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彆人而言,固定資產可能是種比較不錯的投資方向。
黃金已經不具備抗通膨的屬性了,重要性一落千丈,熱門地區的高階房產則可以抵抗部分通膨,比如紐約、倫敦、巴黎等核心區域,房價一直在隨著貨幣通膨而上漲,漲幅和國債收益差不多,也能媲美老牌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紅,市場已經相當成熟。
但對於葉冬青而言,他有太多可以投資的目標,試圖建造眼鏡蛇大廈的主要目標,純粹是為了滿足他的個人興趣,其次纔是用來當成公司總部,滿足辦公需求。
總不能隻賺錢不花錢,活得跟石油大亨保羅·蓋蒂先生似的,在美國人心目中簡直成了笑話,葉冬青正在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並且致力於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眼鏡蛇大廈更像是他送給自己的禮物,用以慶祝躋身百億美元俱樂部,還是在二十歲這年就實現了。
拿破崙用凱旋門歌頌自己的戰績,洛克菲勒中心緊密跟洛克菲勒家族捆綁在一起,而他也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大廈,讓人們在未來每當看見它,就想到自己的成就,對於今年這樁買地的談判,誌在必得,放眼全紐約,已經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地塊。
麥克·貝克爾先生不清楚這點,連他自己都認為總價過高,最後多半還是得將一整塊土地切割成兩三塊,然後再對外出售或是由自己管理的公司建造公寓,今天這場談判在他看來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以為葉冬青跟其他公司老闆一樣,捨不得花這麼多錢建造摩天大樓,因為代價太高了些,不如直接買下克萊斯勒大廈、或是洛克菲勒中心裡的其中一棟,那樣更加實惠。
聽見葉冬青提到理財生意,下意識以為這位年輕的華裔富豪,想要讓自己把賣地賺來的錢再投資到他這裡,略微有那麼一點點心動,不過出於風險考慮,果斷又被貝克爾先生拒絕了。
跟其他五十歲出頭的老一輩差不多,貝克爾先生也缺乏冒險精神,並且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發展速度,以為2000年時候發生的互聯網泡沫危機就已經足以說明一切——互聯網產業並不可靠。
這種負麵印象影響了他的判斷,所以告訴葉冬青說:“我知道你能給出非常優厚的回報率,但我們沃那多房地產公司還有些債務冇有還清,銀行方麵的債務,並不是什麼緊要的難題,如果你真的決定買下它,我會把錢拿去還清銀行貸款,剩下的錢用做公司發展。”
淡水投資集團真的已經不再對外募集資金了,除非葉冬青覺得很有必要,聽對方說完後略微想想,才明白可能是誤會了什麼,搖頭笑著說:“我確實有買下它的打算,現在唯一讓我困擾的地方是價格,我最高能給出十八億美元,現金,簽約轉讓之後隨時都能打進你公司的賬戶裡。
如果不行那隻能算了,我做生意就是這麼乾脆,或許會考慮把樓建造在新世貿大廈附近,也可能建在中城靠近東河的地方,你應該清楚這是一個非常厚道的報價,比幾個月前黑石集團給你們的十七億兩千萬美金報價,足足高出八千萬美元,這是我的誠意。”
“……確實比他們的報價高,但你可能不知道,黑石集團最後給我們的報價是十七億八千萬美元,不少公司看重我們的這塊地,既然當時股東們決定不賣給他們,多出兩千萬美金估計也無濟於事,底價就是二十億美金。”
不知道麥克·貝克爾先生究竟是怎麼想的,不過後麵這句話說得很乾脆,甚至冇有主動降價的意思。
說美國人不喜歡還價的那些人,肯定冇真正在美國生活過,去普通的商場裡買東西都能還還價,葉冬青去波音買飛機時候都讓他們降低了足足一千萬美金裝修成本,和其他生意差不多,這也需要雙方不斷較量、試探。
他想買下那塊地的意願挺強烈,就看沃那多房地產公司的股東們有多想賣掉這塊地了,從瞭解到的情況來看,1996年那會兒他們隻付出八億美金就拿到這塊地,捂著一直冇開發,去年將老建築拆除掉之後,才傳出對外出售的風聲。
七年多時間賺十億美元,葉冬青覺得這個價格已經非常不錯,他主動提及道:“可黑石集團是用大樓加現金的方式跟你們交易,我則全部都是現金,兩棟下城區的大樓,想要拋售套現並不容易,也許你應該先問問你公司的其他股東們再做決定,先生。”
“好吧,請稍等我一會兒,我出去先打個電話問問,我本人也想促成這樁合作,但畢竟不都是我的公司,也許可以略微降低價格,但你要知道十八億美金肯定不可能。”
貝克爾先生提前打了個預防針,接過秘書遞來的手機離開會議室……
和其他公司負責人相比,葉冬青的省心之處在於目前冇有彆的股東,避免了許多在決策和權利方麵的爭端,能夠安心讓公司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展。前段時間出問題的是蘋果公司,淡水投資集團、Facebook這些,自從創建以來都是他說了算。
不少大公司,最後冇被競爭對手壓垮,卻死在了你爭我奪的長期內訌當中,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他冇那跟彆人奪權的閒心思,所以從一開始就冇想過瓜分過多權力給彆人,以前冇錢時候不會,如今更冇理由親手培養出對手。
就拿正在跟他談判的沃那多地產公司來說,貝克爾先生顯然做不了主,背後那麼多股東,想法也不儘相同,這會導致決策上的混亂,多數股東支援的決策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
雅虎創始人楊致遠,不止一次對葉冬青說過後悔,後悔於當初冇有收購那兩位學弟創建的穀歌爬蟲項目,當時他們倆隻希望賣出區區一百萬美元而已,而雅虎前任CEO直接拒絕了,過於盲目自大,前年也有收購的機會,然而又一次談崩,就這麼眼睜睜培養出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談判時候楊致遠本打算出價四十億美金,可惜其他股東們不同意,經過幾輪融資,以及上市稀釋股份,他的話語權已經不高,有種被邊緣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