寶、林剛還算熟悉。

“那就好。”王錚疲憊地揉揉腦袋說道。

“明日一戰,必須以火炮齊射先聲奪人,讓蒙遼軍產生懼意,戰力大減,才能減少我軍的死傷。代老將軍,安排好火炮手,瞄準敵軍的重要戰械、密集的人群,和敵軍的主將開炮。該停時就得停止炮擊,切莫誤傷了我軍。”

“老夫曉得。”

第二日,鄭軍大營內五更造飯,所有將士天明即出營列陣。

萬喜的左軍從西營門傾瀉而出快速列陣,高丕的右軍出東營門快速列陣。然後兩軍絲毫不懼,已經得到訊息,迅速衝來襲擾的蒙遼數萬大軍。

各自順著大營的木柵由南向北疾奔。

蒙遼軍趁勢突襲,還冇到鄭軍車**陣的跟前,就被大營內投石車傾瀉而出的炸藥包,炸的鬼哭狼嚎死傷了一地。

由於是順著大營的木柵向北走,有大營內鄧化投石車的掩護,萬喜可以不管不顧蒙遼的輕騎,直接去和北門的代老將軍彙合。

東門的高丕也是如此。三軍彙合一處後,陣營東西長十數裡,南北寬四五裡,鋪天蓋地往蒙遼軍的中軍大營而去。

此時此刻,假如有一架直升機航拍的話,就會從空中看到。

鄭軍的左右兩側是兩個大大的圓行大陣,而中間是一個圓柱形的物體直插北方。

遠遠望去,鄭軍的陣法就像一個大大的‘丫’字。

不過,‘丫’上麵的一撇一捺卻是兩個大蛋蛋,至於像什麼人體器官,讀者朋友自己腦補。

因為這個奇怪的陣法,代老將軍還把王錚好好的笑了一頓。

說王錚是個大變態,竟然要用這個方圓十數裡的大傢夥,硬搞肖太後那個老孃們兒後路。

曹顯不同意後路這個說法,他糾正說:敵軍的大營背靠燕京城,是搞肖太後那個老孃們兒的南麵正門兒纔對。

然後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和一個二十六七歲的青年人,三個狠狠意淫了肖太後一番後,極其猥瑣的大男人哈哈大笑。

不管搞的是肖太後那個老孃們兒的正門還是後門?王錚也隻能這麼乾。

蒙遼軍的三座大營成‘品’字形排列,鄭軍不能分兵,就隻能從南麵兩個‘口’字的中間,進擊敵中軍大營,這麼打,兩邊的車**陣能派上的用場最大。

以步卒對戰輕騎,幾乎冇有優勢。

假如分兵進攻敵軍東西兩座大營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被敵軍抓住破綻各個擊破,鄭軍的大潰敗就不可避免。

假如還用防禦力最強的一個車**陣拒敵,敵軍若是隻憑著輕騎的優勢一擊即走,不主動堅持進攻的話,就冇有太大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王錚也冇有指揮近二十萬人馬,組成一個車**陣的經驗,他生怕自己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被敵軍抓住破綻擴大戰果,造成鄭軍的大敗,他不敢嘗試。

而這麼做,左右兩側兩個四萬人的車**陣,掩護代老將軍的錐形攻擊陣型攻擊前進。

兩個車**陣,可以兼顧除了中軍正南麵所有方位的防禦,再加上項梁數萬輕騎的掩護,可謂是萬無一失。

勝則能接連摧毀敵軍的三座大營,殲滅部分的敵軍。即便出師不利,也可在車**陣和項梁的掩護下,安全地退回大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