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回到三國當皇帝>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討董檄文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討董檄文

而他孔伷,卻是董卓任命的豫州刺史,而他還屁顛屁顛的就跑來赴任,還跟盧植的學生李琛鬨得很僵,士人們聽說之後,開始的時候,可能還會覺得李琛如此對待孔伷有些過分,但是現在連盧植都跑到了沛國,留在了沛國為李琛坐鎮,等於是給李琛加了背書,孰對孰錯,明白人用腳指頭也能想得明白。

所以當訊息傳開之後,平時時常登門拜訪的那些豫州當地的士人,也紛紛不再受孔伷所請,去譙縣刺史府上,跟孔伷清談闊論了,讓孔伷的大堂之上,一下就冷清了不少。

孔伷也知道再這麼跟李琛僵持下去,恐怕他的名聲也毀了,於是也就自己閉上了嘴巴,不再動不動就罵李琛了。

一個月眨眼的工夫就過去了,盧植在到了沛國之後,在李琛的親自陪同之下,去周邊各縣轉了個小圈,李琛請盧植看了他的屯田情況,還請盧植視察了一番他的軍營,觀看了沛**的操練情況。

盧植還禁止李琛陪同,自己隨便選了幾個地方,私訪了一圈,跟沛國當地百姓,進行了一番探訪,最終盧植徹底放心了下來。

李琛在治民方麵,對待百姓十分寬容,治軍也極為嚴格,從未出現過縱兵為惡的情況,即便是偶爾出過一兩次當兵的為禍,李琛也都給予了雷霆處置,通過這兩三年的治理下來,讓沛國人絕大多數百姓,都對李琛是感激不儘,甚至在各地,自發的為李琛建起了生祠。

而且在李琛對於治下的官吏,也管束非常嚴格,絕不容官吏為禍地方有害民之舉,發現一個收拾一個,連他自家的族弟,因為貪墨,也險些被李琛給剁了,最後看在父親的麵子上,把那傢夥給扔到了軍隊裡,充當了陷陣士,說白了就是敢死隊。

對於李琛的這種做法,盧植可以說是欽佩不已,換成是他的話,他覺得自己恐怕絕對是做不到李琛這一步的,在沛國的地麵上,現如今被李琛治理的堪稱是快要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了。

另外沛國境內的官民關係,還有軍民關係,也都十分融洽,其他各地的百姓,都十分畏懼軍隊,往往見到軍隊就立即鬨堂大散紛紛逃命,而在沛國,盧植多次見到,軍隊幫地方上修橋鋪路,老百姓們一點也不怕沛**,還時不時的站在路邊,跟當兵的有說有笑。

而且官民關係也很是融洽,盧植在私訪的時候,還多次見過地方小吏,帶著民夫乾活,跟著民夫坐在一起,在鍋裡一起撈一碗麥飯湊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吃飯,可見李琛這兩三年,確實是下了大工夫,把沛國治理的是井井有條,簡直堪稱是世外桃源一般,當然現在還冇有世外桃源這個說法!

盧植於是也就漸漸的收起了想回涿郡隱居的念頭,徹底改變了主意,留在沛國,看看李琛到底能做到哪一步。

十二月底,忽然間一份討董的檄文被送到了沛國相縣,檄文是以目前朝中三公的名義寫的,大意就是曆數了董卓自進京之後的種種惡行,為其羅列了數十條罪狀,以三公的名義說他們受到董卓的逼迫,但是卻不能自救,往天下名士以及各地官員,興兵討伐董卓,撥亂反正,重振大漢朝綱。

李琛早就在等這一份討董檄文,他纔不管這份檄文是出自何人之手,現如今大漢早就成了火藥桶,都憋著爆炸呢!隻要有一個小火星落下來,這火藥桶就立即會炸開。

而這個檄文,不管是誰寫的,都無疑是在滾油上扔了個火把,必將會立即燃起熊熊大火。

在見到這份檄文之後,李琛立即把沛國的屬下們都招到了相府之中,另外把嶽父荀策,還有恩師盧植也請到了堂上,將這份檄文交給眾人傳閱。

眾人看罷之後,有人對這份檄文的真偽提出了懷疑,認為這份檄文,恐怕不見得會是朝中三公所書。

其中持懷疑態度的就有盧植和荀策,因為彆的不說,現在據他們所知,朝中的司空乃是荀爽,而荀策卻從未聽說荀爽有號召天下,共討董卓的打算。

說起來荀爽入京為官這件事,還要從八月說起,李琛那時候途經潁陰的時候,邀請過荀爽來沛國,但是遭到了荀爽的拒絕。

其實在李琛上次提兵入京之前,何進就已經請朝廷征辟荀爽入朝為官了,荀爽當時也冇有拒絕,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荀爽還冇有來得及入京為官,何進就已經被殺了。

就在李琛前腳離開潁陰,後腳董卓就讓朝廷下詔,招荀爽入京為官,荀爽當初並不想去,但是董卓卻出言威脅,如果荀爽不去的話,那麼他就對荀家不客氣了,而且潁川文太守懼怕董卓出兵潁川,也派人力勸荀爽接受朝廷的征辟,荀爽無奈之下,為了整個荀氏家族,最後還是去了洛陽。

荀爽去了洛陽之後,董卓為了表示對士人的尊重,拉攏荀爽,愣是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從侍中一路被擢升到了司空,可謂是跟坐火箭一般的升官。

而另外被董卓同時征辟的還有陳紀,曆史上陳紀也確實去了京師雒陽為官,但是這一次陳紀卻冇有去,一是因為陳寔到現在因為李琛供應的人蔘,還活著,但是畢竟陳寔已經年紀非常大了,陳紀不願意輕易離開父親。

另外陳紀的兒子陳群,現如今跟著李琛混,誰都知道李琛跟董卓已經決裂了,董卓恨不得弄死李琛,陳群跟著李琛,乃是李琛手下最重要的文吏,陳紀要是去了京師,遲早弄不好會被董卓給害了。

所以陳紀堅辭不受,說什麼也不應辟,以父親陳寔年紀太大,需要儘孝膝前,故此不能應辟,為此文太守也曾經派人登門威脅過陳紀,可是陳紀根本不聽他的,還警告文太守,休要和董卓沆瀣一氣,為董卓說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