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回到清朝做鹽商>第31章 知識的力量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1章 知識的力量

最近一段時間,魏玉珍忙於書局的事情,和董書恒也是聚少離多。

《海國圖誌》、《近代西方簡史》隨著商隊傳播到了大江南北,一時形成了一股西學熱。

北京,故宮,禦書房,年輕的鹹豐,手中捧著一本《近代西方簡史》,看得眉頭緊皺。

一旁侍候的懿嬪插嘴道:“皇上,這些西方小國,就是一群強盜,他們竟然搶劫了那麼多國家。我們乾脆彆跟他們打交道了。”

鹹豐看了她一眼,這個葉赫那拉氏在他的眾多妃嬪中算是聰明伶俐的一個,可是她看不懂啊,就是滿朝的那些大臣們也看不懂形勢啊。

“吃到肉的狼,還會放過受傷獵物嗎?”他饒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懿嬪說道。

“這個姓獨孤的作者是個明白人啊,此人如此精通西學,朕很想跟他聊聊。不過看樣子用的是筆名。”

“派幾個人去查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他對著書房的黑暗處說道。

“嗻……”黑暗處傳來一個尖細的男音。

不一會兒,皇城的一個不起眼的衙門,飛出一騎,向南而去,冇人知道這個衙門的名字,但是這個衙門竟然可以夜間從皇城飛馬而出,可見其不一般。

“陛下,那個魏源寫了這麼大一本《海國圖誌》,也是極為厲害的。”懿嬪在一旁說道。懿嬪可不是無緣無故地捧魏源,隻是家中有人來傳話,有個自稱揚州府駐京辦的人給家裡送了很多孝敬,她隻是個嬪,上門巴結的可不多。

“嗯,魏源也是老臣了,這麼些年都在縣上任職,確實埋冇了。這樣的大才,一個揚州知府還是不夠的。”鹹豐說道。

蘇州府一處茶樓之上,兩波士子正在爭執。

“杜輝、丁洪林、羅正初、呂斌、薑玉欽,你們五人不要在這裡裡妖言惑眾,那些西方蠻夷有什麼了不起,隻不過是一群不通禮儀的番邦而已。這本狗屁《近代西方簡史》就是漲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一名穿著錦袍的士子說道。

而那被說的五人剛剛正在茶樓中交流這本書,他們交流的內容被旁人聽到了,因此引來一翻爭執。

五人中最年輕的呂斌說道:“你這麼瞧不起蠻夷,為何不去上海把這些蠻夷趕走?為何眼看著蠻夷的輪船在長江航行?”

“你……你這是強詞奪理!”那名錦衣士子氣急敗壞地說道。

“哼,諸位兄長,聽說魏公準備在江北開辦書院,我欲投其門下,諸位意下如何?”

“同去!”

“同去!”

“算我一個!”

眾人一拍即合,各自回去準備行囊,渡江北去。

湖南長沙巡撫張亮基府上,新上任的湖南團練使曾國藩正在與張亮基對飲。

“曾公,這個魏源你怎麼看,最近他編的《海國圖誌》頗為流傳,老夫也是因此開了眼。”

“魏源,大才也,他是個明白人,我們確實應該學習西方之技,但是西方的學問不能都學,否則可能會斷了我儒家之根基。”曾國藩說道,“隻可惜其在江蘇為官,否則張公可將其收入麾下,他也是我們湖南人呢!”

“聽說魏源手下的淮海軍火器犀利,連勝髮匪,可派人去看看。”張亮基說道。

“我準備讓小九過去。順便從上海看看能不能買到一批火槍。”

“這樣,我讓季高也過去吧,他和林工有舊,而那魏源也是林公故人。”

魏源府上,書房裡坐滿十幾個老人。

“老魏,我們複興會成立以來,可是冇怎麼聚過,我還以為都要散夥了呢!”一個老人說道。

此人名叫馮道立,字務堂,號西園,今天已經七十高齡,不過身體健碩,他就是東台人,水利專家。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經史諸子、天文曆象、輿地河渠、九章讖緯、醫藥兵器儘皆研究,尤其於水利研究造詣很深。道光二年曾入國子監,為恩科貢生,候選直隸州州判。鹹豐元年製科選舉孝廉方正,授援承德郎。其目睹淮揚人民遭受洪水災難,無意功名利祿,立誌為民解除水患。曾多次雇船至海濱、長江、黃河、淮河、洪澤湖、白馬湖、高郵諸湖實地考察,跑遍蘇北各地,訪問耆宿、漁民、樵夫、農人,查閱水文方誌史料,瞭解淮揚水路的來龍去脈,測繪了數以百計的水圖,概括出“疏”、“暢”、“浚”、“束”的治水四法,設想了西水排江入海的路徑。多次參加治理圩堤決口、疏浚運鹽河、疏通入海口等大中型水利工程。

“馮老,您先彆急,今天我可是要給您一個大驚喜呢!”

在做的一個個,大多是醉心實學,這個時代研究實學的人大多涉獵廣泛,卻也有自己的專長,在做的大多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卻又不受傳統儒學大家的待見。

“來,書恒,過來拜見各位師叔伯。”

董書恒一臉懵逼,今天魏源神神秘秘把自己叫來,結果就是為了見這一屋的老頭啊!

“老魏,這就是你新收的小徒弟嗎?聽說你升官還是靠著這小子呢!”一個老人調笑道。

魏源被說了個大紅臉,明明是自己提攜這小子好吧。

“諸位,不是我誇自己的徒弟,小徒有兩個優點:一是練兵打仗,二是行商賺錢。這些我們這幫子老頭都不行,所以有一件事我們辦不成,隻能靠他。之前小徒與我商量,準備建一座書院,專門教授實學,傳播我複興會新學理念,不然等我們這些老傢夥入土了,誰還會記得我們呢。”

眾位一聽皆是眼前一亮,要知道這時代實學可不是很吃香,自己想要開館授學,不一定能夠招到學生,也就無法維持書院的運轉。

魏源看向董書恒說道:“你還不瞭解在坐的諸位。我給你介紹一下。”

“這位是西園先生,水利專家,對蘇北的水文地理情況最是瞭解。”

“這位是有壬先生,他之前任湖南佈政史,現已經回到蘇州任蘇南團練使,數學專家,尤擅長勾股幾何研究。”

“這位康平大師,杏林聖手。”

“這位王衝千王公曾經是督造院的大匠師……”

……

……

“這整個一個晚清科學院加工程院啊!這些人放在後世一個個都是院士級彆了。”董書恒萬萬冇想到魏源的“複興會”原來隻是一個晚清科學家協會,他本以為會是一個政治組織呢!

董書恒起身恭敬地位各位大佬起身行禮。

“晚輩有罪,叨擾諸位前輩出山,不得安享清閒。”

“實在是當前朝廷羸弱、外敵環伺、內亂不止,生民困於水深火熱之中。望諸位前輩能夠傳播學識,為國家培養人才,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說著又深深鞠了一躬。

“老魏,還是董賢侄會說話。小子,說說你地具體計劃吧!”年紀最大的馮道立問道。老馮顯然在眾人之中極有威望。

“諸位師叔伯,我準備陸續投資100萬兩來成立這家書院,可以向大家保證我們的書院肯定是當前大清乃至世界一流的書院,書院下麵會劃分各個學院,比如文學院、哲學院、數學院、醫學院、外語學院、水利學院、工程學院、機械學院、農業學院……”

“諸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來選擇領銜某個學院,每個學院設院長一人、教授、副教授、助教若乾,有些學院會有專門的實驗室,以方便進行研究。書院將成立一個基金會,各個學院有好的項目都可以向這個基金會申請科研資金……”

……

……

董書恒一口氣講了半天,把他心中對於書院的想法一股腦地講了出來。新書院的特點就是相容幷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哪怕在做的諸位都是各個領域的泰鬥,也是被董書恒天馬行空的辦學理念還有那數額龐大的投資驚到了。

“書恒的計劃,怕是借鑒了許多洋人大學的經驗吧!”魏源插話道。

眾人這才瞭然,要說在做的諸位誰對西洋最瞭解,那麼非魏源莫屬。

“正是,而且這次我還會從西洋聘請一些老師加入我們的書院,還請諸位老師見諒。”

“無妨,老夫倒是想看看這洋人學問有哪些厲害之處,能夠在這些年後來居上。”

“諸位師叔伯,自從師傅《海國圖誌》出版後,我們就放出要成立書院的訊息。冇想到反響那麼大,現在已經有很多學子來到了高郵。因此我們不得不提前成立書院。高郵湖畔的新書院,已經建好了一些房舍,可以先用起來,反正第一屆招錄的學生不會太多。”

說完董書恒拿出一份手繪的彩圖,這是整個書院的平麵圖,整個書院怕是有一個縣城大小,分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有一座主樓,還有一些輔助建築,這些建築風格各異,有中式的磚木合一式樓房,也有西方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築,甚至還有阿拉伯樣式的建築。書院裡麵還有各種綠化設施,假山奇石,小橋流水,整個書院看起來就像一個園林。另外書院還有專門的學生宿舍區,教師彆墅區。在高郵湖畔還有一個專門的碼頭,供遊船停靠。

眾人不禁想象在這樣一個書院中研究學問的情景,忍不住陶醉其中。

……

就這樣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淮海書院在風景秀麗的高郵湖畔成立。複興會的一眾大佬成為了學院的老師,包括魏源也會慢慢放下一些政務,把重心轉移到書院之上。

討論完了書院之事後,董書恒拿出地圖向西園先生請教了他的蘇北灌溉總渠計劃以及海堤改造工程。一下子把這位馮老先生的注意全部吸引過來,這兩個計劃正是老先生思索多年而又冇法實踐的計劃。現在董書恒竟然願意出錢讓他實現自己的夢想,老先生感動得潸然淚下。

老先生立馬大包大攬下這兩個項目,他手中甚至都已經有了大量的勘測數據。在老先生保證不耽誤學院之事的情況下,董書恒把這兩個工程前期工作交給了老先生。

然後他又跟康平大師商量在高郵成立一家大型醫館,作為醫學院學生的實踐基地。

其他幾位也都要回去召集自己的學生故舊,每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圈子,幾位師叔伯總不能自己一個人就撐起一個學院,總要回去找幫手。他們這些人大多也都混的不儘如人意,畢竟在八股的圈子內,他們是異類。這次能有這樣一個好的落腳處,還能一展心中所學,眾人皆是非常開心,乾起事來也是雷厲風行。

書院招生的一些準備工作,會由魏源去做,魏源政務上的一些事情則交給了曾公。拿到了琦善的“尚方寶劍”董書恒現在正準備整合整個蘇北的政務。他成立了一個行政總署,曾公在政務處理上有豐富的經驗,因此這個總署會由他負責。

地方上則是由協響辦架空那些知州、縣令。等部隊整編好之後,協響辦就會隨著守備部隊下到各個州縣,協響辦通過軍隊控製府庫,從而控製整個州縣的衙差吏員,再通過提升他們的待遇,徹底把知縣、知州架空。之前的“鳩占鵲巢”計劃已經讓大部分的州縣官員投靠了過來。這次再加上琦善的命令,整個計劃實施起來並不是很難。

很早的時候,董書恒就命令人力部招聘了大量的師爺、小吏。這些人施政經驗豐富,收入卻冇有保障。在董書恒開出的高薪大棒下,人力部招聘了幾百個這樣的人,他們被組織起來學習西學,董書恒自己也親自上陣給這些人做培訓。現在這些人終於要派上用場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