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越來越冷,2019年也已經接近尾聲,不少地方都迎來了第一場雪,大家都非常開心,不過開心歸開心,突然一陣冷風吹來,還是讓人忍不住想快點躲進溫暖的屋子裡,要麼吹空調要麼開暖氣,南方人甚是喜歡烤火,實在不行裹緊棉襖也能過。
那麼問題來了,棉花是在宋朝之後纔在中國廣泛種植並且為人所用的(宋之前並未普及),冇有棉襖、棉被之前,古人在冬天又是如何禦寒的呢?
第1種方式,用蘆花、茅草、楊柳絮等填充被子。在《遵生八箋》裡有這樣一句話“深秋采蘆花,裝入布被中”,可見蘆花常常被古人用來填充被子,但這種被子質量特彆差,“敗絮其中”裡的“敗絮”就是說這些“破”填充物。
這裡我們可以先看看杜甫是怎麼寫的,“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布做的被子蓋了許多年,又冷又硬,跟蓋著鐵似的,孩子睡覺踢被子、床頭屋頂還漏雨,這場景光是想想都“冷死人”,可見引進棉花之前許多人都蓋的是布被子。
但是這些是窮人家的被子,古代的富人家是特彆會享受生活的,其實棉被根本入不了他們的眼,愛看古裝劇的朋友肯定知道,古代富貴人家特彆喜歡狩獵,狩獵就會得到很多動物,比如小型動物兔子,先把它們的毛皮完整剝離下來做成圍脖等小件物品,再將兔肉烹飪食用,大型動物如老虎,常被拿來當作地毯、毛毯,主人踩著覺得特彆霸氣。
至於被子的填充物,就用鵝毛、鴨毛、羊毛等等,絕對比棉被要輕巧暖和得多,所以富人家冬天根本不怕冷。
第2種方式,烤火。說起中國烤火的曆史和講究,那可就非常多了,比如火炕、火盆、熏爐(紅爐)、手爐(火籠)、腳爐(湯婆子、錫夫人),是樣樣俱全,而且很多發明至今沿用。
聽說你還冇準備好禮物?京東美妝滿499減150,立即檢視!廣告
京東
立即下載
特彆是這個腳爐“湯婆子”,它一般由錫或者銅製成橢球狀或南瓜狀的瓶子,上方開口帶有帽子,熱水就從口子裡灌進去,睡覺之前放進被子裡,跟熱水袋有點像。在古代,“湯婆子”甚至還會作為婚嫁的禮品,質量好工藝棒的“湯婆子”還會被傳給下一代人。
第3種方式,築火牆。“火牆”是利用爐灶的煙氣通過立磚砌成的空心短牆采暖的設備,其實跟“火坑”有異曲同工之妙,由爐膛、火牆體和煙囪3部分構成。
在漢代皇宮裡就出現了由火牆構成的“溫室殿”,師傅們把花椒樹的花朵搗碎弄成泥,然後塗在牆壁上,正是因為古人知道花椒可以抗寒保暖,並不是隨便找它作為材料。加上搗碎後的泥顏色呈現粉色,具有芳香的味道,還防蛀蟲可以保護木質結構的宮殿,住在這種宮殿裡對人的身體是很好的,這個宮殿也叫做“椒房殿”。
最後一種方式就是吃熱食,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就知道吃東西可以抗寒,而且冬天吃的食物要用炭火類的烤著吃,吃的東西也得是熱性的,比如羊肉、狗肉、蘿蔔等等,吃完再喝一口酒,整個人都暖了。
當然了,這一切的取暖方式都建立在有錢的基礎上,貧困的老百姓可不能享受,就連烤火,都不見得有足夠的木柴或是炭火,對貧困的老百姓來說,冬天是非常殘忍的,每年冬天凍死的人也不在少數。
如今我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家的日子也是越過越好,很少有人擔心冬天會被凍死了,已經是十分幸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