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直拒董卓
雖然董卓進城冇有幾天,但是現如今任誰都已經看出來,這董卓乃是個野心勃勃之人,這次讓他意外的在城外遇上了當今聖上還有陳留王劉協之後,這傢夥起初還冇有表現出很強勢的樣子。
但是自從他率兵入城,將皇帝和陳留王送回宮中以後,便直接接管並且控製住了皇宮,再無離開的意思。
前幾日袁紹和一些朝臣明確對董卓提出,想讓董卓將他的兵將撤出皇宮,讓衛尉接管皇宮的守務,但是董卓卻顧左右而言他,根本不予理會,而且還聲稱現如今京師形勢複雜,人心叵測,之前的衛尉根本不足以持,否則的話,也不至於釀出如此之大亂,連聖上也被閹黨劫持出了京師。
而他乃是大漢的忠臣,現在並不放心當今聖上的安全,所以他決定還是由他來護衛皇帝比較合適。
袁紹和朝中一些大臣被董卓堵得要死,因為董卓說的是實話,其實就是在赤果果的打他們的臉,他們這些京師的官員還有軍將們,本來就是冇本事的一群傢夥,要是他們但凡有一點本事,何進也不至於會在掌控著京師兵權的情況下,輕易就被一群不帶把的閹狗給宰了。
而他們這麼多京師的大臣以及軍將,卻能讓張讓等區區幾十個宦官,就把皇帝給劫持出了皇宮,不但出了皇宮,還把皇帝給劫出了洛陽城。
董卓這麼說根本就是**裸的嘲諷袁紹他們這些京官無能,說把皇帝交給他們保護不放心,實在是打臉打的厲害。
而且董卓率軍入京之後,還乾了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那就是董卓在率軍入京,把皇帝送回皇宮之後,殺了一個婦人。
這個婦人的身份很不一般,她乃是當今何太後的母親舞陽君,董卓入宮之後,聽聞這舞陽君收受了大量閹黨的財貨,跟閹黨沆瀣一氣,拚命阻止何進誅殺閹黨,於是一怒之下,便當場下令將在宮中的舞陽君給亂刀砍死,甚至把舞陽君的屍體直接扔出了皇宮,將其拋屍荒野不許他人為其收屍。
舞陽君可是當今皇帝的外祖母,當今太後的親孃呀!董卓入京之後,不但不對其客客氣氣,反倒直接將其亂刀砍死拋屍荒野,這種行徑著實令朝中大臣為之震怖,當即就有不少朝臣閉上了嘴巴,不敢再提讓董卓迴避的事情了。
除了這件事之外,董卓還乾了一件事,那就是稱何苗乃是閹黨之人,死不足惜,如果不是何苗和這舞陽君禍亂朝綱的話,又豈能發生何進被閹黨所殺之事?
於是董卓入京第三天,就把剛剛被埋葬的何苗的屍身給挖了出來,當眾戳屍。
這還不算,董卓入京之後,對外宣稱,他祖上乃是和董太後同族,他們都姓董,乃是董太後的遠親。
僅僅是幾天時間裡,董卓又讓皇帝下旨,在京師之中,捕殺了跟閹黨關係不錯的前太尉樊陵、少府許相等數十名朝臣,罪名是這些人皆為閹黨一係,必須要徹底清除掉。
董卓的這些行徑,已經是明確的告訴身在洛陽的所有人,他董卓是不打算走了,準備留在京師,把持朝政。
袁紹這個時候才意識到,他這次給何進出的主意是個餿主意了,把董卓從河東郡招來,根本就是引狼入室,現在好了,董卓一入京,就控製住了皇宮和皇宮裡的太後皇帝還有陳留王劉協,不打算再還政給他們這些朝臣了。
袁紹這個後悔喲!早知如此,他打死也不能給何進出這個餿主意,當初就該乾脆直接率軍攻入皇宮,發動兵諫,把閹黨乾掉拉倒了,哪兒至於給京師請來了這樣一個殺氣騰騰的瘟神呢?
現在陳琳看到李琛和董卓的這名部將相談甚歡,這心就懸了起來,他這次來請李琛入城到袁紹府中,其實就是想要邀請李琛幫著他們對付董卓的,但是冇想到李琛卻跟董卓的這個部下如此熟絡,看起來關係還相當不錯。
這就讓陳琳很有些擔憂了,袁紹請李琛來,可是指望著李琛給他幫拳的,可是李琛要是被董卓拉過去的話,那麼袁紹這邊豈不就麻煩了嗎?
要知道李琛可是現如今天下赫赫有名的一個猛人呀!無論是打仗還是治理地方,都相當有一套,在當今世上也享有很高的聲望的,最重要的是李琛帶來的這支武力,可以說其戰力不弱於邊軍,這一點是基本上公認的。
袁紹之所以忌憚董卓,原因不正是因為董卓的部下,都是一些西涼兵嗎?這些西涼人各個都十分彪悍,戰鬥力遠超過京師之中的禁軍以及袁紹手中的那些兵將,這也是袁紹懼怕董卓的原因。
現在要是李琛也跟董卓混到一起的話,那麼事情可就大大的不妙了,陳琳於是緊張的聽著李琛如何答覆這個徐榮。
“哦!徐兄,請代我轉告董候,琛初到京師,想要先拜見一下恩師,另外也已經應了袁司隸之邀,要前往袁府之中與之共商一些事情!就不叨擾董候了!待到他日,等有時間了之後,我自會另尋時間登門拜訪!
對了,我來之前聽說董候也奉詔前來京師,便知道徐兄一定會一起前來京師,這不來的時候,專門給徐兄又帶了一些酒母,想必徐兄有幾年時間都未曾再飲過此酒了吧!”李琛這個時候笑著對徐榮抱拳說道,說完之後,命人去給徐榮取來了幾壇淨瘡水也就是酒精。
徐榮臉上的表情一僵,他冇想到李琛居然斷然拒絕了去見董卓,而是要先去見袁紹,這一下讓徐榮就有點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徐榮其實也並不是十分善於言辭之人,他之前以為憑他跟李琛之間的關係,加上之前李琛跟董卓也算是熟悉,甚至於在董卓當初兵敗的時候,還主動送給董卓了一些器甲,按理說李琛不會拒絕董卓的。
但是李琛卻直截了當的拒絕了董卓的邀請,那麼這就代表了李琛明確的告訴董卓,他不會跟董卓站在一起,投靠董卓,而是選擇了站在袁紹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