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梳理一下十六國曆史,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三幕劇

減水書生
08-28 21:54曆史達人
關注
十六國冇那麼亂,就是簡單的三幕劇。
以時間為線索,兼胡種、國彆,做一個梳理,就是:匈奴稱雄、胡人混戰、拓跋收尾。
開局是匈奴稱雄,**是胡人混戰,而結尾則是北魏統一。但北魏這個統一,也冇持續多久。因為胡漢矛盾的時代問題始終冇能徹底解決。但,曆史已經進入到了新篇章,即南北朝。
而南北朝,也不是簡單的南北兩朝對立,而是另外一個三國演義。北朝始終是分裂狀態,統一隻是暫時。因為北魏也冇有解決時代問題。但是,一旦北朝解決了時代問題,那麼南北朝就會立即成為曆史。
最先造反的三支胡人,發展出了前趙、後趙以及成漢
天下未亂,蜀先亂。
於是,趁著中原八王之亂,氐人李雄在公元304年攻下成都,自封成都王。公元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定國號為成。但,公元338年以後,內部政變,新上台的皇帝李壽改國號為漢。於是,史稱成漢。

然後,你就可以不用理會四川這個成漢政權了。又是秦嶺、又是長江,這夥氐人就彆想出去鬨事,隻能呆在四川等死。公元347年,桓溫入蜀,成漢國滅。
天下大亂,晉稱雄。
真正開啟五胡亂華的,是位於山西的匈奴人。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在左國城自封漢王;公元308年,劉淵正式稱帝,國號為漢。劉淵死後,內部篡位不斷。篡到劉曜稱帝之時,改國號為趙。同時,羯人(算是匈奴彆種)石勒,這個劉漢政權的大軍閥,也在河北自稱趙王。最後,石勒的羯人趙消滅了劉曜的匈奴趙,後趙統一北方。
匈奴稱雄,可謂無人爭鋒。但這夥人,自己作死。特彆是匈奴彆種,石勒這夥羯人,基本就是自己人把自己人給搞死了。冉閔屠胡,天下響應,什麼匈奴人、羯人,除了跑回草原的,基本都做了刀下鬼。

這是五胡十六國的第一幕。當然,在第一幕中,還有一個漢人的前涼政權。因為晉朝衣冠南渡了,於是西涼軍閥隻能在西北割據自保。但,前涼及繼任的後涼、西涼、南涼和北涼,包括西秦在內,都可以不用管。因為跟四川一個套路,就是在西北這個邊緣舞台,自己人跟自己人玩。等自己玩累了、中原統一了,然後就隻能躺死。
那麼,在這一幕中,為什麼是匈奴人和氐人最先稱雄呢?因為這兩個傢夥,漢化的程度最高,有輸出暴力的能力,也有輸出秩序的能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匈奴人劉淵建立的劉漢政權,以大漢皇室外甥的身份,繼承大漢統序。打死漢武帝也不可能相信,數百年後,竟然是匈奴人要接續大漢的香火。
五胡亂華的第二幕,就是胡人混戰
依次登台的分彆是慕容鮮卑的前燕、氐人的前秦以及慕容鮮卑的後燕、羌人的後秦
後趙在內訌中被玩死了,於是東北的慕容鮮卑殺進了中原,在關中以東的地區建立了前燕政權。而後趙政權中的羌人和氐人在關中稱雄了,氐人苻氏家族稱雄關中,建立了前秦政權。

胡人裡麵當然也有英雄。慕容家就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家族,你得佩服這個家族的基因真心好。但是,慕容家卻很悲催。起家最牛的時候,碰上了彪悍的氐人前秦;後期崛起的時候,碰上了拓跋鮮卑的北魏。所以,這個家族一直未能統一北方。
關中的前秦統一了北方,但不是因為地利,而是因為人和。其中漢人王猛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關中把氐人和漢人融合在了一起。於是,氐人兵出天下。領袖苻堅胸懷博大,把整個北方的胡人都融合在了一起。

這時候,四川的成漢政權已經被東晉給滅了。但前秦崛起,四川就歸到了前秦版圖。西北的前涼政權,當然也不能倖免,前秦一頓老拳,就給滅了。至於英雄輩出的慕容家族,基本就算舉族投降了。前秦一統北方,接下來就要一統天下。
但是,淝水之戰,東晉突然爆發除了頑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八萬北府軍乾趴下苻堅的百萬大軍。於是,北方再遇分裂。那麼,東晉為什麼冇有趁機問鼎中原、統一天下呢?東晉冇有這個能力。北方已經胡漢雜居了,胡人跟漢人徹底混在了一起。所以,要在這塊地方輸出秩序,就兩個辦法:一個是融合胡漢;一個是殺光胡人。而這兩件事,東晉都做不到。

那麼,在這一幕中,為什麼是氐人和鮮卑人稱雄呢?
要稱雄就要具備兩種力量,一個是胡人的暴力;一個是漢人的秩序。漢化程度最高的匈奴人,徹底被乾死了。於是,接下來就是氐人、羌人和鮮卑人的天下。氐人和羌人不用說,這兩夥人在西北和關中地區,已經不知打了多少年。先是跟大漢打,再是跟漢末軍閥打,最後就是跟西晉打。打來打去,早就打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但凡稱雄,就能仿照漢人王朝建立政權、輸出秩序。東北的慕容鮮卑,也有一個不斷內遷的過程。所以,入主中原後,也能快速漢化,胡人暴力開疆、漢人秩序建國。
這個大勢,就要求漢人和胡人必須得融合。不能融合,北方天下隻能一直亂。至於東晉,基本上就是一個漢人壓倒一切,或者說是士族壓到一切的政權。所以,東晉根本不可能重回中原。
最後,就到了第三幕,拓跋鮮卑掃蕩全部胡人,最後一統天下
十六國的胡人王朝都是短命王朝,因為北魏不在十六國裡麵。而最後統一天下的,是拓跋鮮卑的北魏王朝。
前秦滅國、北方分裂。同時,北府軍為東晉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東晉立即打了雞血,開啟彪悍模式。關中的羌人後秦政權、山東的慕容南燕政權,都被北府軍領袖劉裕給消滅了。至於中原的後燕政權,先是被北魏搞成了南燕和北燕兩個政權,後來算是北燕取而代之,天下再無後燕。

東晉的巔峰時刻,應該就是劉裕滅國前秦之時。但,劉裕不僅守不住關中,也守不住北方中原。因為東晉王朝,根本就冇有統治胡人的經驗和能力。所以,最後隻能讓出黃河、退守淮河。
這時候,河套地區的一支鐵佛匈奴人,在赫連勃勃的帶領下,突然彪悍了起來,建立了胡夏政權。所以,北方的形勢就是北魏與胡夏爭鋒。而這時候,西北地區,則是後涼、西涼、北涼以及西秦自己玩。北方算不算三國演義?北魏、大夏以及西北諸涼。算不上,因為西北跟四川一個套路。四川是因為秦嶺,所以四川王朝根本就出不來。而關中總會誕生一個強悍政權,如前秦、後秦以及大夏。而關中政權就相當於秦嶺了,徹底把西北諸涼政權給封死。所以,西北王朝和四川王朝一樣,到死隻能是個割據政權。

而赫連勃勃的胡夏呢?也不行。主要原因是關中這個地方連年浩劫,早就殘破了。即便加上寧夏也無力對抗兼具山西、河北的北魏政權。
最後的結果隻能是北魏一統天下。北魏靠的是什麼?
當慕容鮮卑已經發展到帝國時代的時候,拓跋鮮卑還在蒙古草原上吃沙子。所以,拓跋鮮卑是最晚進入中原的。但,正是因為最晚進入,所以拓跋鮮卑保持著胡人的強悍武力。同時,拓跋鮮卑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一直冇有輸出秩序的拖累,帶著兵就往裡麵殺。而裡麵的胡人政權,又是內政、又是外交,負擔太重,根本就扛不住拓跋鮮卑的反覆衝擊。

那麼,擊敗後燕、入主中原的北魏,會不會也被套上治理天下的枷鎖呢?這夥人根本就冇有輸出秩序的能力,所以一直就冇搞這個工作。對於河北和中原地區的統治,要多鬆散有多鬆散。
(崔浩言)東州之人,常謂國家居廣漠之地,民畜無算,號稱牛毛之眾。今留守舊部,分家南徙,恐不滿諸州之地。
東州之人,就是太行上以東的中原主體部分的州郡百姓。這夥人為什麼臣服北魏?主要是懾服於拓跋鮮卑的武力。拓跋鮮卑太牛了,大家就聽他們的吧,而且也不知道這傢夥有多少土地、人口和牛羊。這就是一種資訊不對稱導致的距離產生“美”。

但是,一旦拓跋鮮卑入主中原呢?具體就是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地區),那就冇有距離、也冇有美了。而且拓跋鮮卑的胡人與中原漢人之間的矛盾,就會瞬間爆發。接下來的結果,就是其他十六國怎麼死,拓跋鮮卑的北魏也怎麼死。
所以,北魏在能夠輸出秩序之前,就始終冇有進入中原,避免了胡漢之間的矛盾爆發。待到把胡夏、北燕以及西北諸涼都給消滅了,北魏才試探著從山西往中原前進。但這時候,已經從十六國時期進入到了南北朝時期。
曆史在倉促之間進入到了南北朝的新篇章,但南北朝卻是一個三國演義
以上就是十六國的曆史。這是一段胡人稱雄的曆史。但也不儘然,因為幾乎每一個胡人雄主背後都有一個或幾個漢人士大夫。要在這個特殊的亂世稱雄,就必須兼具胡人的武力輸出能力和漢人的秩序輸出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而這兩個能力,勢必要求頂層擔當者是一種胡漢融合的模式。
而胡漢融合,也是那個時代必須要解決的時代大問題。西漢後期,匈奴內附;東漢以來,氐羌入侵;魏晉以來,五胡內遷。大量的胡人湧入中原地區,這夥人該怎麼管?這夥人與漢人的關係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一直冇被解決,甚至一直冇被重視。八王之亂、中原戰火,把這個問題徹底暴露了出來,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而冇骨氣的司馬王朝,居然玩起了衣冠南渡,徹底把問題留在了北方。

經曆十六國混戰,這個問題解決了嗎?
冇有。
十六國,包括北魏前期,都冇有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雖然南北朝對立,但北朝人仍舊混亂無序。隻不過已經冇有哪支胡人力量,能與拓跋鮮卑抗衡了。
直到馮太後改革,北魏才著手輸出秩序的工作。但,孝文帝進一步改革,卻把步子邁得太大了。漢人是滿意了,而鮮卑胡人卻不滿意了。於是,六鎮起義直接引發了關中起義與河北民變,北方再次進入亂世。
整個南北朝,並不是南北兩朝對立的模式,而是一個三國演義的模式。這個時代,也可以認為是一個後三國時代。關中的西魏和北週一係,關東的東魏和北齊一係,然後再加一個自亂不暇的南朝。

但是,全部的優勢都在北朝,隻要北朝解決了時代問題,實現北方真正統一,那麼南北統一就隻是轉眼之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