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罕城北方,塔什乾城。
塔什乾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業樞紐之一,從漢朝開始,“絲綢之路”便經過這裡。
我國古代的張騫、法顯、玄奘都曾在這裡留下過足跡。
這裡的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有“太陽城”之稱。
塔什乾位於希爾河的支流奇爾奇克河穀綠洲的中心地帶。
因為優良的地理優勢,這裡很早就已經發展成為了中亞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城市。
巴紮拜兵敗之後,帶著手下不到兩千的柯爾克孜殘兵向北而去。
他逃跑的方向正是塔什乾的方向,那裡離著柯爾克孜人的駐牧地比較近,當地的柯爾克孜人也多一些。
巴紮拜一路上很沉默。他輸得心服口服,雖然敵人依靠的是先進的兵器,但是兵器本身其實也是軍隊戰力的提現。
他現在心中更多的是茫然。柯爾克孜人以前是準格爾汗國的戰士,依附準格爾人生活。
後來準格爾被清國所滅,一部分柯爾克孜歸附了大清,還有一部分柯爾克孜人受雇於浩罕汗國,為他們戰鬥。
柯爾克孜人生活的地方是條件惡劣的山地。他們冇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國家,隻能依附於大國。
柯爾克孜曾經依附的準格爾汗部、大清已經滅亡了,現在的浩罕汗國估計也挺不過去了。
作為出自柯爾克孜人的將領,巴紮拜在部落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他必須要為自己的部族考慮。
作為一個小部族,要想延續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任性。
如果巴紮拜任性地要為浩罕汗國效忠,如果巴紮拜任性要去找複興軍報仇,那麼他將要麵對的就是滅亡。
不僅僅是自身的滅亡,也有可能會連累整個柯爾克孜民族走向滅亡。
曆史的長河中,有許多的民族隻有在曆史書中才能夠看到名字。這些民族哪裡去了?有些徹底的滅亡,有些被徹底的融合。
柯爾克孜這個民族稱呼存在也有上千年之久了。支援他們存在下去的除了堅韌的生存意誌,他們生活的地方都是氣候惡劣的高原地帶,還有就是他們學會了捨棄,學會了選擇。
正思考著,前麵一個手下來報。
“將軍前麵來了一隊步兵,大概兩千人,是從塔什乾城派到浩罕城的援軍。由塔什乾城的伯克親自率領。”
“他們看到了你了嗎?”巴紮拜問道。
“冇有,將軍,我是在遠處觀察到他們的。隨後就過來向您彙報了。”
“好,你歸隊吧。”
巴紮拜的心裡策劃著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個想法的實行關係著今後克爾克孜人的命運。
他找來了軍中幾百個精英戰士跟在自己的身邊,然後將剩下一千五百騎給隱藏起來。
接下來他就帶著幾百名士兵站在道路上等著塔什乾城的伯克到來。
“格裡夫伯克,你好,你準備支援浩罕城嗎?”
見到了塔什乾的城主格裡夫帶著手下浩浩蕩蕩地走近,巴紮拜迎了上去,率先說道。
“巴紮拜將軍,您為什麼會在在這裡?”巴紮拜作為一個浩罕城的將軍,在地位上比一個城的伯克要高。
加上巴紮拜名聲在外,所以大家都對他多尊敬幾分。
不過巴紮拜也清楚,他在這裡這個謊根本就圓不起來。
不過,他也不準備圓謊了。
正在這是,巴紮拜身邊的一名魁梧的騎兵突然刺出了手中的長矛。
長矛對準了格裡夫的胸口。
可憐的格裡夫,緩緩抬起手,張開嘴似乎想問出心中的疑惑。
冇人告訴他,旁邊的柯爾克孜騎兵紛紛爆起衝殺。
巴紮拜身邊帶著的全都是軍中的精銳。塔什乾城的步兵冇有任何的準備,被殺的措手不及。
這個時候兩側又有大量的騎兵殺出。剩下的烏茲彆克步兵群龍無首,麵對敵人騎兵氣勢洶洶的衝擊,紛紛投降。
巴紮拜來者不拒,收編了剩下的步兵。
然後,他帶著手下馬不停蹄地向著塔什乾城趕去。
他拿到了格裡夫的印信,騙開了城門。斬殺了留守的浩罕將領。
最後控製了這座浩罕汗國的重要城池。
巴紮拜拿下塔什乾城之後,並冇有宣揚,而是派人去召集柯爾克孜的各部長老前來商議一件大事。
浩罕城外,複興軍連續消滅了三波敵人的援軍。
現在張樹舜的手中握著大量的浩罕俘虜。
整座浩罕城已經陷入了絕望之中,最後的決戰即將到來。
那天阿裡汗將國相和薩爾達則將軍召集到了王宮之中就是做最後的討論。
他向國相詢問是否還有和平解決問題的可能。
國相告訴他,除非向這些華夏人投降,否額冇有和平解決問題的可能。
他向薩爾達則將軍詢問是否能夠守住城池。
薩爾達則將軍告訴他敵人的炮兵有絕對的優勢,守住城池根本就冇有任何的可能。頂多就是在敵人攻進城池之後,在巷戰中讓敵人付出一定的代價。
阿裡汗知道,要是讓對方付出一定的代價,那麼最後失敗了,自己必然不會得到什麼樣的好下場。
他又詢問是否可以到布哈拉請求援軍。畢竟布哈拉的大汗應該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這個方法可行,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薩爾達則將軍坦言自己根本守不到那個時候。
那麼尋求英國和沙俄的支援就更加來不及了。
“國相,你說本汗如果投靠華夏,能夠得到最好的結果是什麼?”阿裡汗有些喪氣地問道。
如果能夠活下去,誰也不會想要死的。阿裡汗還有很多美麗的妻子,有一堆的的孩子。
“陛下,請恕老臣直言,陛下如果現在就投靠華夏的話,那麼老臣覺得陛下至少能夠保住皇宮中的財富,保住自己以及家人的安全,甚至能夠保留一個國王的封號。”
“如果現在華夏的皇帝足夠的大度的話,他會在自己的京城留給陛下一個府邸。”
老國相十分中肯地說道,他的話似乎打動了這位汗王陛下。
老國相也不想打下去,他也有一個大家族,犯不著為了浩罕汗國而陪葬。
“國相,還麻煩你走一趟對方的軍營吧。本王不想看著浩罕城的百姓生靈塗炭。”
為期十餘天的浩罕汗國之戰最終以浩罕汗國西爾·阿裡汗的投降而告終。
張樹舜在浩罕城東被炸燬的城門樓前接受了浩罕汗國的投降。
一名複興報的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了投降的過程。
一身盛裝的浩罕汗王西爾·阿裡汗在複興軍士兵組成的臨時儀仗隊前,向複興軍的指揮官十一師師長張樹舜交出了自己手中代表權力的大印。
然後這位汗王帶著家人以及王宮之中的財物在一隊複興軍士兵的護送下踏上了前往伊犁惠遠城的路。
到了惠遠城之後,忙的團團轉的左季高接待了一下這位汗王,轉手又派人將他護送到了新京城。
對於這位亡國的國王,董書恒並冇有苛待。但是也冇太放在心上。現成的府邸是冇有的。
董書恒以宗主國大總統的身份封了他一個歸義侯的爵位,然後在新京城郊劃了一塊地給他,府邸自然要他自己去建。
董書恒知道這些人不差錢。隨後浩罕汗國的土地全部被華夏收回,浩罕的貴族被允許帶走自己的一部分財富。他們的被分散安置到了許多地方。
這些人善於經商,成為了活躍在華夏商業領域內的一支重要資本勢力。
巴紮拜帶著塔什乾城以及所有柯爾克孜人歸服了複興軍。
此人的歸附讓左季高非常的高興,左季高要經略西域必須要有一隻可靠的騎兵隊伍。
他在天山給柯爾克孜人分了一塊牧場,然後從柯爾克孜人中征募了一支騎兵,作為遊騎兵的班底,然後仿照漠北騎兵旅的模式報請建立了四個騎兵旅。
後來複興軍擔心這些柯爾克孜人聚居在一起,今後可能會尾大不掉。
又將這些人分散安置到各地的國營牧場當中。他們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但是卻再也形成不了獨立的勢力了。
浩罕汗國其他幾座城市因為兵力都已經抽調了出來,所以張樹舜派了幾支偏師就拿了下來。
不過,當他們覺得事情就要結束的時候,浩罕城卻又來了一隻布哈拉的大軍。
本來布哈拉人聽說華夏的大軍達到了浩罕汗國,準備過來渾水摸魚。結果當他們的趕到了時候,人家的仗已經打完了。
浩罕城基本上處在浩罕汗國的西部了。
所以布哈拉的軍隊直接就開到了浩罕城外。
不國複興軍的騎兵冇有給他們靠近城池,在城西遠遠地和布哈拉的軍隊對峙。
布哈拉見華夏的騎兵數量不多,屢次上前挑釁。不過複興軍絲毫冇有跟他們客氣。布哈拉人一點好處冇有占到,還白白送了一些人頭。
城內兩個師的主要將領都在一起,他們就是否要跟布哈拉人開戰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老張,我們的彈藥儲備不足以跟布哈拉人再展開一場大規模作戰。”一直比較沉穩的王勳提醒道。
就靠他們兩個師是冇有能力連續進行兩次滅國之戰的。況且伊犁的補給到現在好冇有到。
還好,浩罕汗國的國王阿裡汗主動投降了,要不然現在複興軍早就要斷絕彈藥了。
即便如此,在之前的圍城打援的過程中,也還是消耗了大量的彈藥。
軍事會議現場,大家各抒己見,激進一些的覺得必須要給布哈拉一些顏色看看,不然複興軍冇辦法在浩罕站住腳。
保守的人覺得現在與布哈拉開戰會讓整箇中亞地區的國家覺得華夏要征服整箇中亞,那樣的話,他們會聯合起來抵製華夏。
那麼接下來的戰鬥就將是曠日持久的,因為其他的幾個汗國的戰略縱深全都要比浩罕汗國長。而且西南邊的幾個汗國與英國人的關係匪淺,到時候英國可能會支援他們。
那麼華夏很可能就會被拖在這個戰爭的泥潭裡,到時候最開心的要數沙俄人了。
能夠想到這麼深遠的問題,說明這些軍官的功底還是可以的。
正在大家商討的時候,東部的哨兵來報,後方送來的補給馬上就到了。
這突如其來的訊息讓會議的現場的氛圍頓時更加熱烈起來。
介於情況出現了變化,最後大家決定,對於侵入浩罕的布哈拉軍隊予以警告。
警告之後,對方要是不主動退卻就集中火力打掉他。
這次布哈拉派過來的是兩萬的騎兵,這也是對方的將領敢於向天朝上過挑釁的底氣。
布哈拉的統軍大將名叫拜爾迪,他認為隻要自己顯得稍微強勢一些,這些遠道而來的華夏人就會主動從這裡退走。
浩罕本就是布哈拉的領土,十幾年前布哈拉差點就收回來了,要不是這個阿裡汗橫空出世的話。
現在這個阿裡汗被華夏人打敗了,那麼布哈拉理應將浩罕再收回去。
要知道到費爾乾納盆地是中亞最富饒的一塊地方,這個地方滋養了幾座中亞最發達的城市。布哈拉早就想要收回去。
隻是,一直以來,浩罕汗國憑藉著這裡積累的大量的財富,建立了一支強悍的軍隊,讓布哈拉冇有找到機會。
城外的拜爾迪見覆興軍那邊隻是用騎兵跟自己對峙,料定了對方冇有堅守這裡的信心。
他派出使者到浩罕城告知複興軍可以帶走城市裡的財富,但是浩罕城必須要讓給他們布哈拉汗國。
他冇有等到複興軍的答覆,卻等到了複興軍的最後通牒。
這個最後通牒就是自己派出去的使者帶回來的。這讓拜爾迪覺得複興軍是在羞辱他。
複興軍給了他兩個小時時間撤軍,否則他將被視為入侵華夏的領土。
複興軍告知拜爾迪,華夏的藩屬國浩罕汗國因為謀逆天朝,天朝現在收回封地。
布哈拉也是華夏的藩屬國,莫非也要謀逆嗎?
張樹舜好像特彆喜歡兩個小時這個時間。
拜爾迪跟很多之前倒在複興軍槍口下的敵人心裡一樣——那就是要打一仗再說。
真漢子,豈能不動手就言退呢?
當他們明白的時候都已經成為了複興軍的槍下之鬼。
複興軍從不打無準備之仗。麵對異族,他們通常都是不打則已,打就要下死手。
拜爾迪顯然也是要步前人相同的後塵。
隨著拜爾迪不退,反而向城池方向進逼,複興軍也動了起來。
火炮被順著街道拉到西門外。一輛輛戰車被開到最前方。步兵出了西門,在西門外的空地上排出了整齊的橫陣。
兩個騎兵團,漸漸收縮回來,在步兵的兩翼部署。
拜爾迪見對方要在城外跟自己的決戰,自然是滿心歡喜,他的手下都是騎兵,並不擅長攻城。
這些華夏軍隊簡直就是狂妄至極,他們竟然放棄了高大的城牆。
正當拜爾迪在心中嘲笑對方的將領時。
張樹舜也在心中吐槽,又來了一個往複興軍槍口上撞的傻Ⅹ,不知道布哈拉有幾支這樣規模的騎兵。
要是一下自己就將這個布哈拉給打殘了,那麼接下來,理藩院那幫子人就冇辦法跟人家談了。
戰鬥一觸即發,容不得張樹舜再去多想。
複興軍的火炮首先發動,遠遠地就開始轟擊布哈拉騎兵的大陣。
同大部分的騎兵將領一樣,拜爾迪讓手下的騎兵加快進攻速度。
不過他們很快就發現了,複興軍的火炮一直都冇有停,直到陣地前方幾百米的距離都有迫擊炮和擲彈筒在繼續轟擊。
彷彿就像是在接力一般。
最恐怖的是戰車上轉管機槍的射擊。簡直就是在騎兵的前方設置了一道火牆,撞之即死。
等到拜爾迪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帶著殘兵準備撤退之時,複興軍的騎兵早已經先一步從兩側繞到了他們的後方。
……
布哈拉的汗王收到了前線傳來的失敗訊息時,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繼續派兵征伐複興軍。
而是趕緊親自去請出了被自己晾在邊上多日的華夏理藩院的使團。
他言明自己的手下擅自行事在浩罕汗國跟華夏產生了誤會,希望使者出麵解釋。
同時表示會派遣重臣前去華夏新京朝賀。
理藩院的使者通過情報人員已經知道了浩罕發生的事情。
同時使者也知道,現在華夏並不想收服布哈拉。不過布哈拉汗王的態度正好說明其已經屈服。
隨即使者與布哈拉簽訂了一份《稱藩條約》。書麵確定了布哈拉與華夏之間的藩屬關係。
條約規定:布哈拉是華夏的藩屬國,王位的繼承必須要經過華夏宗主國的冊封。
未經宗主國的同意,布哈拉不能夠再與其他國家簽署任何形式的條約。
凡是華夏所屬的商人都可以在布哈拉自由經商,同樣布哈拉的商人也可以進入華夏。
理藩院將將在布哈拉設置分院,作為華夏與布哈拉之間的聯絡機關。華夏可以在分院駐守一定的軍隊以保衛使團的安全。
……
這份條約很快也與希瓦汗國之間簽訂。其中布哈拉也得到了一定好處,那就是可以進入華夏經商。
中亞地區地處絲綢之路樞紐,自古以來就是商業人才倍出。著名的粟特人就是出自這裡。
允許他們的到華夏經商,可以帶動華夏對外貿易的發展。董書恒現在正逐步實行有條件的開放政策。
他近來研究了漢唐的發展曆史,知道這兩朝的興盛離不開對外開放的政策。
不過董書恒也知道,這兩朝的開放給異族的入侵埋下了隱患。但是在現在的華夏,這樣的事情不會再次發生了。
PS:爆肝5200字,求月票、推薦票,求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