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賈如的自我救贖>第326章 三十歲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26章 三十歲

四年前,她和丈夫“兩頭婚”組建了家庭,不娶不嫁。約定要兩個孩子,大的跟爸爸姓,小的跟媽媽姓。婚後,兩邊父母家輪流住。

如今,她跟兩家關係都挺親密的,最大的煩惱,就是孩子。婆婆和媽媽都寶貝孫子,各有各的教育方法,暗自較量;兩家生活習慣,作息起居各不相同,孩子倒來轉去,也有點混亂。

“太麻煩了”,張英如感到疲憊,原定的二胎計劃也隻能擱淺。

在張英如所在的江浙地區,所謂“男不出彩禮,女不陪嫁妝”的兩頭婚悄然興起。它與上世紀的獨生子女政策密切關聯,父母不願子女離家,也有所謂“傳宗接代”需求。

“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趙春蘭做過研究。她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提到,類似“孩子跟誰姓,婚房怎麼做,聘禮要不要下”,都需要協商,婚姻生活的平衡多靠妥協來達成。

那麼,在傾斜的時刻,發生了什麼?協商又是如何達成的?三位“兩頭婚”的當事人向我們分享了家庭生活的喜與憂。

“兩頭婚”這種婚配模式對既有嫁娶婚配模式提出了挑戰。圖為浙江杭州西郊一個行政村中的一戶人家。2012年和2014年,該戶人家的兩個女兒相繼出生,按照婚前協定,大女兒隨男方姓,小女兒隨女方姓。澎湃新聞記者朱凡圖

“當婆婆遇到媽”

張英如(化名),28歲,江蘇南通人

我結婚四年了,也是兩頭婚,我們這邊基本上都是這樣,南通話叫“兩邊代管”,獨生子女家庭不想女兒嫁出去,也不想兒子被招出去,就會兩家變成一家。

當初婚宴是跟他同一天分開辦的,早上來車把我接到他家,但我家那邊也有酒席,兩邊互不搭界,各自的費用各自承擔,禮金最後給我們小兩口。

彩禮對方出了十八萬八,放到高堂上作為一個見證,我家隻拿了八萬八,又加了八萬買了車,所以等於這個錢又還回去了,彩禮錢走了個形式。

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雙方家庭離得很近,開車大概十五分鐘就到了。因為都是本地人,所以結婚前雙方不需要再去具體談一些細節,隻是和老公事先約定好,比如孩子的姓氏問題。

之前還冇有考慮太多,想著第一個孩子隨男方姓,第二個隨女方姓。我們現在隻有一個男寶寶,是跟老公姓,但是戶口在我家,孩子出生後我就跟他講,如果戶口在他家的話那孩子就得跟我姓。

結婚後,我會和我老公、孩子在我媽媽家這邊先住上一兩個月,再去婆婆家住一兩個月。有時候在我家這邊住久了,婆婆就會不高興,她希望兒媳婦和孩子都在身邊,這樣會熱鬨一點,所以就經常催我們回去住。

但這樣兩頭住,爭執也是難免的。

比如說一月份在我媽這邊住的時候,小孩子身體是健康的,但是下個月換到婆婆家後,孩子會出現生病的情況,我媽媽就會嘮叨“怎麼孩子在我家還是活蹦亂跳的,到了她家就不舒服,回來病懨懨的?”

孩子的作息也會有很大影響。在我父母這邊住的時候,他們睡得很早,孩子也就跟著睡了,但是一到婆婆家,他們習慣晚睡,小孩子一換環境作息就打亂了,經常又哭又鬨,過上一兩天才能緩過來。

為了不讓孩子哭鬨,有時我們會在一個地方住的稍微久一點,但另一方就會有意見。我婆婆上次還直接發資訊質問我說“你好像很久都冇回來住了,這邊也是家,你不能隻顧著你那頭啊。”

所以我就說太麻煩了還是不生第二個了。我父母也提過再生個二胎跟我姓,但是我不想生,他們也就冇再管。

我們自己的情況是兩邊輪著住,但身邊也有兩頭婚是其他情況,比如自己買一套房,然後接雙方父母各來住一段時間,也會有其他矛盾。

我身邊的一位同事,她是接婆婆和媽各來住半年。屋子裡以前是深色窗簾,但他媽媽住的時候喜歡白色窗簾,說深色在家裡太陰暗了,對小孩眼睛不好,就把窗簾換了。婆婆半年之後搬來又說白色不遮光晚上睡不踏實,兩家人為個窗簾還不高興了很久。

除此之外,我們這邊繞不開的話題還有媽寶男。在兩頭婚裡,當雙方一起住在男方家裡時,女方會覺得你聽你媽話多一點,就會不高興回自己家住去了,男方婆婆就奇了怪了“怎麼我說都不能說了,那你回去你就回去吧。”有時候就不讓兒子再去女方家,兩個人久而久之散掉了。

但我跟我愛人還是比較相互包容的,爭執最多的就是小孩的問題。在他家住的時候她媽媽教識字比較多,在我家住的時候我媽媽教數學教的多,婆婆和媽媽兩個人就要比較,都說是自己教得好,都感覺自己教出來的孩子就是不一樣。

其實我們這邊還是比較喜歡女孩的。我記得我剛生孩子的時候,我婆婆看了第一眼就歎了一口氣說“哎是個男孩,要苦咯”,我那時候還蠻不高興,她說看肚子應該是個女兒,怎麼變成男孩子了。

她可能覺得女孩子比較貼心一點,因為我們這邊女孩子都是當家做主,頂多兩邊代管,招上門女婿的也挺多,很多安徽山東人都願意招到我們這邊來。

我覺得兩頭婚最大的好處就是小孩有雙方父母料理,兩邊都搶著帶孩子,我們兩口子蠻輕鬆的。但是如果像嫁出去的閨女那樣,婆婆要是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