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回到三國當皇帝>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

從眼下雙方的經濟、軍事各方麵實力相對比,袁紹都皆處於下風,李琛治下之民的數量,已經是袁紹之下民眾數量的四五倍以上,而且李琛在其轄地之中,深獲民心支援,一旦全麵開戰,李琛短時間之內,可動員起來數十萬兵員,這是袁紹根本無法與之相比的。

更何況李琛去年豫州和徐州皆大熟,農業獲得了空前的豐收,糧食儲備十分充足,據說僅僅是潁川興建的糧倉,就足以供十萬大軍吃三年也冇有問題。

在這種力量的對比之下,現在袁紹要是與之發動全麵戰爭,勝算可謂是十分渺茫,故此袁紹手下的不少謀士,現在強烈反對袁紹和李琛徹底撕破臉,發動全麵的戰爭。

袁紹現如今在李琛的威壓之下,比起曆史同期,還不算剛愎自用,所以還能聽得進去良言,權衡再三之後,袁紹也自感此時不是李琛的對手,一旦錯走一步棋,極有可能令他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所以袁紹最終冇有被郭圖和審配所左右,決定暫時和李琛修好,不敢和李琛反目。

故此袁紹拒絕了發重兵助曹操反攻兗州,並且遣使出使兗州,主動向李琛求和,宣稱要和李琛從此結好,永不為敵。

李琛當然不相信袁紹,但是眼下他卻並不急於北上攻取冀州之地,李琛堅定的執行著他的既定戰略,攻取一地,穩定一地,徹底收服當地人心,穩固下來之後,穩紮穩打向下一個目標進發。

現在不是他冇有實力攻打袁紹,但是眼下袁紹實力並不算太弱,加之還有曹操,袁曹聯手之後,實力也並不容小覷,攻取冀州,註定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需要動員的力量和物資都是海量的。

如果兗州不先安定下來的話,他的後方便隨時可能出亂子,去年呂布突襲陳國,就是他的一個失誤,雖然他已經小心提防呂布了,但是卻還是讓呂布鬨出了不小的亂子,雖然他迅速撲殺了呂布,但是也給陳國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所以李琛不允許以後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他打定主意,要繼續穩紮穩打,徹底穩定住兗州之後,方可謀求下一步的擴張。

以他目前的情況,他已經完全不懼袁紹了,隻要以目前的狀態,穩紮穩打下去,用不了多久,他便可以輕鬆收拾袁紹,他堅信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他現在的狀況,比起曆史上的曹操要強上百倍,絕對不會像曹操那樣,把統一北方的事情拖得太久。

在見到了袁紹派出的使臣之後,聽了他的表述之後,李琛欣然接受了袁紹的求和,很客氣的表態,願意和袁紹重新修好,至於以前的不愉快,就此揭過,雙方以兗州和冀州交界為界,互不侵犯,並且主動提出,開放邊界,準許兩地商賈通商,令冀州和李琛所轄之地互通有無。

這次袁紹派出的使臣乃是辛評,辛評也乃是潁川名士,李琛對待辛評還是比較客氣的,設宴款待了一番辛評,並且讓手下的荀彧、荀攸、郭嘉等人作陪,雙方相談甚歡。

期間李琛向袁紹提出一個要求,之前袁紹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這件事他很是不快,請辛評回去之後告訴袁紹,讓他收回給予劉備的表奏,如果袁紹不答應的話,那麼雙方此次合議便恐怕是難以達成,他將會考慮,進兵討剿劉備!

辛評聽罷之後,表示這件事他一定會回去稟報袁紹,請袁紹取消對劉備的表奏,李琛則對曹操是隻字未提,就彷彿曹操不存在一般。

送走辛評之後,李琛此時已經徹底看清楚了袁紹的打算。

荀彧和郭嘉等人,皆判定袁紹現如今根本不敢和李琛決一死戰,故此纔會遣使來向李琛求和,但是這僅僅隻是袁紹的緩兵之計罷了,絕不可輕信袁紹。

但是眼下袁紹不願意跟李琛徹底撕破臉,卻對李琛隻有好處冇有壞處,這就給李琛了充足的時間,來穩定兗州的局勢,安定兗州,並且給他了時間,來解決袁術這個麻煩。

袁紹想要留出一個緩衝期,來解決幽州的公孫瓚,增強自身的實力,擁有和李琛抗衡的資本,但是對於袁紹的這個打算,荀彧他們是嗤之以鼻。

因為在他們看來,袁紹這些年在冀州的施政,比起李琛在豫州和徐州的施政手段,要相差很遠,很多東西,袁紹甚至都是在暗中向李琛偷師,但是在與任用人才以及行商興農方麵,以袁紹的見識,他拍馬也趕不上李琛。

袁紹是出身貴族,與生俱來的便對出身很看重,曆來都看不起那些出身微寒的士人,所以在人才利用方麵,袁紹表麵上表現的禮賢下士,但是實際上他在人才的任用方麵,卻是很難做到一視同仁。

故此雖然這些年來投奔袁紹的人才很多,但是真正得到袁紹重用的人才卻並不多,很多投奔袁紹的人才,因為得不到袁紹的重用,看出了袁紹瞧不起他們,現如今已經有不少人才離開了冀州,轉投到了李琛陣營之中。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一次兩次,而是這些年來,每年都有一些人才離開袁紹,投奔李琛。

這其中尤以荀彧為首,連荀彧都看出來,袁紹不是能夠成就大業之人,不肯留在冀州為袁紹效力,回到了潁川之後,卻受到了李琛的重用。

很多人在看到荀彧這等大才,都看不上袁紹之後,也紛紛來投李琛,人才這幾年來不斷的流向李琛這邊,隨著李琛的勢力越來越強,地盤擴張越來越大,並且把他的轄域之內治理的也蒸蒸日上之後,這種人才的流入,也更加快了速度。

加之李琛重視人才的利用,通過設立招賢館以及出台各種考覈人才的舉措,對於人纔是因才施用,而且切實做到了不問出身,隻問才學,隻要有才華和專長者,皆可得到出仕的機會,這麼一來,各地的人才更是蜂擁到了李琛的地盤上,爭先向李琛展示他們所學以及專長,使得現在李琛手中再也不缺人才使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