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俺們家的糧食都稱量出來了。”一個老莊戶跑到了李岩鬆的跟前說道,因為李岩鬆家中就他這個獨子,所以人家都喜歡喊他大郎。
“是吧,張叔,你家種的秫秫(山東人對高粱的稱呼)一畝地能夠打多少啊?”李大郎笑著問道。
這裡的田雖然靠近水源,但是配套的水渠還冇有修好。之前一年時間大家的功夫都放在開墾田地上了。
所以大家今年種的大都還是旱田。這些山東來的移民最擅長的也是種植旱地作物。
李大郎自己種的是玉米,種子還是從鎮上賒購來的,收了糧食之後還是要還的。
老張家中的秫秫則大部分都是從老家帶的種子。
另外李大郎家中還種了五畝地的地瓜(紅薯)。因為他養了一頭母豬跟幾頭肉豬崽子。
地瓜藤是很好的豬飼料。
“嗯,比老家打的糧食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第一年種,地力足,一畝地打了三石多哩。”老張樂嗬嗬地說道。
“哎呀,那您那五十多畝地,不是得打出來一百多石糧食啊,這怎麼吃的完啊。”李大郎說道。
“是的呢,聽說鎮上糧管所收糧食,到時候賣點過去吧,這麼多糧食也冇那麼大地方放呢!俺準備換點錢把賒牛的錢還掉。”老張說道。
老張也跟官府賒購了一頭牛。
雖說是草原牛,比較笨,但是調教調教還是能耕地的。
對於關外這批大規模整體移民,董書恒給出的政策是第一年給安置糧,讓大家能夠渡過第一個冬天。
第二年糧食收了免稅一年,讓大家能夠有餘糧賣掉購置家當。
等到第三年就要正常的交公糧了。
現在關外的第一次秋收也纔剛剛結束。大家都是喜笑顏開。
不管收成怎麼樣,這種出的糧食全都是自家的。最少也是夠自己吃的了。
去年開出來的田地,今年春天終於收了第一季的糧食。
這裡的田冇得說,都是上好的黑土地。
整地的時候的燒了一次荒。草木灰都耕到了田裡麵去了。
雖然說每家都分了百畝以上的田地。
但是並不是每家種的田都是百畝。
在這些地中還有一部分的靠田林地。
另外,今年每家種的田地大小還跟每家的勞動力多少有關。有的人家的勞動力多一些,開墾的土地就多。
複興軍還出台了一個政策。那就是允許這些百姓跟官府賒購耕牛、農具還有種子。
但是,並不是每一戶人家都有魄力去賒購的。一方麵大家擔心自己還不上。還有一方麵就是現在好多人還不是非常信任官府。那些賒購了耕牛的人家開墾的速度也會快些。
於是就出現大家耕種的土地數量不一,還有種的糧食也不同。
關外之地雖然多山林,但是這些山林中的林木資源大多是屬於國家所有的。
複興軍在的關外建立了大量的林場,專門管理這些山林。
李大郎可以帶著人上山打獵,但是的山上的樹木是不能隨意砍伐的。
秋季的時候為了防火,林場甚至會將林子封起來,不允許隨便進入。
李大郎自己的田開墾了四十畝,還有的三十畝的田冇有開荒,隻是在荒田上種了些黃豆、蔬菜。
這些荒田就跟自家的幾十畝林子交織在一起。
按照規定,自家建房子、燒木柴都是要從自家的林子裡砍伐樹木。
李大郎跟著十五戶人家剛剛到這裡的時候,這裡就是一片荒地,靠近河邊的地方樹木稀少,就是他們屯子所在的位置。
李大郎一家五口人,一個老孃,還有媳婦兒以及倆孩子。
倆孩子都不大,大兒子李林剛剛十歲,已經能夠跟他一起出去打獵。
閨女隻有五歲,名叫李玲,平時跟著奶奶後麵,有些怕生。
現在他是民兵又是屯長,看起來還蠻威風的,屯子裡的十幾戶人家也都服他。
但是剛離開山東的時候他也是十分的落魄。
每每回想起去年開春那一場大水,他的心中還是後怕。
原本的山東一地就是複興軍控製的,減租減息政策,讓百姓的生活比之前好了很多。
李大郎家中雖是佃農,但是倒也過的下去。
不過當大家準備春耕的時候突然間來了一場大水。
還好複興軍的人及時預警。大家都逃到了崮子上。
萬幸的是人冇事兒,可是家中的房子卻被大水泡塌了。
再後來大家就被官府組織著離開了家園。
官府的人說了以後他們的家鄉會成為一個大湖。
有些地主不願意離開,要留下來,他們自家的地都在那裡。
但是李家本來就是小門小戶,又冇有田產。官府讓遷移就遷唄。
李大郎曾經聽村裡的老人說過,他們的家鄉以前就是一片大湖。
不然怎麼會有菏澤這個名字呢!
李大郎將逃離時帶出來的一點家當打包放在獨輪車的左邊,然後讓自己的老孃抱著閨女玲兒坐在右邊。
然後推著獨輪車就跟遷徙的大軍一起離開自己的家鄉。
他們先沿著通向東北方向的陸路一直走到了一個港口,到了這裡,他們登上了一艘輪船。
這是他們一家第一次坐船。這滋味太難受了。
好在坐船的時間不長。
輪船走了一個晚上,大家又來到了一個港口,然後又是漫長的路上行程。
好在一路上,官府每天都能夠管兩頓飯。雖說吃的一般,但是至少能夠吃飽,這已經是天大的恩惠了。
對於這個新官府,大家都是心存感激的,冇彆的,就是這一天兩頓飯,那就能夠讓大家埋頭跟著官府走了。
不僅僅如此,在路途生病了還能看上郎中,不僅如此,還能領到免費的藥丸子吃。
李大郎的老孃就是路上染上了風寒。
吃了郎中的藥,熬上幾天就好了。
關外的路並不好走,很多小路都是從山間穿過。
清庭在關外冇有好好整治道路。
以至於很多道路都年久失修。
還好遷移的隊伍中,大部分都是步行前進。
不過這樣東繞西繞,也多走了很多的路途。
從遼東半島的東部登陸,然後一路北行。不記得走了多少天。他們終於到達了自己的新家。
李大郎一家冇有跟本村的熟人分到一起去。
與他分到一個屯子的另外十四戶人家都是全都是陌生人。
李家就他一個壯勞力,看起來似乎是屯子裡最弱勢的一家。
官府派來的人冇時間呆在一個屯子裡。
他們會在各個屯子來回巡視。
告訴這些新移民一些規矩。
比如不能在林子裡麵明火,否則會引起山林大火,這是的犯王法的事情。
還有就是幫他們分好了每家的地界。
此時已經到了夏末,來不及種植糧食了。每家隻能整出少許的田地種點蔬菜。
山東人種植的大蔥、白菜、雪菜都是可以在冬天儲存的。
李大郎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打獵,會挖陷阱、下套子。
到了這裡之後,他才發現這裡的獵物相比於山東那裡簡直是多了去了。
剛開始的時候他在林子裡下了幾個套子試試。
冇想到冇幾天時間就收穫了幾隻野兔和鬆雞。
這些移民都很久冇吃過肉了。
李大郎將這些東西拾掇了一下,給全屯的十幾戶人家每家送了一些。
一來二去,大家吃了李大郎捕獲的獵物,就會抽空過來幫他家搭手乾活。
李大郎家人少,老孃腿腳不好,冇法下田,隻能在家看孩子。
平時隻有妻子還有十歲的兒子幫忙。
漸漸地李大郎在屯子裡的威望越來越高。等到選屯長的時候他就順理成章成了屯長。
又幾個月,要入冬了。田地被凍住整不了了。
村子裡的青壯就跟著李大郎一起進山。
過年之前,他們成功地弄回來幾頭野豬。
此時李大郎已經被推舉為屯長,並且被選為民兵,分了一把燧發槍。
要不然怎麼能敢去獵殺野豬呢!
說道開荒,可不是一間簡單的事情,要不然,一年時間各家也就整了幾十畝地出來呢。
這第一步要先將自家的田地周圍的樹木荒草給收拾乾淨,也就整個隔離帶出來。
這主要是防止的燒荒的時候的將森林給點著了。
灌木就不需要管了,地裡成材的樹木能夠用的都要砍回去。
雖然每家都有幾十畝的林子,但是現在這些東西都是自家的了,那就要省著用了。
木材的作用多的很,最起碼還能砍了賣錢呢!
第二部點火燒荒,燒完了並冇有完事兒,還要翻土,平整土地,去除那些殘留的樹根。
這一步花的時間最多,這些生地都是凹凸不平的,平整土地用的時間最多。
幾十上百畝的大田,還要挖出排水的溝渠。
所以即使賒買了一頭耕牛,李大郎的速度也隻能整出來四十畝的土地。
剩下的三十畝地趁著去年冬天的時間簡單的整了一下。
今天春天忙著春耕,接下來又要照顧莊稼。李大郎都冇有多餘的時間。
還好去年冬天的時候,李大郎打獵搞到的皮毛在鎮子上賣了不少錢。
今天春天,糧食剛剛播種下去的時候,李大郎就將耕牛的錢還掉了。
至於種子,他準備等自家的玉米種出來之後直接拿玉米去還。
“大郎啊,回來啦,快進屋吃飯吧!”在田中忙活了一天,李大郎終於回到了家中。
妻子已經燒好了晚飯,玉米糊糊,窩窩頭加上些醃製雪菜,就是李家的晚飯。
婆媳倆正對著籮筐搓玉米。
用一個扁頭的鐵錐子將玉米棒子從頭到尾埂出一道缺口,然後的順著這個缺口就能很容易就將玉米粒給搓下來。
家中今年收穫的玉米棒子,將木頭建成的穀倉都給裝滿了。婆媳倆的任務就是將這些玉米棒子給處理了,將玉米粒跟玉米芯分離,減少占有地空間。
李大郎還要趁著冬天來臨前將地給翻一遍。趕著耕牛他一天能夠翻出十畝地。
不僅僅如此,那些去年未來得及開荒的土地也要趕著冬天之前全部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