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萬物的變化,其實是物質之間的交換而已!”年輕人總結道。
高賢驚訝,這不就是化學的雛形嗎,而且方向絕對正確!
小夥子前途無量啊。
但是其他幾個年輕人,顯然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
“真是太好笑了。”
“張之刻,你是不是想出名想瘋了,所以才提出這麼瘋狂的想法?”
其中一個年齡略長的青年道“你的這種說法,可有經過實際的論證?”
“太師曾經說過,冇有經過實際論證的理論,都是空想,都是紙老虎。”
高賢有點懵了,這個青年口中的太師,是何許人也?
怎麼連紙老虎這種帶有標誌性含義的詞語都說的出來?
難道和自己一樣,這位太師,是一位“前輩”?
被叫做張之刻的青年有些沮喪,道“袁彬兄,我還冇有做出能有效解釋這個理論的實踐。”
袁彬搖了搖頭,道“未經過實踐,就不能算作理論。”
“就如太師當年,正是在數十米高的塔樓上,扔下兩個鐵球,才讓人們信服,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冇有關係。”
高賢聞言,心裡更加確信,這位太師是一位穿越前輩了。
居然把伽利略的事情都給做了!
聽著袁彬所說,張之刻不停地點著頭,道“我一定會找到辦法的!”
高賢暗暗點頭,這個年輕人,方向正確,心態良好,將來必定會成功!
但他又感到疑惑,既然明朝的科學水平,已經發展到了這種程度,為什麼民間的變化還是幾乎冇有呢?
而且以前的自己居然冇有聽說過?
難道是自己漏掉了什麼?
高賢皺著眉頭,仔細檢視以往的記憶,隨之,一個名詞引起了他的注意。
萬物學,這是一個在崇禎年代出現的學派,這個學派,竟然能和儒學分庭抗禮!
而且創建萬物學派的人,正是剛纔袁彬口中的那位“太師”。
疑似前輩的傢夥。
高賢是一個讀死書的秀才,所以對萬物學,極為厭惡,認為它是低賤的異端學說。
所以他纔對這些冇有什麼印象。
“真是個蠢材!”
高賢心中罵道。
以後一定要多出來走走看看,不能再“經驗之談”了,否則說不準會錯過多少東西呢。
這樣看來,對麵這幾個年輕人,都是萬物學派的學生了。
可是既然有這種學派,為何不見技術發展,為何要封禁《農業革命》這種書呢?
在高賢疑惑的時候,幾個學生又開始聊天了。
“我說張之刻,你這蓬頭垢麵,滿身臭味的,該不會又跑到縣城外的磚窯去了吧?”其中一個白衣年輕人,故意捂著鼻子說。
張之刻嘿嘿一笑,道“廖江,磚窯這種地方,很可能會有支撐我理論的發現,所以我就去觀察了一下。”
廖江臉上滿是嫌惡,道“你還真去了,跟那些愚民待在一起,真是玷汙了我們萬物學學子的身份。”
說罷,竟是直接轉頭,不看張之刻了。
其他幾個年輕人,也是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就是,我們是研究學問的人,身份高貴,怎麼能和那些泥腿子走在一起呢?”
“他們連一加一等於二都要掰指頭算算。”
“哈哈,說得對,他們簡直太蠢了。”
“我說張之刻,其實你就算證實了你的理論,也冇什麼大用,還是學好朝廷規劃好的內容,將來好做官。”
年輕人你一言,我一語,批判追尋真理的張之刻,鄙視一無所知的普通民眾。
高賢逐漸攥緊了手中的茶杯。
身份,地位。
所以,這就是你們不屑於研究生產技術的原因麼?
所以,即便科學理論已經發展,生產力仍舊這麼原始而落後!
冇有生產力,就冇有購買力,就冇有商業的發展,也帶動不了工業的發展。
所以即便明朝延續下來了,即便有一個“前輩”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科學,也改變不了華夏民族悲慘的結局麼?
高賢突然感到一陣悲哀。
這樣的大明朝,這樣的華夏民族,該何去何從?
“我不同意你們的說法。”
突然,張之刻說道,聲音鏗鏘有力。
“往上數五代,我們幾個,誰人不是寒門,誰家不是佃戶?”
“憑什麼看不起他們?”
袁彬微微一笑,抿了口茶。
廖江幾人也不再笑鬨,自顧喝茶,隻是不知不覺間,疏遠了張之刻。
“遠見,你還在因為太學院的處罰而不忿嗎?”袁彬道。
張之刻沉默以對。
廖江哼了一聲道“那是他自找的,入學的時候就說了,不能把萬物學用在平民身上,這是朝廷禁止的!”
“但他呢,給自己老母親弄了個什麼省力風箱不說,還四處宣揚,這叫打著燈籠上茅房,找死!”
“官府冇抓了他入獄,隻是禁了一年的科考資格,已經算是仁慈了。”
張之刻冇有反駁,隻是一口一口喝著茶水。
良久之後,他緩緩出聲“我倒是覺得,太師一開始創辦萬物學,就是為了造福工農”
他還冇有說完,袁彬和廖江等人突然變色大變。
“你住口!”廖江直接拍桌子站了起來,茶館的人紛紛側目。
袁彬示意廖江坐下,但也是表情凝重,道“遠見,禍從口出。”
“你創造推廣省力風箱,隻是被禁了一年科考而已。”
“但你若是敢提起這種理論,當心性命之憂,南廠那群傢夥可是出了名的狗鼻子!”
廖江也是漲紅了臉,壓低聲音道“你自己找死,可彆連累了我們!”
張之刻點頭。
幾個人的氣氛沉悶了下去。
高賢看到了這一切,不禁微歎。
原來,是朝廷禁止了所有針對農工階層的發明。
一定是發生了什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可西方列強的發展腳步,隻會越來越快。
若是再這樣發展下去,華夏民族,危矣。
張之刻的出現,讓高賢心底產生了一絲希望的火苗,隻是這朵希望之火,飄搖虛弱,隨時都有可能在強壓之下消散。
“或許,可以加一點燃料”
高賢喊來小二,要了宣紙和筆。
白淨的宣紙,竹筒小墨筆,證明瞭太師帶來的科學,還是起到了一些作用。
高賢寫了一些公式,思索了一會兒,又標明瞭幾句註解,交給小二。
“那一桌的茶水錢,我買了。”
“這張宣紙,替我留給那位看起來像農民的黑衫學生。”
說完,高賢便結賬離開了。
“也不知你這朵小火苗,能堅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