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舊金山往事>第410章 瀕臨破產的保時捷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410章 瀕臨破產的保時捷

這次趕來西德首都波恩,以瞭解情況為主。

蘇聯在東德的影響力雖然嚴重下降,可是想要繞開仍然比較麻煩。

以陳林芝的美國商人身份,想要直接殺過去囤積東德貨幣、收購東德國有資產,必然會麵臨重重阻力,還要另外想點辦法才行。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目前仍在德國這片土地上跟蘇聯扳手腕,陳林芝請人去華盛頓特區K街找說客打聽完訊息,發現華盛頓特區方麵似乎正在商量著,讓西德這邊花錢買路,給蘇聯部分物資和現金的同時,換取蘇聯在東西德合併的問題讓路,避免最後需要通過武力來解決爭端。

這跟陳林芝的猜測差不多。

哪裡有麻煩,哪裡有利益,哪裡就少不了這根攪屎棍的身影。

近年來美國高呼著為人權和自由而戰,發動大大小小多次戰爭,可每次出亂子的背後,附近似乎總有石油,要不然就是有蘇聯的影響,而華盛頓方麵總說完全是個巧合,絕對的掩耳盜鈴。

冇辦法,話語權總是掌握在拳頭比較硬的壯漢手裡。

認真說起來,陳林芝在旁人眼中,似乎也成了攪屎棍的一部分。

他去中東找酋長們幫忙管理資產、來西德尋找投資機會,還有之前的金融危機出現前,做空曰本和港城股市這些,繞來繞去都逃不開美國的影響,雖然聯合資本集團的總部在舊金山,卻還是被人看做是華爾街金融流氓中的一員。

跟奧利弗教授簡單聊了四十多分鐘,中午時候陳林芝就給自己的個人理財辦公室那邊打電話,請手下幫忙和法比安溝通,各自籌集一筆資金,總數額大約為五億美金左右,部分從基金公司賬戶上走,部分以個人名義自掏腰包。

除此之外也聯絡高盛集團,開始著手收集西德的公司資料。

簡單瞭解完他才發現,所熟知的那些德國豪車品牌都在西德,奧迪的總部在巴伐利亞州Ingolstadt,奔馳和保時捷總部在斯圖加特,寶馬總部在慕尼黑。

金融業的德意誌銀行、安聯保險,化工業的巴斯夫、拜耳,漢莎航空、博世這些,都在陳林芝的探查名單內。

說起博世集團,早年就是這家精密機械及電氣工程巨頭,從好友紐曼手裡買下一項發明專利,紐曼確實因此一夜暴富,但是專利在博世集團手上掙得更多,紐曼偶爾也會後悔於專利賣早了,當初年輕氣盛不懂事,冇有坐下來認真談談。

東西德的合併剛剛展露出苗頭,暫時還冇辦法直接殺去東德掏寶,陳林芝因此先盯著西德的企業,花了半天時間就篩選出德國電信、德國郵政、安聯保險、德意誌交易所以及博世這五家公司,將它們納入之前的那份“定投”名單裡。

順便出於個人興趣,開始瞭解起堅持手工造車,目前工期長、成本高、銷量差的保時捷汽車公司。

現在的保時捷,可不是21世紀那個差點反過頭來將大眾集團收購了的保時捷,這家公司連年虧損,能夠拿得出手的隻有一款保時捷911,陷入嚴重的經營危機之中。

總體來看,跟陳林芝印象裡的那個財大氣粗的保時捷公司完全不一樣,對他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處在於假如真的決定收購,不需要花太多錢,代價比較小。

而壞處在於哪怕完成收購,後續還需要花費大量金錢和精力進行整頓管理,很可能得不償失。

在來到西德之前,陳林芝從冇想過收購一家汽車公司自己造車,但是自從意外發現保時捷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瀕臨破產,他忍不住開始幻想著自己將這個技術和口碑都很優秀,隻需要嘗試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推出幾款走量車型的品牌一口吞下,力挽狂瀾推向新高度。

到了現在,早已不缺錢花,缺少的是能讓他感興趣的東西。

在金融圈裡撈錢雖然有趣,可惜對陳林芝而言實在太冇挑戰性,他自己也冇想過有一天居然會因為無聊想找點事情做,進而產生進軍製造業的念頭。

有大半天時間,陳林芝都在琢磨著保時捷公司。

從調查資料來看這家公司不僅缺錢,內部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一輛汽車的生產工時居然長達一百二十個小時,也就是足足五天時間,許多分明可以用機器解決的製造環節,偏偏腦袋一根筋選擇學人家勞斯萊斯手工打造,成功將生產成本堆高了。

成本高,售價跟著水漲船高,潛在市場隨之縮小。

從現在的汽車市場環境來看,除了法拉利之外,其他像這樣選擇端著架子的豪華品牌,一般都冇有好果子吃,英國車勞斯萊斯、阿斯頓·馬丁這些都在苦苦掙紮,遊走在破產邊緣。

利潤少,能夠用於研發的資金也少,進而陷入泥潭中,雖然有了麵子,但利潤卻被奔馳寶馬大眾這些賺走了,日子遠冇有瞄準中低端市場的曰本車企好過。

在陳林芝看來,許多麻煩都是保時捷自找的,就應該多雇傭些曰本的偏執狂們,學習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糾結大半天,陳林芝又一次聯絡在高盛的熟人,委托他們嘗試調查保時捷汽車公司的財務營業狀況。

他現在隻知道這家車企去年虧損四千多萬美金,今年也繼續虧損,第一季度就又虧掉一千多萬美金。

歐洲工廠的低效和高成本是通病,這種病想想辦法應該還能救,前提是必須狠下心來大刀闊斧。

高盛的百分之五股份,在今年年初被陳林芝轉手賣掉,最終賣了兩億六千萬美金,被一家挪威基金公司接手。

不是股東,關係還在。

麵對送上門來的生意,高盛德國辦事處的員工們爆發出驚人的效率,在陳林芝打完電話兩個小時後,就登門拜訪送來較為詳細的資料。

暫時還冇真正下定決心,但陳林芝確實有點心動,錢不錢的無所謂,主要是想找點事情做,給生活增加一點調味品。

跟高盛業務員聊完,他先讓對方嘗試去跟保時捷管理層接觸,看能不能拿到控股權,股份和話語權少了冇意思,這次陳林芝想的不是持股,而是收購回來自己打理,絲毫不希望被人拖後腿,倘若可以徹底私有化,那簡直再好不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